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3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306篇
航空   865篇
航天技术   332篇
综合类   84篇
航天   50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61.
A longitudinal-lateral control coordination and simplification concept is considered for a tunnel/predictor display, which presents the command flight path and a specified future aircraft position in a 3-dimensional format to the pilot, for improving flight path control. A basic element of the proposed concept is the generation of common longitudinal-lateral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dictor-aircraft system for the crossover frequency region. Control coordination is supported by a dynamics similarity between the longitudinal and the lateral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dictor position in closed-loop pilot control actions. The control coordination and simplification concept is considered to support the pilot in manual flight path control, directed at an enhancement of his control performance and at a reduction of his workload. Results from pilot-in-the-loop simulation experiments support the theoretical findings and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predictor concept with control coordination.  相似文献   
362.
郑伟  钱山  汤国建 《飞行力学》2007,25(3):42-44,48
主动段扰动引力是引起弹道导弹制导方法误差的主要因素。因此,要提高导弹的制导精度,就必须能够在弹上实时计算扰动引力。但现有方法在计算快速性和存储量之间无法得到有效协调。为此,把广义延拓逼近思想引入有限元逼近方法中,将插值单元周围节点的信息也包含到单元内一点扰动引力的计算当中,建立了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对所选发射空域,在发射坐标系中进行了直角坐标划分。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更加精确地逼近弹道导弹主动段的扰动引力,在600 km×250 km×6 km的主动段飞行区域内,只需要保存60个节点数据,就能使由逼近误差导致的落点偏差小于10 m,是一般有限元逼近方法精度的4倍以上。  相似文献   
363.
本文提出了一种中段制导的方案——“闭环路导引的中段制导方案”。该方案具有收敛快、节省推进剂能量、精度高等优点。文章较系统地进行了方案的推导,估计了其方法误差,提出了计算程序框图及计算结果,并与其他制导方案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64.
针对末端时间自由的上面级远程交会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序列凸优化的上面级远程交会轨迹优化方法.首先建立了末端时间自由的上面级远程交会模型,通过约束松弛和线性化等方法将该模型转化为一组可以迭代求解的凸优化问题.其次结合上面级发动机推力较大的特点,采用双脉冲变轨的计算结果作为迭代初值,进而减少迭代次数.最后用对偶内点法求出远程...  相似文献   
365.
轨道拦截问题的一种精确初制导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轨道拦截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速度增益制导和状态转移矩阵的精确初制导方法。该初制导方法能补偿制导方法误差和轨道摄动对拦截脱靶量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精确初制导方法合理、有效,能在增加较小燃料消耗的情况下,大大提高轨道拦截的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366.
针对单推力航天器交会对接问题,提出一种轨迹规划及跟踪算法。首先,考虑到追踪航天器只沿本体X轴安装推力器,且推力方向固定,为了实现从起始位置转移至期望位置并满足姿态要求,基于三维螺旋线设计两阶段转移轨迹,根据初末位置以及末端速度方向要求,求解螺旋线参数。该螺旋线可以保证在初末速度方向固定情况下,曲率积分最小。其次,为了降低轨迹跟踪难度并减小初始时刻的位置跟踪控制力,需要将转移轨迹初始速度与追踪星X轴重合。传统螺旋线无法满足该约束条件。本文对传统螺旋线进行改进,提出一种旋转螺旋线轨迹设计方法。通过引入姿态旋转矩阵,将螺旋线在三维空间旋转,在不改变曲线形状的前提下满足初末位置及速度方向要求。然后,为了跟踪转移轨迹以及跟踪期望推力方向,提出基于CLF(Control Lyapunov Function)的滑模控制策略,当追踪星X轴与期望推力方向夹角较大时,采用CLF,保证最优性;当姿态误差收敛至滑模面附近时,切换为滑模控制,以提升系统鲁棒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旋转螺旋线相比于传统螺旋线的优势。  相似文献   
367.
针对舰空导弹超视距拦截低空飞行目标问题,在复合制导的中制导段,建立了导弹拦截目标的相对运动模型,依据制导平台无线电指令修正信息,考虑舰空导弹拦截低空目标时的飞行速度特性,给出了预测遭遇点的实时解算模型,并确定了利于中末制导交班的中制导终端约束条件。基于拦截预测遭遇点,引入伪控制量的概念,应用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设计了一种基于拦截预测遭遇点的利于制导交班的最优中制导律,仿真结果验证了预测遭遇点实时解算模型和最优中制导律的正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8.
针对异常轨迹对轨迹聚类效果的影响以及给进离场程序管制适用性的量化分析提供分析数据的考虑,在结合数据挖掘中异常检测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划分检测框架及将距离和密度结合起来,设计了一种有效检测算法,运用到终端区飞行轨迹的异常检测当中,检测出飞行轨迹中的异常轨迹,从而改善轨迹的聚类效果。实例仿真结果表明: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出异常轨迹。  相似文献   
369.
方艺忠  韩拓  胡庆雷 《宇航学报》2022,43(4):508-517
考虑导引头量测故障下拦截机动目标的末制导问题,以提高制导系统的鲁棒性、降低制导增益、减小系统残差、避免视线角速率剧烈振荡/发散为目的,基于增量式控制方法设计了一种具有鲁棒增强特性的三维末制导律。首先,将末制导问题转化为零化视线角速率的控制问题。其次,通过弹目相对距离及视线角速率定义辅助变量,给出传统的滑模制导律作为设计参考。然后,基于增量式非线性动态逆滑模控制方法,充分挖掘视线角加速度估计信息及上一采样时刻的制导指令,得到增量式三维鲁棒制导律。最后,在目标机动及导引头量测故障下,分析并比较了两种制导律所产生的系统残差。理论分析及多工况仿真结果表明,增量式制导律不仅对目标机动及大范围失效的导引头量测故障具有强鲁棒性,而且所需制导增益也较小,同时避免了末端视线角速率严重发散的问题  相似文献   
370.
基于多模型预测的再入飞行器制导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具有控制和轨迹约束的再入制导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多模型预测再入飞行器纵向制导方法。首先对再入飞行器的纵向运动方程沿着标准轨道线性化,基于分段仿射约束系统建模理论逼近原非线性系统,并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优化技术离线将保证闭环系统稳定的终端二次代价项求出;然后,在每个制导周期内,基于多模型预测在线求解构造好的有限时域优化目标,从而获得控制量的增量,并把第一个控制增量分量与标准轨道的控制量叠加后形成全量控制,用于实际再入轨道的制导,而在下一个制导周期基于新的状态参数重复上面的优化过程。数字仿真结果证实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