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4篇
航空   301篇
航天技术   78篇
综合类   52篇
航天   4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The problem of finished surface being not first-order continuous commonly exists in machining sculptured surfaces with a torus cutter and some other types of cutters. To solve this problem, a dual drive curve tool path planning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First, the maximum machining strip width of a whole tool path can be obtained through optimizing each tool position with multi-point machining (MPM) method. Second, two drive curves are then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obtained maximum machining strip width. Finally, the tool is positioned once more along the dual drive curv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ool path smoothness. A computer simulation and cutting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test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w method. The machined surface is measured with a 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 (CMM) to examine the machining quality.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effectively eliminate sharp scallops between adjacent tool paths, keep tool paths smooth, and improve the surface machining quality as well as machining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92.
Extrapolating from the technique of gravitational assist via chaotic trajectories of binary objects, this paper considers how such techniques might be used in other systems. We examine which types of systems are the best candidates for harvesting gravitational energy for payload ejection. We also consider what signatures might be present in either the asteroid orbits or radiation of the central body if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s were to use such techniques about these candidate systems.The simulation studies show that current technology cannot approach the sensitivity needed to detect either of these signals. Instead, we provide these results as guidance to studies in coming decades on patterns that may indicate the use of an asteroid ejec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93.
从23-2弹带的特性出发,参照过去的研制经验,经过充分的理论分析、研究,提出了一条三维曲线的供弹轨迹,及三维供弹曲线的轨迹方程,由此方程给出了特征截面的理论数据。从而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94.
结构疲劳可靠性设计的等损伤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述了疲劳可靠性设计的发展历程;提出用于结构疲劳可靠性设计的"等损伤设计"概念与原理,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表明:按此方法设计构件的零件能在设计寿命下,同时发生破坏;在给定寿命下,零件几乎"等损伤".从而证明按此方法对结构进行疲劳可靠性设计完全可行,且易为实际工程所应用.根据此设计方法,对结构进行疲劳可靠性设计,更能保证结构使用安全、可靠、重量轻.   相似文献   
95.
具有再生制动功能的电动汽车制动系统与传统燃油汽车的摩擦制动系统不同,在回收部分制动能量的同时其制动稳定性会发生变化.在保证安全制动距离的前提下,制动能量回收率的提高受到制动稳定性的制约和限制.针对电制动和常规摩擦制动组成的机电复合制动系统,建立了电制动力、电制动力矩和电池充电功率计算模型.考虑到电机转矩特性和电池充电功率限制,以最大化回收制动能量为目标,设计3种不同的机电复合制动控制策略.通过在ADVISOR软件中建立嵌入式仿真模块对制动能量回收率、电池荷电状态和纯电动模式的续驶里程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I曲线和ECE(Economic Commission of Europe safety regulations)法规边界线都不是理想的制动力分配曲线,所提出的制动力分配曲线OABCD综合性能较好,制动能量回收率达到59.56%,且一个循环的荷电状态变化很小,仅降低了4.29%.实车试验表明能量回收能够提高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96.
针对悬臂梁力敏元件的结构优化问题,以布片部位应变最大和变形最小为优化目标,将正交试验法引入到力敏元件结构多目标优化中,提出了一种实用高精度的结构多目标优化方法.基于正交试验法和APDL求解模块,确定初始优化方案;对在其可行区间边界上未能取优的因素,细化样本点,采用最小二乘多项式曲线拟合对该因素的试验结果进行高精度拟合,通过计算获取该因素的最优水平,得到了全局最优化方案.通过对拟合效果的量化评价和有限元仿真验证,力敏元件的参数优化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7.
采用电镀方法制备了Zn/纳米CeO2复合镀层,分析了镀液中CeO2颗粒悬浮量、阴极电流密度和镀液温度等因素对复合镀层中纳米CeO2复合量和膜层质量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优选了各工艺参数。采用电化学方法和浸泡法研究了Zn/纳米CeO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相对于纯镀锌镀层,复合镀层晶粒细小,平整光滑,显微组织均匀、致密,并且镀层耐蚀性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98.
VI曲线测试是一种基于电路VI特性曲线的有效快捷的电路板及元器件测试维修技术,通过检测电路或器件的VI特性曲线,来定位故障点。研究VI曲线测试的特点,并介绍电路板VI曲线测试具体实现方法和操作技巧。  相似文献   
99.
材料LY12CZ在固定的一组循环数下,对其中每一预定循环数进行不同应力水平的疲劳试验,并测出材料的韧性变化率,以此为损伤变量得到该组循环数下损伤量与交变应力水平关系的曲线族,该曲线族可以转换成相同损伤量下交变应力与循环数关系的等效损伤线族,通过对材料LY12CZ等效损伤线族测试和分析,给出损伤线族方程表达式,由此得到的损伤累积模型可以计算复杂加载下材料的剩余寿命,多级加载实验结果与测试值较好符合。  相似文献   
100.
立铣切削力分类研究及精确铣削力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根据切削力变化曲线的形状特征精确建立铣削力预测模型的方法。以立铣加工过程为研究对象,基于静力模型,研究铣削力的变化规律和切削用量的关系,总结了6种不同切深组合下的铣削力类型并分别给出理论的切削力随刀具旋转的变化曲线图,基于切削力交叠程度又将切削力细分为10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定义切削力分析指标,得到了基于切削力曲线形状特征的实际切深的计算方法。根据理论分析结果,提出在不同切深组合下分别建立铣削力模型的观点,实际切深的应用使得模型更加精确,更重要的是根据该切削力分类来组织试验,针对性加强,试验数据更可信。通过合理安排试验,验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