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201篇
  国内免费   266篇
航空   964篇
航天技术   209篇
综合类   173篇
航天   20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91.
本文在实验基础上,指出了侧向喷流与主流在相互作用中存在的负效应现象。负效应是由于喷流柱的堵塞效应,使得主流的喷流柱下游形成了一个低压区,该低压区贡献了一种与喷流推力相反的作用。负效应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喷流作用效率,本文就削弱负效应现象对喷口设置提出了一个技术构想。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提出一种计算模型,用以计算亚声速大迎角下前缘分离机翼的流动和气动特性。通过在涡轴上分布线涡/线汇,这种计算模型包括了对前缘自由涡面、涡核及涡的卷吸作用的模拟。由于它是在非线性离散涡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具有计算过程简捷的特点。对三角翼及双三角翼气动特性的计算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相当好。计算还表明,在计算中计及和不计及涡的卷吸作用能引起计算载荷相当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3.
用五孔针对带射流冲击的单排短扰流柱内的流场作了详细的测量,得到并分析了带射流冲击的短扰流柱排内的速度分布规律及流场内的漩涡分布.在实验中清楚地探测到流动在靠近扰流柱表面附近速度较大,在对称中心区域发现了一大片低速区,并有回流和漩涡产生.实验发现由于端壁效应和扰流柱表面的流动分离造成扰流柱排内有较强的漩涡流动,扰流柱根部有马蹄涡产生,扰流柱后尾迹区有湍流涡的发展,流道内侧向压力分布不均匀可形成通道涡.与无射流情况比较发现扰流柱表面分离点后移,尾迹区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994.
技术转移的模型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转移是高技术产业化的关键阶段,Raz将S型逻辑曲线来解释技术的受方状态,刘文阁对模拟提出了修正。但上述研究局限于技术系统本身。本文试图将技术转移放在技术-经济系统中来研究,考究技术进步率的影响,探析新的模型。  相似文献   
995.
激波加速的密度分层流体交界面的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了自适应的非结构网格和基于有限体积法的二阶Godunov格式,数值模拟了在不同强度的激波作用下两种不同密度流体交界面的演化过程,详细给出了交界面上由于斜压效应产生的涡列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6.
简述了在西北工业大学低湍流度风洞中,用热线风速仪对翼型边界层及近场尾流中雷诺正应力及切应力等的测量结果,着重讨论了雷诺切应力及湍流动能的分布规律及相关特性。结果表明,各区段的相关规律并不相同,与常规结果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7.
直升机机身对旋翼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茂 《航空学报》1988,9(3):108-112
 本文用简化的自由涡模型研究旋翼近场尾涡系在机身影响下的畸变及其产生的诱导速度交化。在机身影响下,旋翼近场尾涡形状发生畸变,从而改变桨盘处的诱导速度分布。尾涡畸变引起的诱导速度变化比机身直接在桨盘处诱导速度大得多。  相似文献   
998.
Two phenomena connected with the maximum phase of the 11-year solar cycle in the galactic cosmic ray intensity – the change in the energy dependence of the intensity variations and the double-peak structure in the intensity modulation time profile – are considered for the last five solar cycles (Nos. 19–23). The distinct 22-year cycle in the magnitude of the so called energy hysteresis is observed.The periods of the solar cycle maximum phase in the galactic cosmic ray intensity, characterized by the specific energy dependence of the intensity, are estimated. It is found that the double-peak structures belonging to the solar cycle maximum phase and those around it are very similar both in the amplitude and in its energy dependence.  相似文献   
999.
用超高真空电子束蒸发方法在Si(100)衬底上制备了Si/Co/Cu/Co多层膜。发现当Si层厚度达到0.9nm时,多层膜中开始出现较强的平面内各向异性巨磁电阻效应。在Si1.5nm/Co 5nm/Cu3nm/Co5nm多层膜中,作者在其易轴上得到了5.5%的巨磁电阻值和0.7%/Oe的磁场灵敏度。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了si/Co界面之间的相互扩散,发现在Si层与Co层间形成了Co—Si化合物层,这个硅化物界面层诱导了其上的Co/Cu/Co三明治膜中的平面内磁各向异性乃至整个多层膜的平面内各向异性巨磁电阻效应。原子力显微镜表面形貌分析表明,随Si层厚度增大,Co/Cu/Co三明治膜的界面平整度得到改善,从而使巨磁电阻值增大。  相似文献   
1000.
在高焓风洞喷管膨胀流动中,会出现组分和振动能量的非平衡冻结现象,给试验数据的分析、外推和使用带来困难。笔者选择有飞行试验数据的钝锥体ELECTRE作为高焓风洞试验的标模,用热化学非平衡Navier Stokes软件,计算了飞行条件和相应的考虑组分和振动能量的非平衡冻结效应试验条件的模型绕流流场,用双尺度参数ρL和Stanton数,分析试验条件下的热流数据外推飞行条件的问题。研究结果说明:在模型头部区域,保持总焓和双尺度参数ρL不变,热流数据从试验条件外推到飞行条件是可行的;在模型尾部区域,试验条件和飞行条件的Stanton数有较大差别,用双尺度参数ρL把热流数据从试验条件外推到飞行条件有较大误差。最后提出了用CFD设计高焓风洞试验条件的思路,并识别真实气体效应显著改变热流分布的高焓风洞试验能力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