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航空   90篇
航天技术   2篇
综合类   10篇
航天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51.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旋流流场特性PIV分析(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粒子图像测速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研究了具有两级轴向旋流器的航空发动机燃烧室旋流流场特性(包括冷态流场和燃烧流场)。分别研究了不同主燃孔几何大小与空间排布、进口空气温度、一级轴向旋流器旋流角度以及油气比对冷热态流场的影响,分别获得了流场速度大小、脉动速度、雷诺应力以及回流区长度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燃烧流场的中心回流区长度要比冷态流场中心回流区短;随着进口空气温度和油气比的增加,中心回流区长度减少;同时主燃孔几何参数的变化(主燃孔大小和空间排布)对两级轴向旋流器旋流流场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2.
针对所研究的双旋流器的结构特点,采用四面体非结构网格划分方法,生成单、双旋流器头部燃烧室的网格计算模型,对单、双旋流器燃烧室的流场、温场进行了计算,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双旋流器头部燃烧室的优点.双旋流器燃烧室能改善雾化效果,提高燃烧效率.其计算结果为双旋流器头部燃烧室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3.
对某低速压气机在设计转速下从设计工况点向小流量工况点发展直至发生喘振的运行过程进行了试验 ,并在第 2级静叶出口截面进行了详细的流场测量。试验结果表明 ,当流量减小时 ,在测量截面上有明显的大范围分离流动特征。经过对比分析 ,推测出接近喘振时静叶出口的一种分离流动结构  相似文献   
54.
低压条件下复合式多级旋流杯燃烧室燃烧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对低压(常压或低于常压)条件下航空发动机燃烧室的燃烧效率作了初步的研究,主要目的是研究复合式多级旋流杯燃烧室燃烧效率的改进。复合式多级旋流杯组织方案由离心雾化和旋流杯空气雾化组成,采用双油路,副油路为小流量离心喷嘴,主油路为直射式喷嘴匹配空气雾化,头部采用三级涡流器组织燃烧。燃油采用RP-3航空煤油。使用单头部燃烧室为试验件,在常压和低压状态下,模拟燃烧室进口速度和总油气比。燃烧效率采用燃气分析法,用效率分析仪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式多级漩流杯燃烧组织方案能改善低压下的燃烧,提高燃烧效率。   相似文献   
55.
三旋流器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针对高温升燃烧室对出口温度分布系数降低的需求, 采用三头部矩形燃烧室, 对三种不同的三旋流器头部组合方案进行了出口温度分布的试验, 重点研究了三旋流器旋向和头部当量比对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的影响.出口温度的测试方法采用了燃气分析法.试验结果表明外旋流器与中间旋流器旋向相反时, 出口温度分布均匀;头部当量比小, 出口温度分布均匀.头部当量比应与旋流器旋向共同考虑, 才能优化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系数.   相似文献   
56.
收口套筒主燃区流场的PIV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林阳  林宇震  刘高恩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12):1989-1993
在常温常压下,采用PIV技术测量了旋流器套筒为收口套筒时单头部矩形燃烧室主燃区的流场,获得了主燃区速度场和涡量场的详细信息.试验结果表明收口套筒形成了小尺度回流区大角涡的主燃区流场结构;收口套筒对旋转气流的收缩作用可以很好的改善燃烧室内油气的混合.   相似文献   
57.
以截面积为矩形截面的RQL模型燃烧室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别研究了旋流器各参数(如出口角θ、轮毂与流路外径比z和旋流器间距)和淬熄段射流孔参数(如孔数和射流孔截面积)对模型燃烧室流场、温度场以及NOx排放值的影响。在数值模拟中采用的模型包括Realizable κ-ε湍流模型、非预混燃烧模型、热力型NOx和瞬发型NOX等。通过对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当模型燃烧室采用间距为69mm、θ=30°、z=0.68的旋流器和总面积为635.85mm。的12个淬熄射流孔的结构时,可以在满足燃烧室基本性能的前提下实现低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58.
对4种不同三级旋流器方案和两种不同掺混孔排布方案的燃烧室在不同进口速度、油气比参数下的出口温度分布进行了常压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方案的出口温度分布系数随进口速度和油气比有所变化,但变化范围不大;中间旋流器与外旋流器旋向相反时,出口温度分布更为均匀;对于两种不同的旋流数组合0.7-1-1.5和1.5-1-0.8,前者出口温度分布系数对外旋流器旋向的改变更为敏感;与方案B相比,方案A的掺混孔排布更加适合该三级旋流器燃烧室;掺混孔排布要与头部结构相匹配,这样才能优化出口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59.
旋流器特征参数对高温升燃烧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考察了3级旋流器特征参数(旋向组合、旋流数)对提出的中心分级燃烧室燃烧性能的影响。对12种不同的方案进行了比较,选出了最优的3级旋流器匹配方案。计算结果表明:3级旋流器的特征参数对燃烧室流场结构和燃烧性能有很大影响;合理的旋流器旋向组合和旋流数是提高燃烧室性能的关键因素。3级旋流器旋向组合为第1、2级反向,第2、3级同向,旋流角度组合为第1级40°,第2、3级均为45°时,燃烧室可以达到最佳的燃烧效果。  相似文献   
60.
为保证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具有良好的气动雾化性能并实现稳定、高效地燃烧,设计6种带有旋向相反的双级径向旋流器方案的单头部燃烧室,通过双级径向旋流器设计参数对燃烧性能影响的数值计算,得到不同主、副旋流器旋流数对燃烧室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双级径向旋流燃烧室的燃烧效率超过99.9%,双级径向旋流器存在最佳的匹配方案,该方案使得燃烧室形成合适的回流区,并得到均匀的出口温度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