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69篇
航空   503篇
航天技术   247篇
综合类   100篇
航天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71.
This paper traces the way in which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has framed and reframed the issue of EU satellite navigation over 20 years. It investigates how the EU's agenda-setter has ‘talked about’ space policy,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Galileo, and how its own institutional discourse – as revealed in its communications throughout the agenda-setting stage of Galileo's ‘definition’ phase – evolved in the 1990s through the use of ‘frame sets’. In so doing, it illustrates the ways in which, over time, the EU's executive has ‘projected’ the issue of independent satellite navigation capabilities as being politically and economically desirable for Europe, and has sought to persuade decision makers of its cross-policy relevance and potential economic, social and security benefits. The article deconstructs official documents and engages in a close-up analysis of policy formulation, to identify nascent, evolving and mature frames in the definition of Galileo.  相似文献   
872.
李峭  李佳  熊华钢  杨劲赫 《航空学报》2021,42(6):624082-624082
为了减轻机载电子系统线缆和连接器的重量,减小其体积并降低维护成本,在航空电子组件的电路板或芯片之间,可以采用太赫兹通信技术实现厘米量级的微距互连。采用开关键控(OOK)调制和非相干解调实现点到点太赫兹互连,给出了数据速率、数据包长度等参数的设计方法,进而构建包含用户节点和簇头节点的半双工多路访问分簇网络架构。在簇内用户节点到簇头节点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中采用赤字轮询(DRR)机制,并采用随机网络演算(SNC)方法得到概率保证意义下多路访问的有效服务容量,分析了阻塞干扰对DRR服务曲线的影响。分析和算例表明,DRR访问在保证实时性能界限的条件下兼顾了多路访问的灵活性,满足航空电子微小型化组件之间太赫兹通信和分簇组网的需求。  相似文献   
873.
李左飙  温风波  唐晓雷  苏良俊  王松涛 《航空学报》2021,42(4):524331-524331
气膜冷却是增强涡轮叶片的高温耐受力,间接提高涡轮进口温度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气膜冷却孔布局的主流设计方法是先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筛选和优化初始方案,再进行模型实验。这种方法设计周期长,时间成本高。传统上用于快速评估冷却效率的经验公式法存在函数形式复杂,拟合精度有限,参数适用范围较窄等问题。因此基于深度学习原理,设计了一种基于多层感知器模型(MLP)的深度神经网络,建立了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预测模型。使用CFD数据训练网络,结果表明:深度学习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上具有大于0.95的拟合度,在测试集上具有大于0.99的拟合度,可以较好地识别数据集中的抽象特征,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泛化能力。此外,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一个完成训练的深度学习模型能够有效减少预测耗时,提高预测效率,在快速评估冷却布局性能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4.
黄首清  刘守文  翟百臣  周原  黄小凯  秦泰春 《航空学报》2021,42(4):524208-524208
本文设计了一种可同时模拟真空热环境和CMG与航天器角动量交换工况的试验设备,提出了模拟在轨真空环境下温度、CMG框架转速、航天器转速3种应力的工作态试验方法,给出了适用于神经网络的CMG运行状态定量表达方法,利用少量试验数据和神经网络方法对工作极限转速矩阵、失效边界、失效边界域进行预测,分析了经验样本对预测结果的影响,以及各应力对其他应力工作域的耦合影响,并给出了预测结果的可信度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更真实模拟CMG在轨工作状态的同时显著节省试验经费和时间,并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性和多应力工作场景适应性,对I和Ⅱ两类训练数据集分别获得100%和98.8%的预测正确率,给出了仅凭试验数据无法得到的55℃下的转速失效边界,并且可以内化试验数据背后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875.
张智超  高太元  张磊  拓双芬 《航空学报》2021,42(4):524167-524167
为快速获取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热流数据并缩短飞行器气动热设计周期,提出了一种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气动热快速预测代理模型方法。首先,在飞行器表面每一个离散化的网格节点单独构造一种正则化的径向基神经网络。随后,通过训练集对所有网络同时进行训练,获得各自网络的连接权值。最后,所有网格节点的神经网络协同预测飞行器表面不同位置的热流。对NASA火星实验室的椭圆钝化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应用表明,所提出的代理模型方法在模型训练完成后能够快速进行飞行器表面热流预测,并且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在驻点及迎风大面积区域热流预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的偏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876.
