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航空   46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8篇
航天   1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民机设计保证系统的研究与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FAA、EASA 、CAAC颁布的关于设计保证系统的有关适航要求进行梳理和研究,着重从设计职能、适航职能、独立监控职能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自身特点,建立设计保证系统,编制设计保证手册,为承担民机研制项目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2.
适航设计保证能力建设是TSO设备研制单位进入民用航空市场的必由之路。对民机及TSO设备研制过程的特点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适航设计保证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并结合实际工作对适航设计保证能力建设提出了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43.
民航各大航空公司大型运输机都已采用飞行品质监控。通用航空飞机在采用飞行品质监控方面仍然是空白。西锐SR20飞机是一种装载了新型航电设备的小型通用航空飞机。通过运用Matlab软件对该飞机的飞行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初步实现对该飞机的飞行品质监控。  相似文献   
44.
阐述了规范计量管理与监督的意义和目的,详细说明了计量管理与监督的实施途径,描述了航天计量保证工作的内容、特点和一般要求,通过规范计量管理与监督,不断改进和完善计量保证体系,以进一步提升航天计量技术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5.
FPGA宇航应用全流程保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FPGA的结构特点,结合宇航型号研制流程和国内近年来元器件保证技术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出了FPGA宇航应用保证流程和保证的内容,针对其中的器件测试、封装工艺鉴定、开发验证和确认、单粒子效应减缓措施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文章提出的相关技术可以作为FPGA宇航应用评价和保证的参考。  相似文献   
46.
航路序贯飞行条件下的航空器自主间隔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航路序贯飞行条件前机减速情况下两航空器的间隔保持问题,在考虑航路飞行存在的随机扰动因素的情况下,提出了基于滚动时域控制的航向角调整和真空速调整的混合间隔保持策略。对不考虑随机扰动的静态离线优化、仅使用速度调整的在线优化和混合间隔保持控制律在线优化3种间隔保持策略进行了对比,仿真的结果表明,不考虑随机扰动的静态优化在预计机动时间结束后没有回到航路中心线,仅考虑速度调整的间隔保持策略在254 s内完成了机动飞行,同时采用速度调整和航向调整的混合间隔保持策略在97 s内完成了机动飞行,机动效率提高了61.8%。结果表明了混合间隔保持策略的有效性、高效性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47.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银纳米线(AgNWs),通过控制实验过程中的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硝酸银的比例及氯离子与银离子的摩尔比研究这些参数对AgNWs长度及直径的 影响。研究发现,当PVP与硝酸银的摩尔比为4.5∶1且氯离子与银离子的摩尔比为2∶85时,银纳米线具有较合适的长度及直径且在溶液中具有优越的分散性,适合于导电膜的制备。采用该参数银纳米线制备出的导电膜最高品质因子达到24,高于掺锡氧化铟(Indium tin oxide,ITO)薄膜的品质因子9,且具有较好的抗弯折性能。结果表明,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在有机太阳能电池(Organic photovoltain,OPV)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rg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等柔性电子器件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8.
49.
论现代企业发展的动力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日本企业为例,通过对现代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共性和个性因素的分析,重点揭示了政治、技术、文化和资本对企业发展的重要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以下观点:企业发展的共性来源于工业化所产生的技术和经济的驱动力,而个性则来源于企业所在国法律、政治、社会规范及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50.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ce debris environment and accuracy of its observation-validated models are essential for optimal design and safe operation of satellite systems. Existing ground-based optical telescopes and radars are not capable of observing debris smaller than several millimeters in size. A new experimental and instrumental approach – the space-based Local Orbital Debris Environment (LODE) detector – aims at in situ measuring of debris with sizes from 0.2–10 mm near the satellite orbit. The LODE concept relies on a passive optical photon-counting time-tagging imaging system detecting solar photons (in the visible spectral range) reflected by debris crossing the sensor field of view. In contrast, prior feasibility studies of space-based optical sensors considered frame detectors in the focal plane. 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new experimental concept, discusses top-level system parameters and design tradeoffs, outlines an approach to identifying and extracting rare debris detection events from the background, and presents an example of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 LODE sensor with a 6-cm diameter aperture.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possible sensor applications on satell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