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3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49篇
航空   280篇
航天技术   50篇
综合类   31篇
航天   1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激光冲击强化提高主动连杆振动疲劳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发动机放气活门主动连杆转接R处的疲劳断裂问题,进行了主动连杆激光冲击强化工艺研究;完成了原型件和激光冲击强化、喷丸及加大R3种处理工艺后主动连杆振动疲劳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317MPa的应力水平下,激光冲击强化、喷丸和加大R后主动连杆疲劳寿命分别为原型件的5.24倍、3.89倍及1.36倍;与其它2种工艺相比,激光冲击强化具有强化效果好、工艺稳定性高、易于实现等优点,是截至目前减少主动连杆疲劳断裂故障的最佳处理工艺.主动连杆激光冲击强化后表面粗糙度较小,产生深度约1.4mm的高数值残余压应力层,表层晶粒细化至纳米晶并伴随高密度位错.三者共同作用可以有效缓解转接R处的应力集中,抑制疲劳裂纹在转接R处的萌生和扩展,是主动连杆振动疲劳寿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
Removing orbital debris with lase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rbital debris in low Earth orbit (LEO) are now sufficiently dense that the use of LEO space is threatened by runaway collision cascading. A problem predicted more than thirty years ago, the threat from debris larger than about 1 cm demands serious attention. A promising proposed solution uses a high power pulsed laser system on the Earth to make plasma jets on the objects, slowing them slightly, and causing them to re-enter and burn up in the atmosphere. In this paper, we reassess this approach in light of recent advances in low-cost, light-weight modular design for large mirrors, calculations of laser-induced orbit changes and in design of repetitive, multi-kilojoules lasers, that build on inertial fusion research. These advances now suggest that laser orbital debris removal (LODR) is the most cost-effective way to mitigate the debris problem. No other solu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that address the whole problem of large and small debris. A LODR system will have multiple uses beyond debris removal.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will be essential for building and operating such a system.  相似文献   
83.
张银勇  吴剑  李向党 《火箭推进》2012,38(6):20-23,51
为研究某推进系统气路启动特性,找到造成影响减压阀建压稳定性的原因,获得稳定的减压阀出口压力建压过程,依据系统仿真方法及相关试验,对该推进系统气路启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减压阀阀后压力稳定性与阀后的管径及阀内的N_M~L存在关系。  相似文献   
84.
原有电磁阀组件结构加工过程复杂、生产工序多、生产周期长,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因此,开展了从结构设计上进行改进以提高电磁阀组件的工艺性及生产效率的工作。以某电磁阀组件为例,对其进行结构改进,以薄壁结构取代原先隔磁环结构。通过理论、仿真、工艺可行性分析和试验验证,证明了电磁阀组件壳体结构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并可实际应用于型号产品。  相似文献   
85.
流量调节阀运动件较多,工作环境压力<10-11Pa,流体润滑不适应该环境条件。阀芯与推进剂(N2O4和MON-1)接触,无成熟解决方案。本文提出的阀门运动件润滑方案,非接触介质运动件采用自润滑材料或固体润滑膜。阀芯润滑,提出了物理气象沉积类金刚石膜(DLC)、TiN-Au复合膜及单质纯金膜三种方案。通过试验研究,确定阀芯采用全新的润滑方式-离子镀金。  相似文献   
86.
CO_2激光烧蚀水所形成气蚀空穴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村燕  洪延姬  文明  何国强 《推进技术》2010,31(1):115-118,128
分析了激光烧蚀液体时形成表面空穴的机理。利用高速相机获得CO2激光烧蚀蒸馏水的流场照片,对空穴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空穴的快速发展期在最初的100μs内,之后在几百μs内保持平衡。用简单模型计算了不同能流密度下,空穴平衡时的形状,并分析了模型的局限性。研究结果对于揭示激光烧蚀水产生推力的机理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促进水工质激光推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7.
为了对发动机燃烧不稳定性进行被动控制,利用亥姆赫兹声学共振器原理,设计一种声学阀门,当一个管道侧面安装的亥姆赫兹共振器的空腔壁面是柔软的时候,声学阀门的性能与频率就没有很强的关系,从而实现由于热声学不稳定带来的压力和热释放导致的不稳定燃烧进行被动控制。阀门的功能是让声音通过,但它必须阻止时间平均意义上的流动。本文对带有这种装置的热声学特征根问题给出数值解。结果显示声学阀门对燃烧室内的驻波结构造成很大改变,进而可以消除不稳定的特征根模态。只要阀门具备足够的尺寸,这种效果可以在任意的线性火焰声学特性中广泛实现。  相似文献   
88.
通过研究长尾喷管烧蚀机理,建立了一套模拟长尾喷管烧蚀的实验方法,设计了研究长尾喷管发动机烧蚀性能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正常状态和过载状态下的长尾喷管烧蚀实验,同时获得了烧蚀实验数据及烧蚀形貌。通过建立的数值计算模型,开展了对长尾喷管烧蚀的数值计算研究。将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吻合较好,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9.
脉冲爆震发动机旋转阀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脉冲爆震发动机高频稳定连续燃烧推进剂间歇式供应难题,开展了旋转阀技术研究.通过采用伺服电机驱动二阶凸轮特殊结构设计,将电机轴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控制阀芯的直线开关运动,并放大电机旋转频率特性,实现最大200 Hz的高频控制.突破了高频响应、长寿命驱动和氧气安全性保障关键技术,完成旋转阀鉴定试验和脉冲爆震发动机地面点火试车考核.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电磁阀相比,旋转阀能够有效提高响应频率,实现了爆震波的稳定连续输出,满足工程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90.
轨姿控推进系统采用电磁阀控制内部流体通路的开启与断流,从而实现其重复启动和脉冲工作.在轨姿控推进系统快速稳定工作问题的研究中,电磁阀的性能对推进系统至关重要.针对轨姿控推进系统用电磁阀,基于电磁学及运动学等基本原理,建立了电磁阀动态数学模型,利用Matlab Simulink软件进行了动态仿真,得到了电磁阀动态响应特性;采用CFD软件对阀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仿真,获得了精确的静态流阻特性,直观展现了电磁阀动态流场,为电磁阀的性能优化和轨姿控推进系统的性能提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