何锋  李二帅  周璇  李浩若  龚子杰 《航空学报》2021,42(7):324258-324258
机载网络是航空电子系统实现信息传输与功能综合的关键组成,引入时间触发(TT)机制并安排合理通信调度可以有效保证机载网络实时可靠通信,但需要首先面对多种调度设计方法的选择问题。在总结了时间触发通信过程与特征的基础上,以时间触发以太网为分析对象,给出了基于可满足性模理论(SMT)、混合整数规划(MIP)和启发式算法等不同约束引导下的调度模型,并形成了基于强化学习(RL)的调度方法;从调度设计的求解能力与性能保障角度出发,建立了包括求解时间、可求解规模、传输延迟和调度模式的评价指标。以工业规模网络为研究案例对不同调度方法进行了验证分析,在评价指标的引导下对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其中SMT方法可支持小规模案例,MIP方法具有明显的TT消息传输和调度求解运算优势,以遗传算法为典型的启发式方法和RL方法可实现大规模案例调度,虽然其TT延迟略高于MIP方法,但速率约束消息延迟优化程度分别达到7.97%和12.35%。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未来航电系统机载网络时间触发通信调度设计优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77.
当前IP网络和非IP网络长期共存,协议体系和通信体制互不相同,异构网络的互联互通困难.针对这个问题, 首先从异构网络间连接的关键节点——网关出发,通过将网关底层的数据转发和控制功能分离,并将网关上层的管控功能和应用服务功能抽取出来,提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控制网关的一体化网络体系结构.该系统结构将网络分为一体化网络协同管控单元、子网间可编程控制网关节点和异构子网3层,设计了基于典型异构网络的互联协议栈,以集成不同的网络协议.进一步在一体化网络构架的基础上,给出并分析了异构网络的抽象与描述、基于可编程网关的异构子网智能适配技术、一体化网络的资源管理与协同优化理论等关键技术.最后基于民用航空通信给出了一个异构互联示例,表明一体化网络体系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78.
寇家庆  张伟伟  叶正寅 《航空学报》2015,36(12):3785-3797
很多非线性气动力模型难以精确预测系统的小扰动线性特征。针对这一局限,提出了一种非线性分层模型,用于辨识跨声速非线性非定常气动力。分层建模需要同时提供微幅振荡和大幅振荡两套训练样本,首先通过线性模型(如带外输入的自回归(ARX)模型)对微幅振荡样本进行建模,而后采用非线性模型(如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BFNN))对大幅振荡的样本与线性模型的差量进行建模,进而把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的输出相叠加,得到分层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算例表明建立的分层气动力模型与单一自回归径向基函数(AR-RBF)神经网络模型相比不仅具有更高的数值精度,可以精确预测大幅运动中的非线性特征,而且在小扰动状态下自动退化为线性模型,能够精确刻画结构微幅振荡下的线性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879.
何华锋  王依繁  何耀民  苏敬  韩晓斐 《航空学报》2021,42(6):324564-324564
针对导弹武器系统时间同步网(MWSTSN)现有评估方法不全面、不客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权系数优化的导弹武器系统时间同步网的综合性能评估方法。首先,基于时间同步网的工作流程与系统结构,综合分析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各项指标,建立了导弹武器系统时间同步网性能的评估体系与评估模型。通过构建主、客观指标权重的分配系数最优化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对上述指标进行组合赋权,获取具有主、客观特性的组合权重。最后,通过案例验证上述评估过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评估体系能够有效反映导弹武器系统时间同步网中各分系统及设备的可用性,并具备可测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880.
夏鹏  杨特  徐江  王乐  杨智春 《航空学报》2021,42(7):224452-224452
将时延神经网络引入动载荷识别研究中,结合时延神经网络的"记忆"特性、因果有限长冲激响应(FIR)系统理论与振动响应的求解原理,提出一种利用时延神经网络的时域动载荷倒序识别方法。对一个受两点随机动载荷作用的舵面模型结构进行载荷识别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用本文方法识别的两个激励点上识别载荷样本的时间序列与真实载荷样本的时间序列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635 4和2.543 7,识别载荷样本时间序列与真实载荷样本时间序列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5 7和0.826 2,功率谱密度曲线也能够较好吻合。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不需要结构动力学模型、识别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