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航空   59篇
航天技术   3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改善压气机端区流动的新方法——前缘边条叶片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压气机叶片进气存在端区附面层扭曲而造成局部大攻角问题,借鉴飞机边条翼理论,阐释了LESB(前缘边条叶片)概念,开发了对主叶片施加修型形成边条叶片的造型方法,从而形成LESB技术.为验证其技术效果,选取折转角为60°的NACA65扩压叶栅进行了LESB修型,在利用叶栅试验数据确认CFD模拟精度及掌握使用经验后,对主流区0°攻角、5°攻角带端区附面层扭曲来流条件下NACA65原型叶片及LESB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其中流场结构、性能参数及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LESB技术能有效组织端区流场,改善压气机性能,15%叶高的LESB修型在0°攻角、5°攻角下改善区域分别可至30%和40%叶高.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is aimed to experimentally validate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boundary layer suction on improving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a compressor cascade with a large camber angle. The flow field of the cascade is measured and the ink-trace flow visualization is also presen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undary layer suction reduces losses near the area of midspan in the cascade most effectively for all suction cases under test. Losses of the endwall could remarkably decrease only when the suction is at the position where the boundary layer has separated but still not departed far away from the blade surface. It is evidenced that the higher suction flow rate and the suction position closer to the trailing edge result in greater reduction in losses and the maximum reduction in the total pressure loss accounts to 16.5% for all cases. The suction position plays a greater role in affecting the total pressure loss than the suction flow rate does.  相似文献   
13.
某离心叶轮改型气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航空发动机离心压气机实施改型气动设计与数值模拟,以达到其“效率提高不低于2%”的性能指标。设计、计算结果表明:改型离心叶轮达到或超过了性能指标要求,可为类似的叶轮机改型气动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杨金广  吴虎 《航空学报》2014,35(1):116-124
 双方程k-ω剪切应力输运(SST)湍流模型通常以隐式耦合方式或者显式半耦合/解耦的方式来求解。本文提出了该模型的一种显式耦合应用方法,即通过点隐的方式来处理湍流源项的刚性,并与混合Runge-Kutta时间推进以及当地时间步长、隐式残差光顺等加速收敛技术相结合,从而使得湍流方程可以与流动方程同时求解。为了增强计算的鲁棒性,进一步对湍流变量进行了限制。将所发展的方法用于DLR平面叶栅算例,确认了求解结果的正确性以及刚性的来源。通过对三维NASA Rotor 67的模拟,验证了SST模型的精度;进一步将其与Badwin-Lomax(BL)模型、Spalart-Allmaras(SA)模型对比,发现三者都能正确地捕捉出口参数分布,且SST与SA模型的模拟结果比较一致;对于该算例,SST模型在总温模拟上更具优势,而BL模型在总压分布上与试验值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15.
GPU平台上的叶轮机械CFD加速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数据并行的方式对一个成熟的叶轮机多块网格气动计算程序(MAP)进行了并行化处理,利用计算统一设备架构(CUDA)技术实现了在图形处理单元(GPU)上的并行计算.保留了原程序中的2阶空间迎风格式和隐式时间离散格式,并采用了隐式迭代对线性系统进行求解.经过2个叶轮机械算例的测试,与在传统的中央处理器(CPU)上运行的原程序相比,在计算结果完全一致的前提下,单GPU的计算速度最高可达单CPU计算速度的8.89倍,与四核并行的CPU计算相比可以得到2.39倍的加速.  相似文献   
16.
基于流场/声场混合模型的叶轮机械单音噪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叶轮机械三维非定常黏性数值模拟(URANS)与管道内叶片排气动噪声声类比理论(DBAA),成功地发展了叶轮机械单音噪声混合预测模型(URANS/DBAA),该模型能够实现叶轮机械叶片详细设计参数与噪声辐射强度的关联。由于采用了Lighthill声类比理论,使得该模型并不需要耗费大量计算资源。基于URANS/DBAA混合模型,对某单级轴流风扇的单音噪声及其噪声源分布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混合模型能够准确模拟叶轮机械单音噪声,实现了对叶轮机械单音噪声基本规律的分析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叶身/端壁融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角区流动的现象普遍存在,其中角区流动分离是制约叶轮机性能提升的关键因素。针对抑制或消除角区分离情况,在简要回顾二面角原理的基础上,提出叶身/端壁融合技术(Blended Blade-EndWall,BBEW),指出了其所包含的二面角原理的3种应用方式,并以NASA 67号转子叶片为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应用第2种方式(即增大过渡曲面最小曲率半径方式)的改型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二面角原理第2种应用方式的BBEW能够有效地减弱或消除高负荷叶片吸力面角区分离,进而明显改善了67号转子叶片性能,因此BBEW是抑制或消除角区分离的有效技术。  相似文献   
18.
轴流压气机内导叶/转子干涉对转子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轮机械内的转静干涉现象多年来一直是一个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的对于转 静干涉的研究多局限于对流动现象的描述,缺乏理论指导,因此无法在叶轮机械的设计体系 中包含这一非常重要的非定常流动现象,限制了叶轮机械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利用流动稳定 性及感受性理论来指导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能够找到利用这一现象提升叶轮机性能的规律. 对于一台单级低速轴流压气机内的导叶/转子干涉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二维粒子图像 速度仪测量得到了导叶/转子干涉的定量流动细节,及其对于转子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 转子流场在定常来流条件下也表现出显著的非定常性.在引入导叶/转子干涉之后,转子流 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动叶尾迹强度明显减弱,叶背流动分离得到抑制,叶尖泄漏涡也得到 了周期性的抑制.除了导叶尾迹对动叶流场的干涉作用以及气流角的周期性变化以外,动叶 非定常流动对于不同的导叶/动叶干涉激励频率的不同响应是引起压气机性能变化的主要原 因.   相似文献   
19.
轴流式叶轮机时序效应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3,自引:9,他引:13  
对近年来关于轴流式叶轮机时序效应的一系列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整理。国外的实验表明:在涡轮中比在压气机中所获性能收益更为显著;对于压气机,在高速情况下比在低速情况下所获性能收益更为显著。本文对这种现象作了解释,并指出,时序效应产生的机理可以用非定常流动的相互干扰来解释,尤其重要的是,时序效应机理为我们利用非定常流动提供了一个切入点,促使人们在叶轮机气动设计体系中考虑流动的非定常性。另外在现有认识基础上,文中给出了一个利用时序效应的初步工程模型。   相似文献   
20.
周向弯曲方向对弯掠叶片气动-声学性能影响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具有相同几何参数的常规径向叶片、周向前弯和周向后弯叶片为研究对象,对旋转动叶片周向弯曲后叶轮的气动和声学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同时采用五孔探针半对向测量方法研究了周向弯曲后出口气流参数沿叶高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与原型径向叶轮相比,在保持叶片几何参数不变,仅引入周向弯曲后,无论周向前弯还是后弯,均导致叶轮的效率和压升降低。叶片周向前弯可以有效地降低气动噪声,大幅度地增加风扇的喘振裕度。在相同的周向弯曲角度下,采用周向前弯技术明显优于周向后弯。此外,研究表明弯掠叶片径向力对于气流参数沿叶高的分布具有较大的影响。周向前弯叶轮改善了叶顶附近的流动状况,但中部叶高区域的损失增加。对于周向后弯叶轮,虽然叶片中部损失减小,但两端部损失增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