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6篇
航空   232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32篇
航天   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91.
The analysis of the passive rotation feature of a micro Flapping Rotary Wing(FRW)applicable for Micro Air Vehicle(MAV) design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dynamics of the wing and its influence on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f FRW is studied at low Reynolds number(~10~3).The FRW is modeled as a simplified system of three rigid bodies: a rotary base with two flapping wings. The multibody dynamic theory is employed to derive the motion equations for FRW. A quasi-steady aerodynamic model is utilize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erodynamic forces and moments. The dynamic motion process and the effects of the kinematics of wings on the dynamic rotational equilibrium of FWR and th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assive rotation motion of the wings is a continuous dynamic process which converges into an equilibrium rotary velocity due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erodynamic thrust, drag force and wing inertia. This causes a unique dynamic time-lag phenomena of lift generation for FRW, unlike the normal flapping wing flight vehicle driven by its own motor to actively rotate its wings. The analysis also shows that in order to acquire a high positive lift generation with high power efficiency and small dynamic time-lag, a relative high mid-up stroke angle within 7–15° and low mid-down stroke angle within -40° to -35° are necessary. The results provide a quantified guidance for design option of FRW together with the optimal kinematics of motion according to flight performance requirement.  相似文献   
292.
在相似理论指导下, 对旋转系流动与换热方程以及边界条件进行无量纲化, 得出了描述旋转气膜冷却效率与换热系数的一系列准则, 设计并建立了实验台, 解决了从高速旋转部件上引出测试信号而不失真及对旋转试件进行强电加热等问题, 并在旋转情况下, 对常用的平板型叶端气膜冷却效率及其换热系数进行了实验研究, 并总结出可供工程参考的准则公式.   相似文献   
293.
共轴双旋翼前飞气动特性固定尾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无限片桨叶的固定尾迹分析法,建立了前飞状态下共轴双旋翼的固定尾迹模型,对共轴双旋翼的前飞气动特性进行了理论研究.得到给定几何参数、桨盘间距和飞行状态下求解上下旋翼气动特性的完整算法.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证明了理论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94.
有限维修渠道约束下多级维修供应系统库存控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阮旻智  李庆民  黄傲林  李华 《航空学报》2012,33(11):2018-2027
多级维修供应管理是提高装备保障效能的有效途径,备件的筹措和规划是影响装备可用度和形成战斗力的关键因素。在可修备件库存控制的多等级(METRIC)理论的基础上,放宽了模型中"无限维修总体"的假设条件,根据M/M/C排队论,对故障件的平均维修周转时间及备件供应渠道进行了修正,建立了备件的初始库存优化模型。在传统边际优化算法的基础上,通过引入分层优化的思想,对算法进行改进,使算法具有更高的运算效率,并在理论上对其进行了证明。算例结果表明:在保证计算结果完全一致的基础上,改进的分层边际优化算法能够大大提高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295.
采用解析方法,分析了薄壁板结构在热载荷与噪声联合作用下的响应特性;依据薄板的大挠度非线性理论,采用以基频响应为主的单自由度模型,推导出了具有温度影响的非线性运动方程,并利用等价线性化方法将该方程线性化,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应力响应的统计特性。  相似文献   
296.
给出了FL-8风洞进行旋转天平试验支架干扰研究的情况,对试验方法、设备和试验结果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圆弧形滑轨与模型支杆的支撑和变角功能,特别设计了新型的变角支杆。试验结果表明:支架干扰对纵横向气动力的影响规律是不同的,对纵向结果的影响是与旋转方向无关的,而对横向结果的影响在正反旋转时是相反的。尾撑和背撑试验结果经过支架干扰修正后向相同的值靠近,说明支架干扰修正的结果是合理的,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准度。  相似文献   
297.
Φ5m立式风洞旋转天平试验装置是为开展飞机尾旋特性研究而研制的重要基础设备,主要用于测定模型在绕风轴以不同速率作等速旋转状态下的气动特性,为飞机尾旋特性的分析和预测提供必要的气动参数。该装置采用双立柱弧形轨结构形式,采用网络一体化试验管理和控制模式,不但能够开展旋转天平试验,而且还具备动导数试验、大迎角试验、旋转/振荡耦合试验等功能。主要介绍旋转天平试验装置系统组成和设计,分析了引导性试验结果,最后给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298.
航空发动机寿命限制件工作边界系统级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水汀  邱天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7):1666-1674
针对提高航空发动机系统安全性的迫切需求,以发动机本质特征和探索性研究成果为依据,分析了寿命限制件工作边界系统级分析模型(systematic model for engine life limited parts operating boundary analysis,SMELLIPOBA)的必要属性及各属性对应的技术基础,总结了相关技术基础领域的研究进展,介绍了SMELLIPOBA的发展现状,展望了这一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得出如下结论:满足适航性设计需求的SMELLIPOBA需具备耦合性、动态性、不确定性、学科交叉、多尺度等属性,未来SMELLIPOBA的发展仍将以上述属性为主线.   相似文献   
299.
国际空间站舱内空气温湿度控制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非载人航天器不同的是,载人航天器有环控生保系统,而舱内空气温湿度控制又是环控生保系统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跟踪和介绍了国际空间站各舱内的温湿度控制方案,包括设计指标、硬件组成及所采用的技术;重点评述了国际空间站舱内温湿度控制系统的关键设备——冷凝干燥器组件及其降温除湿原理;最后结合NASA近年来研究的多孔渗水冷凝干燥器,指出未来冷凝干燥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00.
“国际空间站”系统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嵬娜 《航天器工程》2012,21(2):94-100
介绍了"国际空间站"的总体设计;分析了"国际空间站"系统设计的特点和不足,其中包括重视成熟技术和冗余设计,众多系统故障暴露出技术薄弱性,机器人系统自动化水平有待提高,以及许多先进技术规划未能实施;提出了发展中国空间站的启示与建议,如借鉴国外协力合作系统先进设计经验和科学评估安全性方法,权衡技术继承性与先进性,注重空间站系统设备的设计、维修、机器人开发和延寿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