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1篇
航空   305篇
航天技术   66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多机起降旋翼间气动干扰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多架直升机近距离起降为研究背景,采用基于运动嵌套网格技术的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开展旋翼间的气动干扰研究,重点分析了旋翼间距和环境风速对旋翼升力系数和扭矩系数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旋翼之间的气动干扰对上风位置旋翼的影响较小,但会导致下风位置旋翼的升力系数降低,扭矩系数增加,且其影响随着旋翼间距的增加而降低,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52.
单晶硅超精密切削表面质量各向异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单晶硅超精密切削时被加工晶面和滑移面间的相对关系以及单晶硅的力学特性,基于单晶硅超精密切削加工脆塑转变机理,模拟了分别以单晶硅(111)(、110)(、100)晶面为被加工面时的表面质量的各向异性特性。模拟结果表明这些晶面在不同晶向方向上表面质量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特性,而以单晶硅(111)晶面作为被加工面时可以得到最好的加工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453.
WZ8A轴流压气机静子叶栅性能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WZ8A轴流压气机出口静子串列叶片叶尖和叶中二截面平面叶栅实验,得出:①叶尖截面叶栅不适用于高进口Ma;低速时正常工作攻角范围为-30°~-12°,相应的落后角为5°~7°。②叶中截面叶栅在高速时(Ma=0.65),正常工作攻角范围为-1°~10°,落后角为7°~8°;低速时正常工作攻角范围为2.5°~20°,落后角为5°~7°。  相似文献   
454.
离散滑模导引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胜  周荻 《航空学报》2008,29(6):1634-1639
 基于平面内目标-导弹相对运动方程的离散形式,给出了离散滑模变结构导引律设计方法。推导出了一种与连续时间自适应滑模制导律的离散化形式相同的离散变结构导引律。在不需要知道目标法向加速度界限, 而只需要知道其在两个采样周期之间可能变化范围的条件下,设计了一种能显著降低系统抖动的离散滑模导引律,设计的同时给出了一种近似估计目标法向加速度的方法。从理论上证明了上述两种离散滑模导引律具有有限时间收敛的特性。讨论了离散滑模导引律的准滑动模态的切换带范围,给出了离散滑模导引律的终端脱靶量计算方法,最后以某空间拦截问题为实例验证了本文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55.
利用测量强激波波后N_2~+第一负系(0,0)带和(1,2)带的辐射,对强激波后振动温度历程的进行了测量;利用Langmuir探针技术,在低密度激波管中对强激波后电子数密度历程进行了测量;在弹道靶中进行了激波脱体距离的测量研究.测量和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N_2~+B~2∑_u~+态的激发比振动能的激发更快:实验测得的振动温度有明显的周期性振荡;在激波速度7.65km/s~7.85km/s、p_1=1.33Pa、实验段内径0.8m下,实验有效时间只有约6.5μs,实验中的电子数密度不能达到峰值,在约10倍波前自由程的实验有效区域内,电子数密度的测量值与计算值吻合很好.激波脱体距离的测量误差约为5%,是目前国内精度最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456.
采用新型基准流场的高超内收缩进气道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新型变中心体基准流场具有压缩效率高、反射激波弱的优点,采用该基准流场设计了矩形转圆形内收缩进气道,在设计点马赫数Ma=6.0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试验中得到了进气道压缩面的沿程压力分布、隔离段出口皮托压分布等参数。通过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进气道外压段的压力分布明显具有先增大后减小的特征,内压段的压力分布具有两级爬升的特点,且压升较小,流场结构较好。由于内压段流场激波强度弱,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较高,达0.518,并产生了52倍的增压比,其抗反压能力在144倍以上。试验研究表明,采用新型变中心体基准流场能改善矩形转圆形内收缩进气道的内压段流场及隔离段流场,并能有效提高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  相似文献   
457.
在地磁匹配导航中,区域模型精度会影响整个导航系统精度。而区域模型精度会受地磁数据通化精度的影响。不同通化方法计算得到的日变数据精度不同。不同台站间日变化的相关性具有随距离增大而减小的趋势。所以不同距离对日变化影响的大小不同。基于上述原因,通化方法以距离作为基础权值。采用世界数据中心WDC台站网欧洲区域部分台站的矢量观测数据,以NCK台站观测数据作为基准,对不同通化方法的精度进行了仿真分析,统计了相关性以及各类精度参数。实验结果表明线性内插法具有较高的精度,相比于直接距离平均法,线性内插法F分量精度和H分量精度分别提高了0.19nT和0.25nT。  相似文献   
458.
由于海上低空突防编队目标存在低检测和高机动的特点,采用传统跟踪算法对编队内目标逐个跟踪存在航迹连续性差、关联混乱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基于对编队群整体跟踪的思想,将交互式多模型(IMM)与Bayesian算法相结合,采用IMM-Bayesian算法完成典型机动场景下(拐弯、合并、分裂)海上低空编队群目标整体的跟踪,同时利用随机矩阵作为群的扩展状态完成对群形状信息的估计。其中,对海上低空突防编队群目标运动过程中出现的分裂与合并现象,在IMM-Bayesian算法的基础上采用最近邻分类的思想对其进行有效跟踪。仿真结果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59.
为了满足两侧进气布局高超声速飞行器乘波前体与进气道一体化设计要求,基于特征线法和流线追踪技术提出了一种进口轴向投影和水平投影同时可控的内收缩进气道设计方法。采用该方法设计了进口轴向投影和水平投影均为超椭圆的内收缩进气道并在设计点(马赫数为6.0)对其进行数值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进气道进口轴向投影和水平投影均符合预期设计。进气道能保持基准流场的波系结构和沿程压力分布,无黏时可以全捕获来流,喉道截面性能与基准流场基本相等。有黏时,进气道也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流量系数和出口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0.96和0.56。因此,上述设计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460.
卫星信道中APSK星座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新  雷菁  雍玲 《上海航天》2006,23(5):33-37
为通过高阶调制信号增加卫星信道的容量,在给出幅度相移键控(APSK)信号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最小欧氏距离最大化和平均互信息最大的原则对APSK星座进行优化。给出了APSK最小欧氏距离和不同星座普遍适用的信道容量计算方法。仿真结果表明,最小欧氏距离和信道容量仅与相对半径有关而与相对相位无关。信噪比相同时不同APSK星座的信道容量差别很小,卫星信道中星座的优化可考虑功率利用率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