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82篇
航空   607篇
航天技术   171篇
综合类   85篇
航天   16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ABSTRACT

In three experiments, after exploring a virtual environment (VE), adult participants made spatial judgments about the location of target objects that were higher and lower than their perceived test location within the VE. In Experiment 1, the locations of the target objects were inferred from verbal instructions. The main results were a tendency to judge objects as closer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than their true locations, and more efficient downward than upward judgments. Both effects generally accord with findings reported by Wilson et al. (2004a Wilson, P. N., Foreman, N., Stanton, D. and Duffy, H. 2004a. Memory for targets in a multilevel simulated environment: Evidence for vertical asymmetry in spatial memory. Memory & Cognition, 32: 283297. [Crossref] [Google Scholar], 2004b Wilson, P. N., Foreman, N., Stanton, D. and Duffy, H. 2004b. Memory for targets in a multi-level simulated-environment: A comparison between able-bodied and physically disabled children.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95: 325338.  [Google Scholar]). In Experiments 2 and 3, which were closely modeled on the design of the Wilson et al. studies, regression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was noted but no downward bias was observed. A misperception in the viewing height between the floors and ceilings of the virtual rooms was apparent in both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from the present study together with earlier investigations suggest different hierarchical encoding of between-axis and within-axis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32.
“阿波罗”登月舱的软着陆支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登月舱的软着陆支架是确保月面探测活动及宇航员返回地球的关键装置。文章对“阿波罗”登月舱软着陆支架进行了介绍,描述了其技术指标、功能要求和基本组成,并对“阿波罗”登月舱软着陆支架的构型设计,主支柱、辅助支柱、足垫、展开架、收拢释放机构、展开锁定机构、触杆高度器以及铝蜂窝缓冲元件的设计方案进行了说明。鉴于“阿波罗”登月舱软着陆支架的设计通过了多次飞行试验的验证,文章结合“阿波罗”登月舱软着陆支架的方案,提出了中国载人登月工程中登月舱软着陆支架研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3.
油—气式缓冲器内部的油液特性及充气压力会随环境温度而变化,进而影响起落架的缓冲性能。为了探究温度对油—气式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影响,在起落架落震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缓冲器环境温度模拟方法,并分析油—气式起落架缓冲器在20~80℃环境温度下的缓冲性能。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缓冲器初始充气压力对温度变化敏感,随着温...  相似文献   
34.
大型边界层风洞是开展风工程研究的必备装备。以浙江大学ZD-1边界层风洞的研制为背景,详细介绍了大型回流边界层风洞气动设计和立式结构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在风洞气动设计时采用了收缩比为4∶1的单回路单试验段气动轮廓,在试验段中设置了0.22°的当量扩散角,对拐角导流片外形作了特殊处理,并采用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相结合的立式结构。流场校验结果表明,大型回流边界层风洞的气动与结构设计能满足设计要求,某些指标甚至达到航空风洞的标准,在试验段中设置扩散角有利于降低轴向静压梯度,立式结构设计对提高试验段气流的水平均匀性有一定的作用,可为今后类似风洞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针对无人直升机自动着舰的特点和需求,研究着舰导引轨迹生成,进行着舰导引轨迹跟踪控制设计,并通过仿真和飞行试验验证跟踪控制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36.
建立了某直升机地面共振分析力学模型,计算了起落架在桨毂中心处的等效刚度和阻尼,针对某直升机进行了地面共振分析,同时分析了摆振铰外伸量、质量静距、桨毂中心有效刚度等对地面共振的影响,为避免地面共振及参数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航空器失事时搜寻区域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根据航空器失事时最后已知的报告或其它位置信息建立最初的搜寻范围,确定第一和第二优先搜寻区的方法,及在无法搜寻找到飞机残骸或幸存者时搜寻区域的扩大广泛和调整方法。确定了划分搜寻区域的指导方针,以及在受天气情况、地形和海流影响时,确定搜寻区的具体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38.
简介了国外月球和火星等探测器软着陆缓冲机构"触地"敏感技术与应用,提出了采用冲击加速度检测的探测器软着陆缓冲机构(足垫)触月敏感触发方案,阐述了敏感触发装置的设计思想,分析了探测器软着陆触月过程的动力学响应,论述了触发装置的冲击加速度敏感检测方式与原理以及电路单元设计。该装置比较适合月球探测器软着陆缓冲机构的结构和工作特点,可以满足制导、导航与控制(GNC)主控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9.
对一起波音737飞机起落架指示故障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实际运行情况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40.
通过建立某飞机起落架机构动力学模型和液压及控制系统模型,构建了完整的起落架收放系统的虚拟样机。基于虚拟样机,进行了起落架收放系统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仿真模型可以用于起落架系统收放时间的模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