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63篇 |
免费 | 470篇 |
国内免费 | 145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173篇 |
航天技术 | 58篇 |
综合类 | 186篇 |
航天 | 2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46篇 |
2021年 | 62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50篇 |
2017年 | 55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53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63篇 |
2012年 | 91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52篇 |
2009年 | 85篇 |
2008年 | 78篇 |
2007年 | 70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55篇 |
2004年 | 45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36篇 |
2000年 | 45篇 |
1999年 | 42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37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29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凹坑形非光滑表面的减阻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非光滑表面减阻的效果及其机理,采用Realizable(现实)k-ε湍流模型对具有凹坑形状表面的流动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光滑表面的对比,研究了其减阻效果、壁面剪切应力以及速度矢量分布图. 相似文献
332.
中心分级燃烧室预燃级燃烧性能实验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研究了一种中心分级燃烧室.在某大推力航空发动机慢车工况下,采用单头部矩形燃烧室,进行了燃烧性能实验,考察了预燃级旋流杯套筒扩张角、台阶高度、预燃级气量分配对污染排放、燃烧效率和贫油熄火油气比的影响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慢车工况下,预燃级旋流杯套筒扩张角从60°增大到100°后,NOx排放降低42%,CO和未燃碳氢燃料(UHC)排放均增加2.5倍左右,燃烧效率降低1.75%,贫油熄火油气比从0.0038增大到0.0067;台阶高度减小24%后,NOx排放降低37%,CO和UHC排放分别增加1.5倍和1.2倍,燃烧效率降低1.32%,贫油熄火油气比从0.0042增大到0.0061;预燃级气量分配减小20%后,NOx排放增加13.5%,CO和UHC排放分别降低55.6%和38.9%,燃烧效率增大1.46%,贫油熄火油气比从0.0061减小到0.0051. 相似文献
333.
334.
335.
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燃油浓度分布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Fluent两相反应流场计算平台,采用涡耗散概念模型,对典型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的两相反应流场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重点研究温度场影响下的燃油气相分布,计算给出气相燃油在火焰稳定装置前后以及内部的分布,得到燃油在亚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内分布的一般规律。计算发现,稳定装置内部及近后方燃油分布较富,到达火焰峰以后,燃油浓度急剧下降。计算预测径向蒸发管后壁面与最外环蒸发管内的燃油富集,而中间环蒸发管燃油分布较贫,计算结果与燃烧试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36.
四角切圆锅炉内煤粉的燃烧过程对提高锅炉运行效率及NOX减排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通过搭建四角切圆锅炉冷态模型,利用粒子成像测速技(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采用空间相关分析方法,针对燃烧器区四角射流复杂湍流的涡拟序结构,开展基于湍流积分尺度来表征的3个典型水平层面涡尺度分布规律研究。通过对湍流积分尺度和时均速度的相关分析研究,认为冷态燃烧器区湍流涡尺度分布不仅与风口流速相关,同时还与风层位置密切相关,并不与风口流速呈线性变化规律,上一次风层涡尺度分布与其它两个风层的相比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湍流积分尺度的研究对煤粉高效洁净燃烧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7.
飞机地形跟踪/回避突防飞行解耦控制的人机半物理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人机半物理仿真法,研究了大气紊流对飞机突防飞行的解耦控制特性、驾驶员的操纵性及乘坐品质的影响,检验了非线性解耦控制系统对驾驶员实时操纵指令的跟踪特性。结果表明:解耦控制律能够在大气紊流扰动下解除飞机纵横向运动的非线性交叉耦合,_有良好的解耦操纵性能和乘坐品质,减轻了驾驶员的操纵负担,从而提高了低空突防飞行的安全性,也验证了理论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338.
339.
固体火箭燃气超燃冲压发动机具有高比冲、结构简单、流量易调节等优点,然而在超音速空气流的补燃室中,如何让燃料更好地与空气掺混,增加颗粒停留时间,在较短时间内释放出更多的燃烧焓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采用Realiazble k-ε湍流模型,单步涡团耗散模型,在King的硼颗粒点火燃烧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硼颗粒在高速气流当中的气动剥离效应,利用龙格-库塔算法迭代计算硼颗粒点火燃烧过程,对燃气进气方向与轴向夹角从45°~180°的10种进气方式下的补燃室进行了三维两相燃烧流动计算,分析了各种进气角下的燃气燃烧效率、硼颗粒燃烧效率以及总燃烧效率。结果表明:当一次燃气喷射角度与轴向夹角逐渐增加时,燃气与颗粒燃烧效率逐渐增加,并在180°时燃烧效率和比冲为最高。 相似文献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