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3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272篇
航空   1292篇
航天技术   123篇
综合类   153篇
航天   15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冲压进气冷却对发动机舱温度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压进气冷却是目前控制战斗机发动机舱内温度分布的主要方式。利用基于模型的发动机性能分析方法,提供不同工况下发动机分段热壁边界条件,通过非结构化网格和k-ε湍流模型方法求解流动与传热控制方程,数值模拟了某型发动机舱在典型飞行状态和发动机工况下的流动特征及流场关键参数分布,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模拟方法能准确预测发动机舱温度场分布,为通风冷却系统和灭火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2.
基于不确定性的凸模型描述,研究考虑变量相关情况下非概率可靠性指标及其参数灵敏度求解方法.从非概率可靠性指标的物理意义出发,建立了相关变量和相互独立变量情况下的非概率可靠性统一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Monte-Carlo法,在变量的标准化扩展空间内通过全局抽样得到结构失效域内距离原点最近的设计点,然后通过迭代策略求解得到非概率可靠性指标的收敛解.在此基础上基于差分理论,提出了非概率可靠性参数灵敏度分析方法.数值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63.
平面埋入式进气道的数值仿真研究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比平面埋入式进气道的流量特性、攻角特性和侧滑角特性的计算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利用CFD技术分析了其出口总压图谱的成因,探讨了该类进气道的内流场结构并分析了弹身附面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本文所采用的数值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所预测的进气道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的相对误差在1%以内;(2)计算所得到的进气道出口截面高压区位置以及范围大小与试验结果相当吻合,但低压区范围稍大;(3)平面埋入式进气道沿程截面二次流的速度较大,表现为一对反向对涡。随着沿程截面的由前而后,该对涡的影响区域不断扩大,直至整个内通道中;(4)埋入式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损失可分为管道外部损失和管道内部损失两部分。研究范围内进气道的外部总压损失要大于内部总压损失,且随着进气道平均出口马赫数的增高,外部总压损失和内部总压损失均逐渐降低。此外,当攻角从-2°变化到8°时,由于进入进气道内的附面层气流减少,管道外部总压损失不断下降,而其内部总压恢复系数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因而总压恢复系数随着攻角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64.
一种受总体限制的弹用S弯进气道的设计和实验验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飞行器总体对发动机进气道长度、偏距和相贯位置有特定要求及叉形弹翼根部空间的限制情况下,设计了一种大偏距、短扩压的S弯进气道。进气道的设计特点是在唇口后保证有尽可能长的S弯扩压段,扩压段在采用合理的中心线变化规律和面积变化规律的情况下,通过变宽度的方法确定截面形状,以满足总体要求。风洞模型实验结果表明:1.进气道具有良好的气动性能,高的总压恢复系数(σ>0.985),较低的周向稳态总压畸变指数(Δσ0<1.0%)和径向稳态总压畸变指数(Δσp<2.8%);2.在一定马赫数下,进气道性能对正攻角和偏航角不敏感,仍保持高的总压恢复系数和低的畸变;3.进气道出口气流紊流度较低(—Tu<2.5%),因此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畸变指数低(w<3.0%)。  相似文献   
965.
隐身性能约束的多目标气动外形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飞机外形设计的总体、气动和隐身设计要求出发,根据多目标优化的基本概念,将Pareto方法与遗传优化搜索相结合,并采用了群体排序、基于共享机制的小生境技术和Pareto解集过滤器等技术使解集具有良好分布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可满足飞行器外形气动/隐身一体化综合优化设计优化模型和优化方法。文中针对飞行器外形优化设计要求,提出了复杂外形参数化和设计变量的选取原则。并根据某飞行器设计要求,进行了在以隐身特性为约束条件下,以亚声速和超声速气动特性为设计目标的飞行器外形综合优化设计,取得了良好的优化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966.
基于机载自适应模型的航空发动机控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春飞  姚华  刘源 《推进技术》2006,27(4):354-358
航空发动机的性能蜕化会导致其性能变差,传统的控制方法使其不能满足飞机的推力需求。机载的发动机自适应模型利用卡尔曼滤波器,能准确估计发动机的性能蜕化,对机载模型进行修正使其输出与真实发动机保持一致。建立了发动机机载自适应模型,并将其加入控制回路,形成推力闭环控制,消除发动机性能蜕化对飞机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机载模型能准确估计发动机额定特性情况以及性能蜕化情况下的推力,对发动机推力的直接控制克服了性能蜕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7.
抽吸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化成  梁德旺 《推进技术》2006,27(6):525-528
对在不同抽吸开孔率下,某典型高超声速二元进气道二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给出了高超声速进气道性能参数随抽吸开孔率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抽吸对高超声速进气道起动和再起动能力的影响,发现抽吸可以有效地降低进气道的起动马赫数,改善进气道的流动性能,提高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但降低了压比,且开孔率越大,上述变化越明显;同时还发现抽吸能够减小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迟滞回路曲线,大大降低进气道再起动马赫数,改善进气道再起动过程中的超压、超温问题。  相似文献   
968.
顾文锦  雷军委  冯国虎 《飞行力学》2006,24(1):33-36,40
针对导弹过载控制系统,考虑了导弹舵机的一阶动态特性,引入一类积分型滑模面,设计变结构控制律,对导弹的过载和角加速度进行控制。然后构造Lyapunov函数证明其稳定性,仿真算例表明了该方法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快速性。在此基础上,考虑工程应用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形式简单的控制规律,减少了控制信号的计算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律具有优良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69.
进气预旋对环形混合器混合排气系统气动热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混合排气系统内涵进气预旋角对环形混合器混合排气系统气动热力性能的影响,采用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组的三维流场数值仿真方法对某环形混合器混合排气系统在不同进气预旋角工况下的流场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同轴向进气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内、外涵之间剪切层的厚度以及剪切层的扭曲程度随进气预旋角的增加而增大.在环形混合器混合排气系统出口处,随着进气预旋角的增加,热混合效率小幅升高,其中30°进气预旋角模型热混合效率为轴向进气模型的1.36倍;总压恢复系数和环形混合器混合排气系统推力逐渐降低,较轴向进气模型,30°进气预旋角模型总压恢复系数降低了0.0034,而相对推力下降了0.081.   相似文献   
970.
目前我国唯一的一架变稳飞机IFSTA仅具有三自由度变稳功能,模拟能力不能满足对航迹角以及直接升力特性等的任务需要。根据国外变稳飞机研制和应用的结果,考虑工程上的实现容易性,采用俯仰、滚转、偏航、直接升力和自动油门的多自由度变稳控制是提升变稳能力的较为可行的方法。为此,应用现代控制理论中的自适应控制技术,开展了多自由度变稳控制技术研究,并在MATLAB和半物理试验台上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技术可以显著提高空中飞行模拟的模拟精度和控制律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