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4篇
航空   193篇
航天技术   32篇
综合类   23篇
航天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雷击建筑物时防雷系统中雷电流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讨论雷直击建筑物时雷电流在防雷系统中的分布特性,介绍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计算的方法。通过典型算例、传统的电磁暂态计算程序——EMTP的计算结果和利用清华大学高压实验室的冲击大电流发生装置,对此结构模型进行模拟试验,将3种结果进行比较,从而验证了本研究所编制的计算机程序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研究室内电磁场的暂态分析做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2.
双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减振机制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双挤压油膜阻尼器对转子的稳态不平衡振动以及突加不平衡瞬态振动的控制机制与效果,以一个带双挤压油膜阻尼器的单盘柔性转子为模型,用传递系数法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阻尼器对转子的瞬态和稳态响应的控制机制与效果是不同的.对于稳态振动,每个阻尼器主要控制使其所在支承产生较大变形的临界转速产生的共振;对于瞬态振动,两支承处同时加阻尼器的效果比只在一个支承处加阻尼器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3.
本文首先分析一个简化涡化盘模型,得到了各边界条件参数如冷气和燃气温度,换热系数对其温度场计算精度影响大小的排列次序,据此,在原稳态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直接利用发动机工作参数计算和分析涡轮盘瞬态温度场的原理和方法,编制了有限元计算程序,同时进行了实例验算,计算结果与实测相比,误差一般不大于10%。  相似文献   
184.
航空发动机转子-支承系统的瞬态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顾家柳  任兴民 《航空学报》1991,12(7):373-380
 本文发展了传递矩阵-直接积分法,把支反力、挤压油膜力及各个轮盘的不平衡力分组单独处理,从而可以在特征盘固定的情况下,综合或分别地研究各个盘不平衡的响应、转子与静子的振动匹配、修改结构及作灵敏度分析;可用于分析转子、支承非对称刚性的系统。为了求转子系统的瞬态响应,还分析、导出了瞬态挤压油膜力,盘、质点在瞬态响应中的传递矩阵等的表达式。本文还附有一双转子支承系统的算例。  相似文献   
185.
以某涡扇发动机的过渡态性能模拟为研究对象 ,建立了过渡过程中零部件与气流之间的不稳定热交换、由于热交换引起的间隙变化以及引起的部件效率变化的数学模型 ,并且将此模型引入面向对象的航空涡扇发动机过渡过程性能模拟程序的框架中。通过计算分析 ,零部件与气流之间的热交换对发动机过渡过程性能有显著影响 ;过渡过程叶尖间隙的变化引起的部件效率损失是不容忽视的。上述模型的建立将有效的提高涡扇发动机过渡过程性能模拟程序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6.
蔡开元  文传源 《航空学报》1989,10(7):354-361
 瞬时故障广泛存在于各种系统并导致功能失效。按照其导致系统故障的机理不同,瞬时故障可被划分为若干类。第一类瞬时故障具有这样的性质,其持续时间一旦超过某一界限即引起系统故障。第二类瞬时故障导致系统故障的概率与其出现时刻有关而与其持续时间无关。 本文讨论第三类瞬时故障并计算其在(0,t)时间内不导致系统故障的概率。第三类瞬时故障具有这样的性质,其导致系统故障的概率与其持续对间的关系服从某一分布。本文所建立的用于描述第三类瞬时故障的模型考虑了瞬时故障不出现状态FNP,以及瞬时故障不作用状态FN和瞬时故障作用状态FA向FNP的转移,但并没有假定状态之间的转移具有Markov性质。因而可被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187.
航空发动机过渡态最优控制规律设计的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陆军  郭迎清  王磊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8):1914-1920
针对航空发动机过渡态最优控制规律的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动态稳定法:在发动机动态特性计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额外提取其中所有的状态量变化率,使其共同工作方程组的偏差趋于0,从而让过渡态仿真稳定下来,此时的稳态参数值即为对应过渡态工作点的各项参数;然后分别根据指定的物理约束条件,通过简单的静态迭代优化即可直接建立相应的控制规律;最后将这些控制规律通过取大/小的方式进行合并,从而获得所需过渡态最优控制规律.以某型涡扇发动机最优加速控制规律的改进设计为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设计精度高、实现简单以及快速直观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8.
基于流量法的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动态建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热力学、气体动力学和发动机基本原理出发,对基于流量法的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动态性能建模技术展开了研究,并推导出了基于流量法的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动态数学模型的求解方程组.基于该模型方程组,利用C++面向对象编程语言,建立起了某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的动态模型.该发动机动态模型与著名的商业化发动机性能计算软件Gasturb 10进行的比对显示:该模型的运算结果与Gasturb 10的运算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最大误差不大于1.5%.证明了基于流量法的齿轮传动涡扇发动机动态数学模型求解方程组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9.
小流量下转静系盘腔传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敏液晶(TLC)瞬态传热实验技术对小流量下的中心进气转静系盘腔传热特性进行研究,介绍了同步触发拍摄系统,考察了流量与转速变化对动盘面传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工况范围内,流量变化对动盘面中低半径处传热影响较大,对高半径处影响较小;转速升高使动盘面传热效果整体增强;当湍流流动参数较小时,动盘面中高半径区域努塞尔数随半径增大而增大;采用湍流流动参数对动盘面平均努塞尔数进行归纳,实验结果与雷诺相似分析结果的偏差小于15%,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雷诺相似对转静盘腔传热问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0.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旋转孔与腔组成的孔腔系统为航空发动机空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瞬态响应过程可能诱发短时危险过渡态载荷。为研究旋转孔腔的瞬态演化规律,以旋转孔前的容腔为研究重点,建立了带旋转孔的容腔CFD计算模型,分析了孔腔系统的瞬态演化过程,并基于旋转孔的稳态流动特性建立了带旋转孔容腔的瞬态1-D模型,对瞬态演化过程进行了仿真。通过对比瞬态1-D模型的结果和CFD结果,发现采用前者能基本模拟容腔的瞬态演化过程,基本满足工程需要,并完成了瞬态1-D模型结果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