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52篇 |
免费 | 598篇 |
国内免费 | 222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127篇 |
航天技术 | 435篇 |
综合类 | 274篇 |
航天 | 3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2篇 |
2024年 | 49篇 |
2023年 | 65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74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65篇 |
2015年 | 48篇 |
2014年 | 84篇 |
2013年 | 87篇 |
2012年 | 101篇 |
2011年 | 104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106篇 |
2008年 | 71篇 |
2007年 | 88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90篇 |
2004年 | 64篇 |
2003年 | 63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43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51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4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19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582.
通过分析武汉(30.5ºN, 114ºE)上空2000至2004年的Radiosonde常规观测数据, 对当地对流层(1~10 km)与低平流层(18~25km)的某些惯性重力波特征进行了研究, 发现重力波能量与急流强度变化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同时分析了海口(20ºN, 114ºE)(2000至2004年)、北京(40ºN, 116ºE)(2001年12月至2003年2 月)的Radiosonde观测数据并进行了比较, 发现较高纬度地区的相关性明显大于低纬度地区. 通过对武汉地区2006年1月5天Radiosonde加密观测数据的分析, 讨论了重力波动能与势能的高度变化, 进一步发现纬向风的垂直剪切与急流中心的分布分别与重力波势能和动能的强弱分布相对应. 相似文献
583.
584.
基于压电传感网络的结构健康监测扫查系统的设计及实验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主动Lamb波和压电传感器网络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是一种评估航空结构健康状态的有效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监测大型结构需要使用压电传感器网络。扫查这些压电传感器网络中的压电激励-传感通道以达到在线的结构健康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基于PXI(PCI eXtensions for Instrumentation)平台,研发了一套基于主动Lamb波和压电传感器网络的集成多通道扫查系统,该系统结构紧凑、便于携带,能大规模自动扫查激励-传感通道并进行损伤评估。提出和讨论了该系统中:4通道PXI程控增益电荷放大器的实现、支持276个激励-传感通道的外部扫查模块和集成的结构健康监测软件的实现。最后,主要讨论了系统在某型无人机碳纤维复合材料机翼盒段上的功能验证实验,包括:压电贴层的设计、激励信号频率的选择方法、损伤成像的功能性测试、系统稳定性测试和载荷对信号的影响。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系统的稳定性和损伤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585.
针对无人机侦察图像及其在军事运用上的特点,分析并证明了基于小波变换的压缩技术在无人机侦察图像压缩方面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根据某型无人机侦察图像设计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分区域压缩算法,取得了良好且满意的图像压缩效果和实时传输效果.最后,阐述了基于小波变换的侦察图像压缩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86.
基于Smagorinsky亚格子模型和增厚火焰技术,开发了一种高阶精度的反应流大涡模拟求解器,运用于数值研究边界层对激波与火焰相互作用的影响。该求解器的核心在于加入了基于超黏性的激波捕捉技术和时空三阶精度的两步Taylor-Galerkin紧致(TTGC)有限元格式,并通过对一维Shu-Osher问题和二维激波/气泡相互作用问题的计算,验证了求解器对激波、接触间断和湍流脉动等流动细节的捕捉精度,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通过对激波管内激波、火焰与边界层相互作用问题的数值模拟,发现由于激波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不稳定的激波分叉现象,激波三分叉点传播速度的发展经历了水平匀速运动、小斜率线性增长和大斜率迅速增长3个阶段,由此揭示了激波分叉促进火焰加速的机理。当火焰面传入激波分叉区后,流场不均匀的回流区起到了稳定火焰的作用,一方面分叉结构内火焰面能够为激波的运动持续地供应热量,另一方面局部超声速区域为火焰的快速传播提供动力,使其能紧跟激波。通过对比相同条件下甲烷和乙烯燃烧的数值结果,发现两者爆震点触发的位置都出现在马赫杆后面,热量释放率的变化趋势也大致相同,但乙烯出现爆震的时间比甲烷早。 相似文献
587.
以Rijke型驻波声场为声环境,以本生型层流部分预混火焰为实验对象,研究了火焰在声场作用下的锋面运动及热量演化行为。通过火焰红外图像表征燃烧反应产生的高温产物,借助火焰纹影图像描述径向温度梯度分布,并以红外-纹影信息一体化的图像说明了高温产物与径向温度梯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声场作用下的部分预混火焰,其高温产物附着在锋面上,表现为层分布的对称型尖头结构,下游区域较上游区域幅面更宽;轴向热量演化过程以尖头状分布方式在声周期内经历2次升降过程,向火焰下游方向输运,径向热量传递过程所形成的温度梯度轮廓表现为“手指状”,由高温产物的尖头结构及运动决定。
相似文献588.
基于磁致伸缩传感器的液体密度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利用磁致伸缩传感器测量液体密度的原理以及测量系统的组成和应用。利用脉冲回波法测量了声速从而算出液体密度。验证了扭转波在液体中传播速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89.
为了解缓燃向爆震转捩(DDT)过程,在60mm×60mm,长2m的方形爆震管内,利用高速摄影和高频压力传感器试验研究了4种余气系数下氢气/空气混合气燃烧时的火焰和压力波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缓燃向爆震转捩经历了缓燃、爆燃、在壁面产生热点、形成爆震中心和稳定爆震5个阶段,缓燃、爆燃和爆震的火焰传播速度分别为0~15m/s,500~1000m/s和1800~2000m/s.压力传感器获得的时序图和对应峰值压力的变化规律也验证了上述过程:在压力传感器测试区间(850~1200mm)内,压力峰值从1.5MPa先跃升到7MPa上下,然后下降稳定在2~3MPa.据压力时序图算得的爆震波传播速度与高速摄影获得的火焰传播速度一致. 相似文献
590.
针对非均匀温度场下声发射信号传播速度不一致导致时差定位法定位精度下降的问题,研究基于波束形成法的声发射源定位效果.首先,基于板波理论研究声发射信号的传播特性,分析频散现象等对声发射信号速度测试的影响;然后通过数值仿真研究声发射波束形成法定位精度对不同重建速度的定位效果,进而发现在声发射波束形成法在阵列方向具有速度不敏感性.在加热前后的薄钢板上进行断铅定位实验,其结果表明声发射波束形成法可以在非均匀温度场中保持较高的定位精度,在机匣温度不均的航空发动机碰摩定位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