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197篇
航空   971篇
航天技术   168篇
综合类   121篇
航天   2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提出了一种基于余弦基神经网络FIR滤波器的设计方法。根据线性相位FIR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是有限项的傅里叶级数,构造了一个三层余弦基神经网络模型,并给出了最优隐层神经元的个数。经模拟仿真,滤波器性能非常理想,具有同时输出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各种功能,通带、阻带无过冲无波动,边界频率可以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82.
平面埋入式进气道的口面参数选择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姝  郭荣伟 《航空学报》2005,26(3):268-275
为了提高飞行器的隐身性能和降低其迎风阻力,采用具有平面腹部的低雷达截面外形机身与埋入式进气道的组合是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但迄今尚未有成熟的平面埋入式进气道设计方法可供借鉴,为此对平面埋入式进气道口面参数进行了组合对比研究,旨在通过口面参数的选择来改善进气道的气动性能。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组口面参数设计了一梯形进口的平面埋入式进气道方案,并进行了高速风洞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进口侧棱决定了所产生的卷吸涡的强度,而前唇口导流角决定了进口段的横向压力梯度,两者均是驱动主流进入进气道内部的关键因素,为此对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和周向畸变指数均有着重要影响;后唇口型线特征参数对进气道出口总压高低压区的分布起着调节作用,为此可以作为控制周向畸变指数的一种辅助措施。(2)合适的口面参数能明显改善平面埋入式进气道的性能。选取23°导流角、4°侧棱角以及30°后唇口型线特征参数组合进行了方案设计和风洞试验验证,在Ma0=0.7,α=-2°~8°,β=0°~2°的范围内,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在0.920~0.952之间,周向畸变指数在1.142%~2.237%之间,达到了实用水平。(3)研究范围内,攻角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平面埋入式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和周向畸变指数,而小角度侧滑时对出口流场畸变的影响不大,不仅未下降,反而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183.
军用飞机效费综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目前军用飞机效费比概念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出发,以军用飞机效费综合特性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其产生的背景、定义、内涵、度量方法、控制规律、参数体系和全寿命管理与控制的工作流程,建立了军用飞机效费综合特性及其全寿命管理与控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框架。基于目前型号工程中的应用实践,对其应用前景作了进一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4.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气膜出流条件下带肋回转通道流动特性,其中回转通道为带90°直肋变截面通道。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利用单元分析方法,定义了壁面有效压力及单元有效压力系数。结果表明:通道出口段存在气膜出流与无气膜出流情况相比出口段有效压力分布发生变化,并且使整个通道的流阻下降。影响流动的主要因素是通道的阻塞比、长径比、宽高比、气膜出流比和进口雷诺数。  相似文献   
185.
瓦状特征型面塞式喷管三维计算与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进一步了解瓦状塞式喷管的性能,采用NND差分格式求解三维N S方程和空气冷流对6单元瓦状特征型面塞式喷管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研究模型的内喷管面积比为4,总面积比为40,设计压强比为1047。计算得到了流场马赫数和塞锥表面压强分布、喷管推力系数效率,以及不同压强比下中心平面、过渡平面和边缘平面的塞锥表面压强变化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得较好,效率数值最大相差1%。实验塞式喷管最大的推力系数效率为0 995,同钟型喷管相比,具有很好的高度补偿能力:从地面到高空,效率在0 93~0 995之间变化。和以前简化型面的4单元瓦状塞式喷管相比,实验和数值模拟均说明塞锥特征型面的优化设计提高了喷管性能,更充分体现了塞式喷管的高度补偿特性,可以成为未来工程应用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86.
涡扇发动机部件特性的BP网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发动机特性计算中,建立了BP神经网络对部件特性数据进行识别学习,实现了特性数据的精确插值和对未知特性数据的推测。通过对网络输出结果的检验与分析,表明该方法精确实用。   相似文献   
187.
钟涛  张为华  王中伟  青龙 《推进技术》2005,26(3):206-208
为了分析大长径比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瞬态过程性能散布的主要原因,引入特征间隙概念,分析了其性质,并验证其适用性,将其作为设计准则,分析了两台发动机点火瞬态过程,认为大长径比发动机点火瞬态过程性能散布主要原因不是加工精度,而是点火装置性能散布,并用数值计算验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88.
敞口型离心喷嘴动力学特性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立军  张向阳  葛明和 《推进技术》2006,27(6):497-500,549
1引言敞口型离心喷嘴,图1(a),广泛应用于液氧/煤油液体火箭发动机中,如俄罗斯的液体火箭发动机RD120和RD170[1]。在稳态工况下,相对于收口型离心喷嘴,图1(b),敞口型离心喷嘴在雾化质量方面并没有明显的优势,甚至差于收口型离心喷嘴[2,3]。Ba-zarov认为敞口型喷嘴除了起到喷雾和  相似文献   
189.
一种改进的变几何压气机特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改进的压气机特性计算方法对变几何压气机特性进行了模拟 ,介绍了HARIKA算法与级叠加法的异同 ,重点阐述了该算法的步骤和流程 ;应用该算法进行了模型计算和试验对比。通过与压气机试验特性对比 ,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0.
本文研究了一维非定常气-团二相流的特征,对于目前常用的、包含一定近似的运动方程组,它有两个虚部很小的复根,研究表明这种很小的虚部出现与方程中引入的近似有关。从十多个算例的结果看,这样的虚部不影响人们在工程计算中用该方程组求解初值问题。针对具有上述特征的气-团二相流方程组,本文发展了一种类特征线方法,它保留了双曲型方程特征线方法的若干优点,但它允许方程的特征根中有微小的虚部。含灰气体激波管流动的计算表明,类特征线法具有精度高、数值耗散和弥散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