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1篇
航空   305篇
航天技术   66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为了提高星敏感器的跟踪匹配速率,提高星敏感器姿态更新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帧间角距匹配的跟踪模式星图识别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上一时刻的角距匹配信息构建了一个实时跟踪星库,并把当前时刻的角距信息在实时跟踪星库中进行匹配识别,识别成功后利用识别时用到的信息对实时跟踪星库进行更新.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匹配时间短、匹配成功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2.
首先从分析停车转弯的基本运动入手,根据停车转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重点讨论了停车转弯高度损失的问题,然后较详细地分析了各种转弯情况引起高度损失,最后,以H6飞机为例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迫降处置中,可作较大坡度的转弯,以减少高度的损失,为实际飞行提供了最优的操纵手段。  相似文献   
133.
研究了近距平行跑道规划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即跑道中心线间距和端部入口错开。根据不同跑道基准代字组合,给出了近距平行跑道间距的建议值。讨论了跑道入口错开及其不同实现方式对相关平行进近、跑道运行模式、地面运行与效率的影响,给出了入口错开的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4.
针对新设计的直升机起落架转向与对中机构的可靠性及稳定性难于准确确定的难题,研制一套能够模拟起落架转向与对中机构工作环境的试验装置进行耐久性试验验证是唯一的方法和手段.介绍了直升机起落架转向与对中机构耐久性试验装置的设计依据、结构原理、系统组成及其在直升机型号研制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5.
马赫数分布可控的基准流场灵敏度分析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利用Isight软件对反正切马赫数分布可控的轴对称基准流场设计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获得了设计参数对基准流场总体性能的影响规律,其中前缘压缩角和系数 c 的影响最为明显.针对该基准流场,建立了多项式响应面模型并在设计点进行三目标优化,得到了总体性能较优的轴对称基准流场.基于该优化结果设计了圆形进口的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并在 Ma=4~7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进气道在设计点和非设计点均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和良好的流量捕获能力, Ma=6和7时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0.581和0.513,压比分别为20.01和24.73, Ma=4时流量系数达到0.880,说明该优化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36.
高超声速内收缩进气道轴对称基准流场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永洲  张堃元  罗蕾  王磊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11):2543-2552
针对轴对称基准流场中前缘曲激波靠近中心体的部分激波强度过大现象,基于马赫数分布可控反设计方法,将这道前缘曲激波分解为一道较弱弯曲激波和部分等熵压缩波,改进的基准流场存在“四波四区”结构且压缩效率明显提高.基于该改进的基准流场和常规“两波三区”基准流场分别设计了圆形进口的内收缩进气道并对其流场特点和性能进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进气道的流场能较好保持基准流场的特点;在来流马赫数为4.0~7.0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压缩效率和良好的流量捕获能力,设计点的出口压比和总压恢复系数分别为17.56和0.540;改进的进气道采用来流马赫数从高到低前缘弯曲激波和汇集的等熵压缩波依次封口的设计概念,在提高流量捕获能力的同时减小了总压损失,总体性能优于常规进气道,来流马赫数为7.0时总压恢复系数相对提高了23.6%,来流马赫数为4.0时流量系数相对提高了5.7%.   相似文献   
137.
针对定向凝固(DS)镍基高温合金DZ125开展了850℃条件下不同缺口形式和不同理论应力集中系数(Kt)下的低循环疲劳(LCF)试验研究.利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缺口根部的应力应变场,并将传统临界距离理论(TCD)及其Kt修正形式引入SWT参数,以此开展缺口试件LCF寿命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高温LCF强度同缺口几何形状关联不大,但具有强的Kt相关性;无论是将尖锐缺口试件作为校准试件还是对临界距离进行平均处理,传统TCD的点方法(PM)及线方法(LM)其寿命预测大于5倍分散带,且预测能力同缺口应力集中程度相关;改进TCD的点方法和线方法可得到小于2倍的分散带,且其预测精度与缺口几何形状无关.由于SWT参数可考虑平均应力(应力比)影响,故根据光滑试件和某Kt下缺口LCF试验数据便可以采用改进TCD预测其他缺口试件在不同应力比下的疲劳寿命,其应用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138.
Ni基高温合金的应用日益增多,但其加工困难、效率低,为此进行了高效车削适用的硬质合金可转位车刀的涂层、几何角度与刀片形状的切削试验。结果表明,TiAlN涂层、主偏角为45°、前角为3°~9°、刀片为圆形的车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9.
贝叶斯网络(BN)建模问题一直是其在故障诊断应用领域的瓶颈,实际的工程系统中,贝叶斯网模型构建存在许多困难,提出一种基于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的BN建模技术.首先,在分析现有FMEA所包含的故障信息基础上,提出基于单条FMEA记录的贝叶斯网络片段构建方法;然后,利用故障模式与故障原因因果传递关系将贝叶斯网络片段集成为系统贝叶斯网络模型;最后,以某型飞机前轮转弯系统为例进行BN模型构建和分析.结果表明:本文基于FMEA建立的BN模型不仅避免了传统建模过程中对大量工程经验的需求,并且突破了FMEA定性分析能力,能够有效融合多源信息对工程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和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140.
《中国航空学报》2016,(6):1517-1526
This study proposes a quasi-one-dimensional model to predict the chemical non-equilibrium flow along the stagnation streamline of hypersonic flow past a blunt body. The model solves reduced equations along the stagnation streamline and predicts nearly identical results as the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full-field Navier-Stokes equations. The high efficiency of this model makes it useful to investigate the overall quantitative behavior of related physical-chemical phenomena. In this paper two important properties of hypersonic flow, shock stand-off distance and oxygen disso-ciation, are studied using the quasi-one-dimensional model with the ideal dissociating gas model. It is found that the shock stand-off distance is affected by both chemical and thermal non-equilibrium. The shock stand-off distance will increase when the flow conditions are changed from equilibrium to non-equilibrium, because the average density of the shock-compressed gas will decrease as a result of the increase in translational energy. For oxygen dissociation, the maximum value of its dis-sociation degree along the stagnation line varies with the flight altitude. It is increased at first and decreased thereafter with the altitude, which is due to the combination effect of the equilibrium shift and chemical non-equilibrium relaxation. The overall variation of the maximum dissociation is then plotted in the speed and altitude coordinates as a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