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1篇
航空   160篇
航天技术   29篇
综合类   16篇
航天   3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The current approach to the study of the origin of life and to the search for life elsewhere is based on two assumptions. First, life is a purely physical phenomenon closely linked to specific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rom this, we hypothesise that when the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re met, life will arise and evolve. If these assumptions are valid, the search for life elsewhere should be a matter of mapping what we know about the range of environments in which life can exist, and then simply trying to find these environments elsewhere. Second, life can be clearly distinguished from the non-living world. While a single feature of a living organism left in the rock record is not always sufficient to determine unequivocally whether life was present, life often leaves multiple structural, mineralogical and chemical biomarkers that, in sum, support a conclusion that life was present.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abitats that can sustain or have sustained life has grown tremendously with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extremophiles. In this chapter, we highlight the range of environments that are known to harbour life on Earth, describe the environments that existed during the period of time when life originated on Earth, and compare these habitats to the suitable environments that are found elsewhere in our solar system, where life could have arisen and evolved.  相似文献   
102.
运用标杆定位管理的方法,选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中国在技术创新管理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跨国公司,通过对比各公司技术学习的实例与效果,探讨跨国公司技术创新管理的相关原则。  相似文献   
103.
适于低轨卫星IP网络的单核共享树组播算法(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低轨卫星IP网络中现有典型源组播算法的信道资源浪费问题,本文提出了一套单核共享树组播算法,即核心群合并共享树(CCST)和加权核心群合并共享树(w-CCST)算法。CCST 算法包括动态近似中心(DAC)选核方法和核心群合并组播路径构建方法。DAC方法专为周期、规律运动的低轨卫星网络提出,不需要复杂的星上计算。在核心群合并方法中,以核节点作为初始核心群,通过核心群和剩余组成员的最短路径方法逐步扩展直至整棵组播树构建完成,从而使得组播树的树代价最小,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带宽利用率和组播传输效率。w-CCST 算法中所提出的加权因子可以调整树代价和端到端传播时延之间的折衷程度,因此,可以通过调整加权因子来适度增大树代价、降低端到端传播时延以支持某些端到端时延要求苛刻的实时组播业务。最后,与低轨卫星 IP 网络中典型算法进行了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说明,CCST 算法的平均树代价比其它算法显著降低,w-CCST 算法的平均端到端传播时延小于 CCST 算法。  相似文献   
104.
技术股份化作为技术商品化、资本化和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是技术创新者获取创新收益的重要渠道和方法,具有独特而又重要的促进技术创新功能,也是企业产权改革中的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与资本和产权有关的技术成果资本论、人力资本论和产权分享论等,构成了技术股份化的理论依据;而正确选择技术股份化的股权形式、科学规范技术股份的市场交易、优化配置技术股份的权利与义务、合理确定技术股利的支付方式等,则是实现技术股份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5.
王建培 《飞行力学》1991,(4):14-22,29
横航向飞行品质要求是飞机设计时,选择垂尾和机翼上反角的主要依据.在对主要的横航向飞行品质要求进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种“界限线”法,可供飞机初步设计时,选择合适的垂尾和机翼上反角之用.为说明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以Y—7型飞机为算例进行了验证性计算。  相似文献   
106.
用于飞机概念设计的设计要求输入和初步定参数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在飞机概念设计过程中给新型号的设计要求组织和基本参数估算提供便捷且可扩展的工具而开发了设计要求与初步定参数环境(EDRIPS)。在这一环境中,设计可以通过友好的用户界面交互地输入飞机的性能要求、构造任务剖面和选取有效载荷,然后以此为基础从约束分析所得的可行域中选取设计点,进而利用一种改进的估算飞机起飞重量的方法进行任务分析以得到飞机的基本设计参数。介绍了各模块的实现措施和所采用的方法。最后通过对一个设计实例的分析验证了EDRIPS应用于飞机概念设计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7.
以某航空公司维修组织架构为例,对比当前组织架构与维修技术支援室成立后的优劣,从项目管理的角度论证了维修技术支援室成立的必要性,并从安全、管理成本和效益三方面分析了维修技术支援室成立的市场前景,为航空公司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8.
航空工业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对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防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是确保飞机性能、安全可靠工作的极其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飞机更新换代的重要前提.航空发动机是典型的高科技军民两用产品,它的研制过程大量依赖于各种试验验证,尤其是发动机的整机考核科目多,试验周期长,试验风险大,试验所需的配套设备也多.各种功能的露天试车台是航空发动机整机试验配套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将直接影响到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周期、研制水平和装机后发动机的工作安全可靠性.本文通过对世界航空大国的露天试车台建设概况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阐述了我国建设露天试车台的必要性,以及我国露天试车台的建设原则和建设方案的建议等.  相似文献   
109.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成就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CBERS)研制始于1988年,至今已走过了20年的辉煌历程,先后成功发射了CBERS-01、02和02B三颗卫星。卫星在轨运行稳定,前两颗均超期服役,获取了大量的观测数据,并成为世界上具有一定影响的卫星系列。文章简要回顾了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的研制历程以及在卫星平台、有效载荷、技术和工程管理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并对后续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0.
就如何撰写建标报告和正确填写申请表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就作者在审核企事业单位建标报告和申请表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帮助参与撰写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规范的要求和正确的思路完成高质量的技术报告撰写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