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3篇
  免费   515篇
  国内免费   515篇
航空   2206篇
航天技术   591篇
综合类   392篇
航天   5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202篇
  2009年   200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为提高换热强度、解决设备内部高热流密度散热问题,采用实验方法研究R141b在不同直径(D=0.5mm和1.0mm)水平圆形微通道内的沸腾换热特性,分析了热流密度(q=2.0kW/m~2~47.6kW/m~2)、质量干度(x=0~0.6)、质量流速(G=111.11kg/(m~2·s)~333.33kg/(m~2·s))的变化对平均传热系数h的影响,探究不同情况下影响沸腾换热的主导因素。实验研究表明:平均传热系数h随热流密度q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范围内减小速率有明显差异;热流密度q=2kW/m~2~5kW/m~2时质量流速G对平均传热系数h影响较明显,热流密度较高时质量流速G对换热影响很小;在质量流速G=111.11kg/(m~2·s)~333.33kg/(m~2·s),质量干度x0.3时,平均传热系数h随质量干度x增加而明显下降,在设计微通道换热器时应尽量使R141b处于初始沸腾阶段以获得更好换热效果,并采取一定措施预防干度过高引起的换热恶化。  相似文献   
102.
付仲议  朱惠人  姜茹  程李坚 《推进技术》2019,40(7):1585-1593
为了研究高主流湍流度下二次流密度比对涡轮导叶全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使用热色液晶测量了在主流湍流度为15%,二次流密度比为1.0和1.5下三维涡轮导叶的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二次流与主流质量流量比为7.0%和12.5%。结果表明:二次流密度比增大可以降低冷气射流的动量,小流量比工况下,在叶片前缘和压力面前半段,动量较低的二次流在高主流湍流度的影响下更易耗散,增大二次流密度比使冷却效率明显降低;大流量比工况下,二次流动量降低使气膜孔后区域冷气贴附性增强,气膜冷却效率和冷气覆盖效果均得到提升。小流量比工况下,二次流密度比增大对叶片表面换热的影响较小;大流量比工况下,二次流密度比增大使吸力面中弦区域和压力面后半段的平均换热系数比分别降低15%和25%。  相似文献   
103.
点火瞬态过程仿真模型参数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瞬态过程一维非定常流场仿真模型,采用系统辨识方法进行了模型参数不确定性研究。基于点火试验用缩比发动机试验结果,得到了传热模型参数和瞬态燃速模型参数的最优估计,提高了点火瞬态过程一维仿真模型的预估精度。采用近似方法,构建Kriging近似函数,有效解决了一维非定常流场仿真的计算复杂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4.
基于功能检测的备用系统维修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吕德峰  左洪福  蔡景 《航空学报》2009,30(4):660-665
为了减小或消除主系统故障的后果,机械中经常采用备用系统在主系统故障时代替其完成功能。根据某些机械设备的备用系统故障具有延迟性的特点,提出了不等间隔的功能检测策略;建立了该策略下备用系统的可用度模型和费用率模型;以系统可用度为约束,维修费用率为目标,建立了不等间隔功能检测维修策略下的维修优化模型;最后给出了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得到了维修间隔的确定方法并进行了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当首次检测间隔是重复检测间隔的3倍时采用不等间隔的功能检测优化模型比采用等间隔的功能检测优化模型节约9.55%。  相似文献   
105.
基于瞬态液晶测量技术的收缩-扩张形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一种进行全表面测量的瞬态液晶测量技术测量了新型气膜孔(收缩-扩张形孔)的气膜冷却特性,研究了动量比对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圆柱形孔气膜冷却特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收缩-扩张形孔中心线附近区域的冷却效率相对较低,而两孔之间区域的冷却效率相对较高,与圆形孔分布规律相反;在上游区域,两孔中间区域的换热系数比相对孔中心线附近区域较高,而在下游区域,两孔中间区域的换热系数比相对孔中心线附近又较低,与圆形孔相比也有较大不同。相对于圆柱形孔,收缩缝形孔的平均换热系数比在上游较高,在下游较低;收缩-扩张形孔喷出气膜对下游壁面区域的有效覆盖率远大于圆柱形孔,其展向平均冷却效率明显高于圆柱形孔;收缩-扩张形孔在动量比为2时的平均冷却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6.
对一类非线性不确定导弹控制系统,采用自适应方法进行了基于滑模理论的变结构控制器设计。该方案使得采用反演手段产生的微分爆炸问题得到较好的回避,同时构造自适应律,消除了不确定性对系统的影响,最后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方法,确保了系统的鲁棒稳定性。文末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7.
爆震管壁面热负荷实验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在一台内径61 mm、长度1140 mm的气动阀式脉冲爆震发动机(PDE)上,进行了爆震管热负荷的测量计算,主要采用了两种换热模型:一是自然对流和热辐射模型;二是强迫对流模型.在两种方式下,爆震管的热负荷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基本相同,即随频率升高而热负荷增大,但频率增加两倍热负荷增加却不止两倍.此外,在方式二的情况下,还得到煤油蒸发率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为PDE蒸发器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离心式压气机流-热-固耦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松散耦合方法建立离心式压气机稳态流-热-固耦合模型,将离心式压气机解耦成气动、传热和结构三个子系统,子系统间存在热、力和变形的传递。由于不匹配的网格划分,利用反距离平均方法构造插值函数实现热与力向结构的传递,采用统一有限元模型实现热-固顺序耦合分析,利用网格重生成技术实现结构变形到气动分析模型的传递。经过3次迭代离心式压气机耦合系统达到收敛。结果表明,分析的离心式压气机内部流-热-固耦合强烈,耦合解法与非耦合解法得到压气机响应存在较大差异,对于多学科耦合强烈的构件,需要考虑学科间的耦合效应反应真实的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109.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航路规划算法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将粒子群优化方法应用于飞机低空突防航路规划技术研究,提出了利用一组正弦波曲线来构造一个粒子,并在适应度函数设计巾加入处罚函数,使该方法得到的飞行航线严格经过起始点和目标点,而且满足飞机的机动性能要求,以及起始航向角与目标进入角的要求。仿真结果表明,所用方法简便可行,粒子能较快地收敛于全局最佳航路。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冷凝水蒸汽的实验方法,测量三种不同类型纵向肋对叶片尾缘通道的换热影响.系统的研究了孔径为2.6mm的带孔平肋,波峰孔径为3mm、波谷孔径为2.2mm的波浪肋,和不带孔平肋之间的换热和流阻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当Re<20000时,波浪肋的换热优于带孔平肋,当Re>50000时,波浪肋换热不及不带孔平肋.且波浪肋流阻远低于不带孔平肋和带孔平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