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5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327篇
航空   2014篇
航天技术   368篇
综合类   255篇
航天   43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35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0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吸附式风扇/压气机技术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吸附式风扇/压气机是目前国内外高增压比压缩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其产生的背景, 研制的必要性, 技术特点以及研究动向进行了回顾和分析.这一技术的采用能够大幅度提高压比, 减少发动机的轴向长度和重量, 降低风扇的噪音;在做功能力增加重量减轻的同时, 能够增加飞行器的灵活性以及有效载荷, 从而减少燃油消耗.但是这种新型的结构也带来了强度、气弹稳定性等问题, 对此给出了一些分析结果和建议.   相似文献   
962.
钱卫忠  陈德娟  孙君 《航空发动机》2007,33(4):18-20,49
进行了气垫船用燃气轮机进气系统数值模拟计算及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进气系统完全能满足进气流场的均匀性要求。  相似文献   
963.
在雷诺数为25000、旋转数为0.24、密度比为0.07~0.22的范围内,以数值计算的方法模拟了旋转方通道内三维流场及换热分布,与公开文献中的换热实验结果进行的对比表明,低雷诺数k-ω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得相对较好;重点研究了旋转状态下冷气密度比对通道内流场和换热的影响,分析了哥氏力和浮升力在通道中的交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哥氏力引发的截面二次流是造成旋转通道前后缘换热差异的主要因素,浮升力加剧了通道内主流型的偏移,同时,其在前缘表面诱发的流体分离改变了局部湍流强度和换热分布。  相似文献   
964.
激波绕射触发爆震波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启祥  戈雯  王家骅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1):1803-1807
在单爆震试验平台上对激波绕射触发爆震波的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针对不同的激波反射器结构尺寸,测量了爆震管内气体压力变化历程及火焰传播速度,获得了不同工况下激波绕射触发爆震波的特性.结果表明:激波反射器对爆震波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并取决于反射器中的反射锥及反射孔板的结构与尺寸;在反射锥堵塞比一定的情况下,存在最佳反射锥锥角使得爆震波的形成距离最小;而反射锥与反射孔板的间距增大,爆震波形成距离增大,一旦形成稳定的爆震波后,反射器对爆震波压力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65.
宽高比对尾向可见明火矩形喷管红外抑制特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张勃  吉洪湖  罗明东  黄伟  蔡旭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1):1820-1825
以国外某型先进无人机上使用的涡扇发动机为基础,缩比4.3倍得到轴对称收敛喷管AR0,并在出口面积相同的条件下改变喷口形状得到5组不同宽高比(W/H=1~1)的矩形喷管模型(AR1~AR1).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对喷管与热喷流在3~5 μm波段上的红外辐射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与轴对称喷管相比,矩形喷管减小了红外源的辐射,起到了明显的红外抑制作用,并且其红外抑制特性随着宽高比的增大是逐渐增强的.   相似文献   
966.
出流比对扰流柱通道弦向出流量影响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涡轮叶片尾缘扰流柱区域的流动情况,对叶片内流通道工程计算程序进行验证,针对不同的弦向出流比(弦向出流量与总流量之比),通过实验测量了梯形通道短扰流柱排的端壁静压分布,以及各段弦向出流量沿叶片径向的分布。实验结果表明:(1)当弦向出流比较大时(c≥0.5 ),沿径向静压变化小,扰流柱区域的流动基本为弦向流动。当出流比较小时(c<0.5)时,沿径向静压变化明显,压力先下降而后回升。扰流柱区域的流动既有弦向流动,同时又有径向流动。(2)大出流比时(c≥0.5 )各段出流量变化幅度相对较小,而小出流比时(c<0.5)各段出流量变化幅度较大。(3)总压损失系数随着出流比、雷诺数的增加而减小。实验结果对涡轮叶片内部冷却计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7.
旋转状态下曲率对气膜冷却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作为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上的气膜冷却技术,其效果会受到叶片表面曲率、旋转、密度比等因素的影响。在通过理论分析着重研究了旋转状态下曲面上的气膜出流后,给出了评价曲面气膜出流受旋转速度影响的无量纲量局部旋转数。并且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凸表面上,小局部旋转数会导致气膜趋于脱离壁面;大局部旋转数会使气膜趋于吸附壁面;对于凹表面,局部旋转数的影响正好相反。当局部旋转数很小时,动量流量比成为影响气膜出流脱离壁面与否的重要因素。文中并且给出了数值验证。  相似文献   
968.
曾尚春  朱兆达 《航空学报》2007,28(4):959-963
 由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原始数据的相关性很低,直接压缩原始数据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提出一种新算法,先对SAR原始数据做距离聚焦处理,使其在方位向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再沿方位向做线性预测,并对预测差值系列做块自适应量化。实验表明,在相同比特率条件下,该算法得到的数据域信噪比和图像域信噪比均比块自适应量化(BAQ)算法高,计算量远小于有关文献给出的距离聚焦后的压缩方法,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69.
The Full Flowpath Analysis of a Hypersonic Vehicle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一种类X43-A吸气式高超飞行器全流道开展了M7一级的三维数值仿真研究,深入探索了进气道处于起动状态和不起动状态时全流道的冷流流场结构和和气动力特性,且部分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前体横截面上存在显著的展向压强梯度,使得经过预压缩的气流偏离了进气道进口,但同时也减少了进入内通道的边界层气流,提高了进口流场的品质;(2)后体喷流股的膨胀过程受到了周围外流的显著干扰,因而沿流动方向其截面形状不断发生变化,如在喷口附近为近似矩形,而在后体末端附近则演化为近似三角形;(3)当进气道处于不起动状态时,其全流道流动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进气道的外部压缩波系往复振荡,尾喷管出口的喷流股也在不停的膨胀和收缩,具有极强的非定常特征;(4)当进气道处于不起动状态时,全机的气动力特性呈周期性变化,升阻比的变化幅度较大,在最大、最小值分别可达起动状态的2倍和1/4倍。另外,升力、阻力系数的变化曲线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位差;(5)与实验结果的对照表明,所采用的数值仿真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70.
探讨如何把抢占门限应用于具有优先级提升和内存受限的实时系统,并进一步研究了互不抢占组内,linux平台上基于增量检测点的内存备份/恢复的方法及原型系统的实现.原型系统采用了可扩展的链接方式作为检测点文件格式,使得数据更加紧凑有序;在内存的备份操作上,提出了"影子脏位"算法来识别两检测点之间有无被改变的部分.原型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