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13篇 |
免费 | 1199篇 |
国内免费 | 35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090篇 |
航天技术 | 524篇 |
综合类 | 280篇 |
航天 | 575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1篇 |
2024年 | 96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152篇 |
2021年 | 161篇 |
2020年 | 156篇 |
2019年 | 134篇 |
2018年 | 131篇 |
2017年 | 132篇 |
2016年 | 154篇 |
2015年 | 101篇 |
2014年 | 163篇 |
2013年 | 132篇 |
2012年 | 161篇 |
2011年 | 164篇 |
2010年 | 182篇 |
2009年 | 167篇 |
2008年 | 138篇 |
2007年 | 165篇 |
2006年 | 134篇 |
2005年 | 108篇 |
2004年 | 78篇 |
2003年 | 62篇 |
2002年 | 67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5篇 |
1996年 | 28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32.
红外隐身技术对提高未来战机战场生存力具有重要意义,发动机排气系统是飞机后半球的主要红外辐射源。为了研究涡扇发动机排气喷管的红外辐射特性,采用与成熟商用CFD软件相结合的策略,基于离散传递方法,自主开发航空发动机排气系统红外辐射特征数值计算软件。提出一种射线行程追踪方法,用来提高软件计算效率和模拟精度;最后用该软件对某型涡扇发动机排气系统收缩喷管及两种采用不同红外抑制措施的喷管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收缩喷管,二元喷管能够在绝大部分探测方向上有效降低喷管的红外辐射,引射喷管可在大角度探测方向上起到显著的红外隐身效果。 相似文献
33.
34.
对于单个外力作用下的微动机构,柔度描述了外力与其输出位移之间的关系,是影响微动机构动态性能和精度的重要性能指标。对于多个外力作用下的情况,与之相对应的是微动机构输出位移与其多外力间的关系式。为求解该关系式,采用了柔度矩阵和刚体运动规律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整体进行单元划分,并求解结构中各柔性单元的端点位移与端点力之间的关系式;然后,根据各单元间的结构关系求解各不同单元端点力或端点位移间的叠加和协调关系式;最后,综合所有求得的关系式整理出输出位移与外力之间的关系式。运用该方法求解了一种微动夹持器的工作端位移,并与有限元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普遍适用性以及可靠的精度,能够用于一般微动机构的性能分析与优化。应用MATLAB软件对求得的关系式进行分析,获得了结构参数优化所需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5.
对竖直蛇形管内超临界压力RP-3航空煤油的换热特性开展了数值研究。探究了运行压力、进口温度、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对换热的影响,通过管截面流体温度、二次流、湍动能、局部质量流速分布情况阐述了周向非均匀换热机理,讨论了不同运行工况下离心力参数和迪恩数沿流动方向的变化情况,提出了竖直蛇形管换热关联式。结果表明:离心力致使管截面出现两对迪恩涡,强烈扰流作用是强化换热的原因。湍动能和局部质量流速异常分布导致周向不均匀的换热特征。离心力参数阶跃到峰值后周期性波动,迪恩涡沿流动方向先增强后减弱。提高质量流速和运行压力、降低热流密度和进口温度,均弱化离心力作用。 相似文献
36.
基于分区控制技术,发展了型面易控的双S弯喷管型面设计方法,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对双S弯喷管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信息通道界面(MPI)并行算法编写了基于离散传递法的红外辐射特性计算程序,对双S弯喷管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计算,并与具有相同进出口面积的轴对称收缩喷管的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双S弯喷管宽边探测面红外辐射强度低于窄边探测面红外辐射强度,最大幅度为80%;与轴对称收缩喷管相比,双S弯喷管红外辐射强度明显降低,尤其在宽边探测面的30°~40°探测方向上,比轴对称收缩喷管的红外辐射强度低大约30%. 相似文献
37.
利用插板模拟跨声速轴流压气机进口流场畸变.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手段详细分析了进口畸变下跨声速压气机的流动特点、激波沿周向的分布以及压气机的失速机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插板使压气机前的不同周向位置产生正、负预旋流动;转子前速度的周向分布沿轴向是不断变化的,在距离转子较近时,畸变区的轴向速度反而较大;气流在过渡区A(转子进入低压区)时为正预旋,为非激波区;在过渡区B(转子退出低压区)和畸变区时为负预旋,为强激波区;过渡区的泄漏涡最强,是不稳定流动的诱发区域. 相似文献
38.
39.
40.
用光学干涉方法对液相扩散传质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相中扩散传质过程研究无论对于基础理论还是生产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通常的重力环境中,传质过程不是单因素地由浓度梯度来决定,对流和沉降会对实验研究产生重要的干扰。通过光学干涉技术的应用,实现对于扩散过程中的传质系数进行测量,实验中采用Mach—Zehnder干涉仪对于整个传质过程进行监控并记录相关图像信息。这些图像信息是贯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连续录像,不同于其它实验记录的静态图像。通过计算这些随时间改变的干涉条纹的变化,就可以推导出传质系数的结果。实验液体选用水/葡萄糖溶液,之后还将进一步将该实验装置搭载TF-1火箭,进行微重力实验,以排除重力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