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1篇
  免费   828篇
  国内免费   903篇
航空   4243篇
航天技术   389篇
综合类   647篇
航天   39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177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213篇
  2014年   248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268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11篇
  2007年   212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54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20篇
  1996年   159篇
  1995年   104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101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8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提出了利用高焓气体自发光作为高超声速流场显示的方法,介绍了在使用高焓运行的激波风洞中,对二维模型的高超声速绕流流场使用此种方法的初步结果,可观察到二维棱形柱的尾流和马赫波的相交。结果表明此种方法不需外加光源,对于结构限制无法设置透明部件的模型,无疑是简单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2.
超音速发动机尾喷流的红外抑制是超音速飞行器隐身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两种超音速尾喷流的红外抑制方案二次旋流方案与组合波瓣方案 ,并对两种方案共 7组试验件在不同的结构和二次流速度情况下进行了大量重复试验。在旋流方案试验中 ,对二次流加旋诱发大尺度流向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得到旋流角度、二次流速度等对掺混效果的影响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 :对于本结构方案 ,当二次流速度为 49m/s,旋流角在 3 0°左右 ,掺混效果最好 ,且随二次流流速的增加而加强。在组合波瓣方案的试验中 ,对组合波瓣用于超音尾喷流红外抑制进行了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可对超音尾喷流的红外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33.
吸力面翼刀控制压气机叶栅二次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低速风洞上通过详细测量叶栅的出口流场 ,研究了叶片吸力面上不同高度处加翼刀对压气机叶栅损失和二次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合理地选择翼刀安装位置 ,可有效地控制压气机叶栅的二次流 ,降低叶栅的总损失。  相似文献   
334.
叶轮机械中间隙流与通道二次流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采用数值解法对一压气机静叶栅中叶顶泄漏流与通道二次流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 ,详细揭示了在顶部区通道涡、泄漏涡及分离涡的生成和发展。结果表明 ,由于泄漏流动与通道二次流动的方向正好相反 ,适量的泄漏流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削弱通道涡强度、改善顶部区流动状况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5.
采用平面叶栅模拟压气机动叶叶尖间隙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动叶叶尖进口端壁附面层的性状分析,指出采用平面叶栅模拟动叶叶尖间隙流端壁面静止(工况 1 )和仅有端壁面运动 (工况 2 )进口端壁附面层与真实情况的差异。根据转子静止静子转动这一相对运动思想设计出动叶叶尖间隙流实验模型 (工况 3)。对上述 3种工况叶片表面静压分布和叶尖间隙流进行了实验测量。实验表明:工况 3比 2,1叶尖间隙泄漏涡生成得早且间隙泄漏流量较大;采用无粘叶尖间隙流计算模型,在叶片后面部分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而在叶片前缘部分由于流向压力梯度较大使得计算值大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336.
大迎角下鸭翼涡与边条涡的干扰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风洞测力、水洞染色线和激光片光实验的基础上 ,对翼身组合体鸭翼边条翼布局大迎角涡系干扰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揭示了该布局增升的机理。鸭翼涡位于机翼内侧 ,其与边条涡的相互诱导致使边条涡向外翼偏折 ,既改善了外翼的流态 ,又使机翼前缘涡量卷入边条涡 ,增强了边条涡的强度 ,从而延迟其破裂。两方面的共同作用 ,提高了主翼的涡升力 ,起到增升作用。  相似文献   
337.
给定通流部分形状时轴流压气机级性能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维理论对轴流压气机的初步设计作了进一步研究,导出了轴流压气机基元级的特性关系。建立了在给定通流部分形状时最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得到了解析关系。并通过研究给出了数值算例。所得解析关系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并可进一步拓展用于多级轴流压气机优化中。  相似文献   
338.
流动控制技术在航空涡轮推进系统上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介绍了主动流动控制在风扇/压气机、主燃烧室、涡轮和排气系统中的应用情况。阐明了流动控制在大幅度地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增加发动机的稳定性、减轻发动机的重量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指出分步实施流动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应对其重大技术挑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39.
为了给长尾喷管热防护结构设计提供热边界条件,从轴对称二维雷诺平均N-S方程出发,采用分区算法和有限容积法计算了长尾喷管中的湍流流动,分析了流场的结构特性,提出了长尾喷管中燃气温度,压强和马赫数分布的某些规律以及燃气温度沿壁面的分布,计算和分析结果提出了长尾喷管热防护结构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40.
侧向多喷流流场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敏  陈士橹 《推进技术》2003,24(2):144-147
为研究侧向喷流对高超声速拦截弹喷流直接力控制性能的影响,发展了在有限体积离散方法框架下的三维非定常N—S方程,采用LU—SSOR隐式时间推进格式和残值项空间迎风型格式求解技术,对大气层内高超声速拦截弹多个姿态控制喷流发动机同时工作时的干扰流场进行了数值求解。计算给出了自由流与侧喷流、侧喷流与侧喷流之间复杂干扰流场结构图(等压云图、等马赫云图)以及喷流附近的压强分布,其结果与单一侧向喷流流场情况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喷流前的压强场基本不受后喷流的影响,处于前喷流尾流区后的喷流的干扰效率将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