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67篇 |
免费 | 416篇 |
国内免费 | 24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950篇 |
航天技术 | 139篇 |
综合类 | 165篇 |
航天 | 27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3篇 |
2024年 | 38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43篇 |
2021年 | 50篇 |
2020年 | 60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57篇 |
2017年 | 58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72篇 |
2011年 | 79篇 |
2010年 | 62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79篇 |
2007年 | 92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39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22篇 |
2000年 | 33篇 |
1999年 | 32篇 |
1998年 | 39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0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槽外聚能式超声波法清除燃油总管内腔积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克服用传统方法清除燃油总管内腔积碳的不彻底性,提出了槽外聚能式超声波清洗法。首先着重介绍了应用槽外聚能式超声波清洗技术清除发动机燃油总管内腔积碳的基本原理然后介绍了燃油总管专用超声波清洗机的开发与研制,以及超声波清洗工艺的研究过程,最终确定了槽外聚能式超声波清洗法清除燃油总管内腔积碳的清洗液配方和工艺路线。并成功应用于某大修机的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312.
313.
超声波检测技术是航空构件检测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检测方法。针对含损伤的某型航空发动机压气机叶片,采用小波分析技术,对超声检测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提高了超声检测技术检出缺陷的能力。采用四种不同的小波基对同一信号进行分析,经研究表明:sym4小波基处理航空构件超声检测信号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314.
315.
含能材料废料处理技术研究述评(Ⅰ)——安全销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国内外固体推进剂、火炸药等含能材料(EM)废料处理技术的发展情况,介绍了缩小EM废料尺寸的高压液体切割技术和使EM废料脱敏的碱解法和乳化法等预处理技术,EM废料安全销毁的熔盐销毁(MSD)法、水热氧化(HTO)法、电化学法、湿空气氧化法等化学销毁技术以及堆肥合成、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的生物销毁技术。其中预处理与化学、生物处理相结合的综合销毁技术可以实现含能材料废料的安全销毁,最后分析了EM废料安全销毁技术研究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16.
液固撞击的非线性耦合波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了可用于研究液固撞击问题的非线性耦合波动模型 ,并将其应用于球形液滴与弹性固体平面撞击过程的数值分析。细致地研究了液固接触面及液体内无量纲压力分布 ,固体区域内等效应力的分布 ,固体弹性对撞击过程的影响 ,以及各个计算时层固体区域内最大等效应力所在点的位置。分析结果表明非线性波动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液固撞击过程 ,给出详细的液固撞击过程的各个物理参量 ;为液滴侵蚀固体表面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317.
采用数字采样、相关分析、频谱分析等方法,结合部分复合材料层板剪切强度试验,验证材料性能与分析结果的对应性、研究分析参数的选择,为无损表征复合材料剪切强度的可行性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18.
研究了不同固溶及回火温度对高Co-Ni超高强度钢23Co 14Ni12Cr3Mo的Charpy V型缺口试样冲击功AKV和硬度HRC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不同处理状态下的冲击断口形貌,用透射电镜对未溶碳化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850~930 ℃范围内固溶,随温度的提高,冲击功升高,硬度先升高后降低;在454~510 ℃范围内回火,随温度的提高,冲击功也增加,硬度降低.断口形貌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用钢冲击断口形貌均呈韧窝状,为韧性穿晶断裂,随固溶温度升高韧窝变大变深.韧窝中发现M23C6型碳化物颗粒,随固溶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提高固溶温度对改善试验用材料综合性能有利. 相似文献
319.
运动油滴/固体壁面斜碰撞的状态辨识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航空发动机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与换热研究是轴承腔润滑与换热设计的重要基础工作,而运动油滴与轴承腔壁面的碰撞状态辨识及特征分析是轴承腔油气两相流动与换热研究的组成部分。基于VOF方法建立了运动油滴与固体壁面斜碰撞数值仿真模型,实现了运动油滴与固体壁面斜碰撞状态的数值模拟,分析了碰撞油滴直径、入射角和碰撞速度对沉积油膜铺展长度、油膜堆积厚度和溅射油滴数目等碰撞状态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提出了运动油滴与固体壁面斜碰撞条件下的状态判断准则,并得到了文献的物理试验工作的支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油滴入射角减小,沉积油膜铺展长度和油膜堆积厚度增大,溅射油滴数目减少;随着碰撞速度和油滴直径的增大,沉积油膜铺展长度和溅射油滴数目均增大,但油膜堆积厚度对应前者呈减小趋势、对应后者仍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320.
为了满足液体火箭发动机新型电磁阀更强环境适应能力和工作可靠性的要求,通过优化软磁合金BYR1的热处理制度来确保电磁阀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对软磁合金的热处理制度进行优化,并对不同热处理制度下合金的磁性能和金相组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软磁合金BYR1的饱和磁感应强度值较稳定,基本不随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变化而改变;而矫顽力对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较敏感,随着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增加,矫顽力值有明显下降.合金组织的孪晶、晶粒度及析出相均对合金磁性能有一定的影响,孪晶数量越少、晶粒尺寸越大、晶内析出相越少,合金的磁性能越好.根据磁性能的试验结果得到了较优的热处理制度:1 200℃×360 min,至600℃后的冷却速度为150℃/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