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7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240篇
航空   1225篇
航天技术   502篇
综合类   247篇
航天   30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1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鄢建国  李斐  平劲松 《宇航学报》2011,32(4):767-774
对美国1998年发射的月球探测器LP任务阶段共19个月的双程测距测速轨道跟踪数据进行了精密定轨,对定轨结果通过轨道残差及重复弧段差异进行了精度评价。利用LP正常任务阶段三个月的轨道跟踪数据进行了月球重力场模型解算,通过重力场功率谱、轨道残差和月球自由空气重力异常对解算模型进行了精度评价。结果表明精密定轨及月球重力场模型解算合理。对进一步融合嫦娥一号轨道跟踪数据和LP数据解算自主的高精度月球重力场模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92.
针对几何因素和气动因素对凹腔驻涡流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了改变凹腔的高长比、射流孔位置和主流进气角度等对凹腔驻涡流动的影响,研究了改变主次流进口流速等气动因素对凹腔流动的影响.总压损失采用总压探针测量,速度场采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IV)测量.试验结果表明:①两股射流在中部和底部喷射时均能产生大尺度涡结构,在中部喷射时产生一对旋向相反的涡对,在底部喷射时产生单涡.②在中部喷射情况下,增加主流马赫数和主流进气角度,凹腔上部空间的涡度增强.③主流进口马赫数增加,试验件的总压损失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93.
强激光对靶材烧蚀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激光烧蚀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包括质量迁移、相变、运动边界等诸多复杂因素。如果靶为复合材料,烧蚀机理更加复杂,而且很难找到共性规律,这对数值计算方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文章介绍了强激光烧蚀的理论基础、烧蚀模型以及对强激光烧蚀进行数值模拟的无网格方法(光滑粒子动力学方法,即SPH方法)。采用了SPH方法对典型靶的激光烧蚀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给出了单层铝靶和环氧树脂/铝双层靶在激光辐照下的烧蚀形貌与温度场。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材料的交界面,烧蚀将沿径向发展。  相似文献   
994.
主燃区出口特征影响出口温度场性能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主燃区出口特征下的速度分布和温度分布进行模拟,获得了不同主燃区出口特征下的出口温度场。结果表明:在均匀的主燃区出口速度分布下,燃烧室出口温度场更均匀;主燃区出口最高温度突升及温升幅度对出口温度分布系数To和径向温度分布系数Tr的影响很小;主燃区最高温度点向内、外涵靠近时,To和Tr都会迅速增大,靠近外涵时比靠近内涵时增大得快。  相似文献   
995.
舰艇空气尾流环境是影响舰载航空装备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借助CFD技术研究了舰艇空气尾流场内气流的运动规律、甲板上方涡流结构。应用激光片光显示系统对舰艇缩比模型的流态进行了风洞实验,并用流场实测数据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校验。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舰艇外形优化设计和舰载航空装备的安全性分析。  相似文献   
996.
涡扇发动机引射喷管的红外辐射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外隐身技术对提高未来战机战场生存力具有重要意义,发动机排气系统是飞机后半球的主要红外辐射源。为了研究涡扇发动机引射喷管的红外辐射特性,结合引射喷管的CFD计算,采用离散传递法计算红外辐射强度,研究了普通引射喷管以及带5°下倾角的引射喷管后半球3~5μm以及8~14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空间分布规律,并与相似尺寸的涡扇/涡喷发动机收缩喷管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探测角度较大时,涡扇发动机引射喷管的红外辐射强度较收缩喷管小20%左右;引射喷管结构上的非对称性导致红外辐射强度角向分布也呈现非对称性特征;8~14μm波段与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空间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但辐射能量小40%左右。  相似文献   
997.
We show that rigidity spectrum of Forbush decrease (Fd) of galactic cosmic ray (GCR) intensity in September 9–23, 2005 clearly depends on energy. We calculated rigidity spectrum of the Fd based on the neutron monitors and Nagoya muon telescope channels’ data divided in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their cut off rigidities. We found that temporal changes of rigidity spectrum exponent γ are approximately similar for all cut off rigidity groups, but γ values are the larger the higher are cut off rigidities. We conclude that rigidity spectrum of Fd is hard for lower energy range and is soft for the higher energy range. We believe that an energy dependence of the power law rigidity spectrum of Fd is observed owing to the preferential convection–diffusion mechanism during Fd in September 9–23, 2005. It is a reflection of an influence of the temporal changes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turbulence in different range of frequency f during Fd. Particularly, a decisive role in formation of the character of the rigidity spectrum belongs to the changes of the exponent ν of th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 of the IMF turbulence (PSD ∝ f−ν). The exponent ν is greater for high frequency region of the IMF turbulence (responsible for scattering of low rigidity particles of GCR), than for low frequency region of the IMF turbulence (being responsible for scattering of higher rigidity particles). Also, we challenge to estimate an existence of slab/2D structure of solar wind turbulence during the Fd in September 9–23, 2005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average turbulence energy among the IMF’s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998.
针对准光学中电磁场传播的计算问题,研究了从不同角度出发所采用的瑞利索莫菲标量衍射积分公式和基于矢量的物理光学积分公式内在的一致性与区别.首先从物理概念上区分这两种积分方法,然后在平行口面间电磁场传播的条件下,讨论两种积分公式的一致性.借助高斯波束传播解析解作对比,分别应用两种积分方法实现了高斯波束传播的数值仿真,给出了二者在处理电磁场传播问题时的精度与处理矢量衍射时的不同应用.  相似文献   
999.
小口径武器膛口流场可视化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展发射条件明确的高分辨率膛口流场可视化实验,对深入揭示膛口流场的发展机理、改善武器性能、验证数值方法的可行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分别在光膛口及安装不同膛口装置条件下,采用直接阴影法对小口径武器膛口流场进行了可视化实验,获得了大量清晰地高分辨率时序阴影照片.这些照片清楚地再现了各条件下的冲击波/激波、弱压缩波、接触间断、射流边界等在内的典型膛口流场特征.据此,详细讨论了不同条件下的流场结构及动力学发展过程.这些可为数值计算及相关武器研究提供直接的实验对照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