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44篇 |
免费 | 274篇 |
国内免费 | 190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77篇 |
航天技术 | 177篇 |
综合类 | 89篇 |
航天 | 16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26篇 |
2022年 | 48篇 |
2021年 | 65篇 |
2020年 | 38篇 |
2019年 | 41篇 |
2018年 | 39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90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72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61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41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0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61.
大气边界层风速竖向相干函数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尖劈、格栅和粗糙元组合的被动湍流发生装置在TJ-2风洞中模拟了大气边界层流场,测量了模拟流场的平均风速剖面,湍流度剖面,湍流积分尺度和脉动风速功率谱等风场特性参数,重点分析了风速的竖向空间相干曲线。针对风速竖向空间相干曲线存在低频“掉头”的现象,给出了修正的指数衰减函数来进行拟合,完善了用传统的简化指数衰减函数来进行拟合时在低频处的不足,结果表明:笔者给出的风速竖向空间相干函数拟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62.
通过对某型飞机的自动着陆过程和原理的研究,分析某架飞机自动着陆左右摆动偏大故障产生的原因,同时给出此类故障分析判断的方法,并提出减少此类故障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363.
当前中国民用飞机高速发展,噪声排放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在飞机起降阶段,飞行高度较低且处于机场附近,其噪声直接影响到机场地面周围环境。该阶段内起落架噪声占比较大,成为研究的重点。此外,起落架在收放过程中,除自身脱落涡产生的噪声外,当起落架舱门开启时,舱体空腔内产生自持性振荡噪声,与起落架噪声一起形成更为复杂的起落架+舱体耦合噪声,直接影响到整个着陆系统噪声水平,因此研究起落架与舱体耦合噪声产生机理和抑制措施显得尤为必要。以简化的起落架及其舱体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低马赫数(0.2Ma/0.25Ma)条件下,利用前缘锯齿扰流单元对起落架/舱体耦合噪声进行抑制的方法,并在0.55 m×0.4 m航空声学风洞进行试验验证。首先,从起落架及其舱体耦合噪声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分别明确起落架和舱体在耦合噪声各个频段的贡献作用。随后,在舱体空腔前缘安装锯齿扰流单元,以改变自由来流状态,验证降噪措施;同时采用参数化研究方法,研究锯齿扰流单元不同偏角对降噪效果的影响。最后,将起落架模型安装于舱体空腔内,分析锯齿扰流单元对耦合噪声的抑制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锯齿形扰流单元对舱体腔体噪声与起落架/舱体耦合噪声具有明显降低作用,在本试验条件下,30°安装角最佳。预期成果可以应用于起落架/舱体耦合降噪。 相似文献
364.
某型飞机水上迫降数值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海/跨海使用的飞机必须考核水上迫降性能,而目前飞机抗坠毁标准、设计方法和分析方法通常只考虑硬着陆情况,很少考虑水面迫降情况,这是由于水上迫降涉及多场耦合,问题十分复杂.为了简化问题,采用了解耦的方法,将仿真与试验相结合,利用MSC.PATRAN/DYTRAN软件平台,建立全机有限元模型,包括全尺寸机身、机翼和尾翼结构,并导入具体参数,对13种工况条件进行了动力学数值仿真计算.预测了飞机撞击水面过程中结构的瞬态应力分布,对飞机机身下部蒙皮进行了强度分析,表明飞机在着水过程中蒙皮不会发生损坏. 相似文献
365.
飞机起落架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飞机地面滑跑时通过起落架系统与地面相互作用,由于作用于飞机的力和 力矩的变化,起落架将产生一定的缓冲,从而导致飞机滑跑过程中姿态角的改变.为了研究 飞机地面滑跑特性,考虑到滑跑过程中飞机姿态和转动的影响,建立了飞机起落架系统的轮 胎模型、空气油液缓冲模型、起落架走步模型和主机轮刹车装置模型.将建立的起落架系统 模型应用到飞机滑跑的六自由度模型中,分别在防滑刹车和前轮操纵两种情况下进行仿真验 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起落架系统模型是正确的,为进一步研究飞机地面滑跑特性奠定了基 础. 相似文献
366.
367.
368.
从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两个角度研究了冲压空气冷却主起落架刹车系统性能随飞行条件、起落架舱反压等的变化。理论分析部分由冲压空气冷却系统进气口处的附面层理论,推导出冲压空气经过进气口的压力恢复系数,从而得到冷却系统各部分分流量的变工况特性。为验证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冲压空气冷却系统的全尺寸模拟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后发现两者基本吻合,说明了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因此本文提出的理论分析方法可为设计主起刹车冲压空气冷却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69.
在小型天线和低发射功率条件下,保证电离层测高仪观测数据质量和提高观测速度一直是电离层垂测的技术难点.针对这一问题,基于新近发展的高速数字芯片和射频器件,采用窄带跟踪滤波、脉冲压缩、编码复用和天线均衡匹配等技术,设计和研制一种敏捷数字电离层测高仪.该系统采用数米高的小型收发天线和便携式主机系统,配置任意频率扫描方式频高图、高分辨率多普勒频高图和斜向探测等多种工作模式,具有可流动观测布站、系统参数灵活捷变及适合快速电离层扰动探测等能力.敏捷数字电离层测高仪为组网观测获得大范围电离层时空变化和电离层快速扰动及传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探测手段. 相似文献
370.
回收舰载机需要精确的终端路径和姿态控制,舰载机线性小扰动模型是这一阶段系统分析和控制器设计的必要工具,它需要足够准确地描述在主要操纵输入和进场路径大气紊流作用下舰载机的动态特性。首先使用代数线性化方法建立舰载机终端进场纵向运动的小扰动模型,仿真证明该模型能精确描述无风条件下进场舰载机对控制指令的响应,但通常的建模气流扰动影响的方法不能正确反映舰尾大气紊流对舰载机进场速度的干扰。针对该问题,重点研究了垂向风引起的进场舰载机轨迹方向上的力瞬变,提出了量化舰载机地速扰动的表达式以优化线性模型参数。最后,通过完成舰载机动力学模型在不同风场下的开环仿真以及在舰尾流场中的终端进场闭环仿真,验证了改进的线性模型的有效性,表明它适用于复杂流场下着舰控制系统的性能分析和设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