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70篇
航空   523篇
航天技术   117篇
综合类   64篇
航天   1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转子系统套齿结构动力学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转子系统套齿结构进行了动力学分析,运用接触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转子系统套齿结构的计算分析模型;研究了定位面间距、定位面配合紧度和接触面积等结构参数以及载荷对套齿结构连接刚度和接触状态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套齿结构的动力学设计方法,包括连接刚度设计方法和接触状态设计方法;对某型发动机涡轮转子套齿结构进行了计算与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套齿结构动力学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62.
随机环境下涡轮盘-片剩余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采用随机有限元方法, 针对某燃气涡轮盘-片进行了热流固耦合及接触热弹塑性分析, 得到了随机应力应变响应;基于概率Miner损伤准则和应变场强法, 运用K.N.Smith疲劳损伤公式及Manson-Succop形式热强综合参数蠕变方程计算了涡轮盘-片的疲劳蠕变寿命;据此分析了影响疲劳和蠕变损伤的各种因素, 提出了装置使用和维护方面的建议.分析结果接近实际, 证明该方法不失为目前为止较好的预测涡轮盘-片剩余寿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63.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细观黏弹性梁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储伟 《航空学报》2009,30(2):283-289
建立了两种组合梁模型,分别模拟3D机织复合材料内部和表面纤维束的细观结构,模型反映了纤维束细观结构和变形的周期性,考虑了纤维束的局部弯/剪耦合效应和局部偏轴效应。实验确定了一种树脂基体各向同性蠕变本构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纤维束横观各向同性的蠕变本构模型,将基体和纤维束的蠕变本构应用于上述细观组合梁模型,用于分析3D机织复合材料宏观平均的黏弹性应力应变响应。用上述模型分析了一种环氧树脂/玻纤体系3D机织复合材料的细观应力分布和平均宏观模量,模拟了其蠕变、弹性回复曲线,模型预测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764.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推进系统耦合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一体化设计,使得外形-气动-推进强耦合,给飞行器建模与控制带来巨大挑战.建立了一种基于准一维流动理论结合激波膨胀波方法的推进系统耦合分析模型,得到影响推进系统性能的因素,包括几何外形、迎角、马赫数、飞行高度、当量比等,以真实反映系统耦合特性.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这些因素对推进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可为飞行器初步设计阶段方案论证及一体化优化等问题提供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5.
设计了一款共面波导馈电的新型超宽带平面天线,该天线印刷在介电常数为4.4的FR4覆铜介质基板上,尺寸为20mm×30min×1.2mm,利用仿真软件HFSS对天线参数进行优化仿真。调节辐射贴片上各枝节的长度与宽度,通过不同谐振点的耦合来展宽频带宽度,可实现天线频带宽度为3-11.7GHz(S11〈-10dB),相对带宽达到119%。按照优化尺寸对天线进行加工,实测数据与仿真值基本吻合。结果表明,该天线不仅可以实现超宽频带,而且结构简单,尺寸小,易于集成。  相似文献   
766.
白瑜光  张玉光  原志超  高效伟 《推进技术》2013,34(12):1621-1627
为了准确高效地进行发动机冷却管道结构的热-力耦合数值分析,基于边界单元法提出一种冷却介质中结构对流换热过程的新型计算方法,计算过程中采用径向积分法将对流换热边界积分方程中的域积分转换为等效的边界积分,从而显著降低计算难度。采用改进后的边界单元法和有限元方法分别进行发动机燃烧室主动冷却管道处的热-力耦合分析,计算并获得了该处的温度场、位移场和应力场,发现了不同物理量随管道轴向的变化规律。通过比较基于两种不同数值方法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本文数值方法在显著降低计算模型复杂度的同时,取得了合理的计算结果。因此利用本文方法可以简便有效地进行发动机燃烧室主动冷却管道结构的热-力耦合分析。   相似文献   
767.
轨道随机不平顺对车辆/轨道系统横向振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车辆-轨道垂横耦合模型,利用时域数值积分法在时域仿真得到耦合系统的横向随机振动响应,再用周期图法估计出车辆、轨道横向随机响应功率谱密度,利用谱分析详细研究了轨道高低、水平、方向和轨距不平顺对车辆、轨道横向随机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车辆及轮轨横向表现为低频振动,主要受轨道方向和水平不平顺影响;钢轨和轨枕的横向振动频率分布很广,其低频段主要受轨道方向和水平不平顺影响,而高频段的振动主要由轨面垂向短波不平顺激发。  相似文献   
768.
为研究几何耦合与设计参数对非线性液压减摆器等效阻尼的影响,建立了直升机前飞时,计入几何耦合的旋翼液压减摆器的分析模型,根据浆叶与减摆器之间的关系和减摆器力-速度曲线,导出了浆叶的摆振运动方程,用4阶龙格-库塔法对摆器轴向速度在时域内的响应进行了计算;用能量平衡的原理计算了非线性液压减摆器的等效线性阻尼;计算并分析了几种典型的几何耦合形式,减摆器的安装形式和设计参数对轴向速度和等效阻尼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飞时变距几何耦合将使液压减摆器的有效阻尼大幅度下降,通过改进减摆器的安装型式,选择合理的几何参数可以显著降低轴向速度,提高等效线性阻尼。  相似文献   
769.
在制作外腔式Fabry-Perot干涉 (FPEI) 光纤传感器中,提出并解决了基于抛光光纤端面并在其上镀上多层介质膜的关键技术,从而解决了外腔式Fabry-Perot干涉光纤传感器的干扰和稳定性问题.使探测系统大大简化,传感器性能显著增加,成本下降.本文还首次用模式理论计算了两波的干涉输出光强与位移的关系.最后将FPEI应变传感器贴附在一个分布式智能悬臂梁上,检测到振动频率及轴向应变值,其结果与用压电片监测到的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70.
The Earth’s magnetosphere response to interplanetary medium conditions on January 21–22, 2005 and on December 14–15, 2006 has been studied. The analysis of solar wind parameters measured by ACE spacecraft, of geomagnetic indices variations, of geomagnetic field measured by GOES 11, 12 satellites, and of energetic particle fluxes measured by POES 15, 16, 17 satellites was performed together with magnetospheric modeling based in terms of A2000 paraboloid model. We found the similar dynamics of three particle populations (trapped, quasi-trapped, and precipitating) during storms of different intensities developed under different external conditions: the maximal values of particle fluxes and the latitudinal positions of the isotropic boundaries were approximately the same. The main sources caused RC build-up have been determined for both magnetic storms. Global magnetospheric convection controlled by IMF and substorm activity driven magnetic storm on December 14–15, 2006. Extreme solar wind pressure pulse wa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RC particle injection and unusual January 21, 2005 magnetic storm development under northward IMF during the main ph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