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246篇
航空   661篇
航天技术   115篇
综合类   135篇
航天   1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Titanium hollow blades are characterized with lightweight and high structural strength, which are widely used in advanced aircraft engines nowadays. Superplastic forming/diffusion bonding (SPF/DB) combined with numerical control (NC) milling is a major solution for manufacturing titanium hollow blades. Due to the shape deviation caused by multiple heat and pressure cycles in the SPF/DB process, it is hard to manufacture the leading and tailing edges by the milling proces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adaptive machining approach using free-form deformation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e actual SPF/DB shape of a hollow blade was firstly inspected by an on-machine measurement method. The measured point data were matched to the nominal SPF/DB shape with an improved ICP algorithm afterwards, by which the point-pairs between the measurement points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points on the nominal SPF/DB shape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maximum modification amount of the final nominal shape was constrained. Based on the displacements between the point-pairs, an accurate FFD volume was iteratively calculated. By embedding the final nominal shape in the deformation space, a new final shape of the hollow blade was built. Finally, a series of measurement and machining tests was performed, the results of which validat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adaptive machining approach.  相似文献   
832.
文章分析了地面重力环境和在轨内压环境对不同位置和状态下的载人航天器陀螺组件及姿轨控敏感器设备安装精度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一致性较好。研究结果显示:设备布局位置不同,其安装精度受环境差异的影响程度也不同;航天器在空载、垂直停放状态下,设备安装精度受地面重力环境影响较小;陀螺组件和姿轨控敏感器A的安装精度受在轨内压环境影响较小,在地面常压环境下的精测结果能够真实反映其在轨状态,而姿轨控敏感器B的安装精度受压力环境影响明显。以上结果可为航天器设备布局及精度测量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33.
一枚Chaff火箭在87.4km高度测量到高达0.33s-1的风切变剖面,相信这个切变值是中层大气曾经测量到的最大切变值.在这个异常大风切变层内,垂直速度扰动谱在浮力子区,惯性子区,和粘性子区有谱斜率-3.10,-1.65,和-7.11,这个观测与中性密度扰动一致.计算的内尺度和浮力尺度与扰动谱中的崩溃点不一致,这个结果与中性密度扰动不一致.讨论了湍流和重力波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增强湍流与波场饱和有好的联系.   相似文献   
834.
刘一兵  孟仲伟 《航空学报》1998,19(5):585-587
介绍了复合材料层板机械连接孔一种衬套强化工艺方法的应用性研究结果。实验分析表明,采用衬套连接技术能够有效改善和提高复合材料连接孔的原始疲劳品质及其耐久性寿命,并具有稳定的寿命增益比。通过改变衬套材料与装配方法,获得了孔的不同疲劳损伤变形对比结果。初步实现了复合材料连接强化技术的可行性尝试。  相似文献   
835.
超塑变形过程中的空洞及其对变形后室温机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不经任何预先处理的半硬态黄铜H62和铝合金LY12CZ超塑变形过程中的空洞及其对变形后室温机械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①同一材料,在不同的超塑变形条件下变形,如果其空洞化程度随应变增加得越慢,则其超塑性越好;②超塑变形后材料的室温机械性能随所经受过的超塑变形量的增加而下降,当超塑变形后材料中空洞的面积百分数达到4%左右时,其室温弹性模量E、屈服强度σs、极限强度σb以及冲击韧性开始显著地下降,而此时的室温断面收缩率φ已下降了相当大的程度;③随着空洞化程度的提高,超塑变形后的材料也由韧性材料逐渐变成脆性材料。  相似文献   
836.
中层小尺度风切变的观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十个中层大气风剖面于1988年夏季在北欧的Andφya(69°N)上空用装有铝箔的火箭测得。使用了一种新型铝箔,使其测量的高度范围覆盖103-85km,测量的高度分辨率为25m.观测的风切变剖面显示了一多层结构,一般由3-9个切变层组成,切变层厚度通常小于200m.观测到高达40-90m/s/km的强风切变,且如此大的切变存在于所测区间内不同高度上。在一个连续测量的五个风切变剖面中,有寿命至少2.5小时,相位向下运动速度为0.4m/s,以及最大切变振幅为180m/s/km的强风切变,显示了稳定和持续特性。   相似文献   
837.
方振平  李慧波 《航空学报》1992,13(6):249-257
本文用时域内改变加权阵Q方法,优化设计有风切变时飞机的下滑控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将风切变强度v′_f作为系统中的一个变量,使设计出的系统对风切变强度的灵敏度减少,即系统具有鲁棒稳定性。为了比较,文中还用二次型性能指标优化设计同一个系统。另外对性能指标中加权阵Q和鲁棒矢量加权阵Q_5元素的选取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838.
本文介绍DFR_τ和其他疲劳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利用受拉光滑试件疲劳试验数据、根据强度理论并考虑擦伤影响来确定DFR_τ的方法。  相似文献   
839.
一种含分层复合材料层合板高阶理论及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列  姜节胜 《航空学报》1992,13(9):491-497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复合材料县合板高阶弯曲位移模式。此模式考虑了横向剪切的影响,得到一种新的厚板有限元模型。对于含有分层的单元,通过改变其单元内横向剪切应力的分布,达到改变单元刚度的目的。因此,此模型适用于任何厚度的或含有分层的复合材料层合板。  相似文献   
840.
大型薄壁结构的弱刚性导致其在制造过程中变形是影响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如何对加工和装配过程零组件的偏差场进行精确预测与控制是提升制造质量、改进工艺参数的关键。本文针对大型薄壁结构制造与装配过程偏差场特性进行研究,提出适用于航天大型薄壁产品装配过程偏差场预测与控制方法。以基本变形模式的线性组合构建大型薄壁结构空间偏差场,考虑大型薄壁结构装配过程内应力的协调变形,以零件与装配体之间基本变形模式的映射关系建立大型薄壁结构装配过程偏差场预测模型。基于零件基本变形模式对装配体偏差的贡献量化值进行薄壁结构装配过程偏差溯源,提出两步寻优方法求解零件特定基本变形模式的最优控制点集,以最优控制点集的偏差调整实现大型薄壁结构装配过程的偏差控制,为航天大型薄壁结构装配过程的尺寸精度预测与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