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7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411篇
航空   1677篇
航天技术   306篇
综合类   703篇
航天   5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0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30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本文介绍了杭州萧山国际商务中心双塔楼的表面风压风洞试验及主要试验结果,分析讨论了该双塔楼沿高度变化的体型系数、对结构的顺风向、横风向风载以及扭矩,为整体结构和表面玻璃幕墙设计提供了合理的风载荷参数.  相似文献   
332.
本文研究了对于飞行器如何更加合理地定义其静稳定裕度的问题.常用的静稳定裕度定义为无量纲化的质心位置与气动焦点之间的距离,这种定义对于常见的高升阻比的飞机导弹等飞行器是适用的,然而对于一些非常规飞行器,例如载人飞船返回舱这类大钝头大配平攻角阻力体,这种定义在反映其静稳定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举例说明了这个定义存在缺陷,指出定义静稳定裕度时不能只考虑升力变化的影响,而是应该根据气动合力的变化来进行综合考虑.提出了新的比较完备的静稳定裕度定义方法,指出常用的静稳定裕度定义方法是本文提出的定义方法在特定情况下的表述,并举例说明了本文定义具有更加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333.
通过高低速风洞试验,对比迎角和侧滑角对机身腹部和机身两侧进气的进气道气动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超音速来流状态下,当迎角增加到5°时,腹部进气道的气动性能改善,而两侧进气道的气动性能几乎不变;在亚音速来流状态下,当迎角从6°逐渐增加到所试验的值(高亚音速为12°,低速为30°),两侧进气道的气动性能逐渐明显变差,而腹部进气道的气动性能对迎角并不敏感,基本能保持无迎角时的性能;在高低速来流状态下,两种型式进气道的气动性能对所试验的侧滑角β(小于6°或9°)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334.
应用于飞行器风洞试验的绳牵引并联机构技术综述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刘雄伟  郑亚青  林麒 《航空学报》2004,25(4):393-400
首先概述了法国航空局SACSO项目关于绳牵引并联机构应用于飞行器风洞试验的研究工作,然后从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机构的结构设计、运动学及性能分析、工作空间的分析与综合、静刚度分析、运动控制和力控制等六方面,详细分析了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机构应用于飞行器风洞试验中的关键技术。分析结果表明: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机构必须根据飞行器的类型,以工作空间大小为依据进行构型设计;其运动控制方案可借用PID控制或自适应控制,其优点是便于动力学模型的线性化和解耦;其力控制方案可借用经典的阻抗控制和力/位置混合控制,但适用于飞行器风洞试验的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机构的更完善的力控制策略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35.
Ultraviolet emission line profiles have been measured on 15-29 September 1997 for H I 1216 Å, O VI 1032, 1037 Å and Mg X 625 Å in a polar coronal hole, at heliographic heights ? (in solar radii) between 1.34 and 2.0. Observations of H I 1216 Å and the O VI doublet from January 1997 for ? = 1.5 to 3.0 are provided for comparison. Mg X 625 Å is observed to have a narrow component at ? = 1.34 which accounts for only a small fraction of the observed spectral radiance, and a broad component that exists at all observed heights. The widths of O VI broad components are only slightly larger than those for H I at ? = 1.34, but are significantly larger at ? = 1.5 and much larger for ? > 1.75. In contrast, the Mg X values are less than those of H I up to 1.75 and then increase rapidly up to at least ? = 2.0, but never reach the values of O VI.  相似文献   
336.
利用分布粘帖在矩形机翼上下两面的压电驱动器,探索使用该类结构提高飞行器横滚能力的可能性。通过风洞模型设计、材料性能测试、模型固有特性测试、压电柔度矩阵测试等试验项目,保证了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精度,最终通过模型的风洞试验验证了利用气动弹性效应,获得了附加升力与横滚力矩的方案。该原理性试验说明利用分布式压电驱动器改善横滚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37.
1引言在采用吸气式发动机的导弹设计中,进气道性能的变化对于发动机推力以及整个导弹的飞行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进气道性能的研究在设计中占有重要比重,尤其在发动机与导弹一体化设计时,必须考虑进气道特性。在各类型的进气道中,埋入式进气道结构简单,能与弹体融合(又称为融合  相似文献   
338.
Order of magnitude variations in relative elemental abundances are observed in the solar corona and solar wind. The instruments aboard SOHO make it possible to explore these variations in detail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arise near the solar surface or higher in the corona. A substantial enhancement of low First Ionization Potential (FIP) elements relative to high FIP elements is often seen in both the corona and the solar wind, and that must arise in the chromosphere. Several theoretical model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account for the FIP effect, but as yet even the basic physical mechanism responsible remains an open question. Evidence for gravitational settling is also found at larger heights in quiescent streamers. The question is why the heavier elements don't settle out completely.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ne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339.
试验段气流速度快速调节、试验段碟形流场分布、风洞振动与试验段气流脉动的抑制是立式风洞研制的关键技术.本文简介了对这些技术的探索与设计思路,并通过分析φ0.33m立式风洞中进行的一系列性能研究试验结果,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340.
带人工雨线的斜拉桥拉索模型测压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斜拉桥拉索风雨激振是当今国际风工程和桥梁工程研究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掌握风雨激振时拉索的气动力特性,研究人员对风向角为0°时带人工雨线的拉索模型进行了测力试验.但至今人们尚未测量过风向角不为0°时带人工雨线的拉索模型上的气动力.本文设计、制作了可方便调节拉索模型倾角和风向角的试验装置以及用于测压试验的带人工雨线的拉索模型,并在风洞中进行了细致的试验.试验得到了具有典型倾角的拉索在不同风向角下,拉索模型上的平均风压和脉动风压系数,以及气动力系数.这些结果为建立精细的理论模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