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4篇
  免费   655篇
  国内免费   686篇
航空   2455篇
航天技术   358篇
综合类   282篇
航天   780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38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55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12篇
  2015年   181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239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23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80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81.
压气机叶片粗糙度对其性能衰退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标准叶型数据进行压气机建模,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验证,证明模型是有效的。基于等价雷诺数修正原理,通过仿真方法定量研究了压气机叶片由于积垢沉淀等因素引起粗糙度增大,从而导致其性能的衰退情况。仿真结果表明,当压气机叶片表面粗糙度增大时,压气机主要特性参数都不同程度的减小,使压气机总体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82.
低温液体火箭射前需要采用自然循环方式对火箭发动机进行充分预冷,循环预冷管路的回流口位置是影响液氧贮箱内部场分布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CFD技术,通过对不同回流位置的液氧贮箱物理场的数值模拟,揭示了贮箱内部温度场及速度场的分布特性,分析了回流口位置对贮箱内部热分层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当回流口位于下封头以上2米位置时,贮箱内部液氧过冷度最大,过冷液体含量最多,回流位置最佳。此研究结果为运载火箭推进系统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3.
为了探索对转压气机流场特性,积累相关设计经验,本文进行在前后级转子等转速压比和效率特性试验基础上,着重进行了前后级转子不同转差下的特性实验。同时,借助CFD技术,辅助分析了转差对压气机特性及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差变化引起压气机性能与流场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是影响压气机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4.
针对水冲压发动机这一新型动力系统,详细分析了其工作过程,并建立了相应的热力计算模型。结合质量守恒方程、化学平衡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发动机热力计算理论,预估了发动机的性能,初步设定了燃烧室的工作压力,并分析了比冲、推力以及特征速度等性能参数随进水量的定性变化规律。综合考虑发动机性能及燃烧反应的启动温度,得出一次进水水燃比限定在0.5~1.9之间,总水燃比的上限为5.1,而水燃比为3.5时对应着最高比冲。  相似文献   
85.
提出了一种航空发动机性能差异问题的故障部件快速检验方法.该方法以部件特性曲线为基础,可以快速检测出航空发动机各部件的自身特性变化而排除由于其它部件性能变化引起的工作线变动带来的影响,从而快速判断出故障的部件.该方法特别适用于仿制发动机与原型发动机性能变化原因的查找.   相似文献   
86.
基于数值模拟的轴对称矢量喷管内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采用三维有粘定常程序计算了轴对称矢量喷管的内流特性,研究了尺寸缩比、冷热态的影响,并与冷态缩比模型矢量特性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给出了设计工况的内流特性,讨论了几何矢量角、喷管落压比对内流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尺寸缩比、冷热态对内流特性的影响均很小,冷态缩比模型试验结果可以真实地反映设计工况的内流特性,轴对称矢量喷管在设计工况下具有良好的内流特性,并且几何矢量角、喷管落压比对内流特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87.
槽道宽度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数值模拟了槽道宽度对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种采用不同槽道宽度的叶片开槽流动控制方案中,槽道出口射流均能有效吹除叶片吸力面尾缘附面层气流,提高叶栅气动性能,并存在使叶栅性能提升最大的最佳槽道宽度;随着槽道宽度增大,槽道出口射流流量及其作用范围得到增大,但同时也增加了射流在槽道出口处的流动损失,限制了射流的作用效果,从而使大槽道宽度时的叶栅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88.
航空发动机性能综合评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模糊数学的模糊聚类原理,选取适当的影响因子,建立了航空发动机性能综合评判模型,对所录取的航空发动机在多个试验工况下的试验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际结果吻合,为航空发动机性能综合评判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9.
塞式喷管设计和性能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简化的塞式喷管型面设计和优化方法,并以气氢/气氧为推进剂,对圆转方内喷管一单元直排塞式喷管性能进行了热试实验验证.用圆弧和抛物线近似内喷管型面,用抛物线和三次曲线近似塞锥型面,以从海平面到设计高度的飞行总冲最大为目标函数,进行塞式喷管型面设计和优化.介绍了实验系统及实验发动机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和设计参数,给出了实验参数测量结果、实验照片和数据分析.实验表明,塞式喷管具有良好的高度补偿能力和较高的效率.在三个不同高度下,实验喷管效率在93%~98%之间,预计设计点效率不低于98%.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塞式喷管型面设计和优化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90.
典型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与侧压式进气道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5,自引:8,他引:5  
在相同的约束条件下运用高超声速进气道已有的相关设计方法设计了两类典型的二元进气道与侧压式进气道,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两类进气道的流场结构和总体性能开展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二元进气道出口流场畸变较小,流场均匀性优于侧压式进气道;二元进气道流量系数对飞行马赫数的敏感程度远高于侧压式进气道;设计点,二元进气道性能优于侧压式进气道.非设计点,尤其在接力状态下,侧压式进气道性能突出;侧压式进气道阻力特性优于二元进气道,而二元进气道的前体升力则高于侧压式进气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