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3篇
航空   106篇
航天技术   46篇
综合类   20篇
航天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2):701-720
In recent years, formation control of multi-agent has been a significant research subject in the field of cooperative control. However, previous works hav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formation control for simple point-mass model and linear model. In contrast,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cooperative algorithm for multiple air vehicles formation control, which aims to devise a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n guidance route to achieve precisely coordinated formation control for a group of fixed-wing aircraft in a complex task environment. The proposed method introduces the leader-follower structure for effective organization of the multi-agent coordination. Moreover, the Partial Integrated Formation and Control (PIFC) is adopted to design the control law for Guidance-Route based Formation Control (GRFC). Additionally, the proposed approach designs two guidance-route generation strategies for two special situations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GRFC in complex task environments. Theoretical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protocol for guidance command can ensure the overall stability and tracking accuracy of the system.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to illustrate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verify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can achieve coordinated formation control precisely in a complex task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72.
针对领域本体维护的重要性与合并本体存在的异构本体及不一致性错误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合并的领域本体自动维护方法,对相关实现过程作了详细介绍,重点给出了概念的相似性匹配算法.该算法通过计算概念的定义、实例、属性、关系及推理的相似度,得到了本体中概念之间的相似度.本文还探讨了本体不一致性的错误,分析了概念间的上下位关系、非通用关系及相关特性的不一致,并给出了解决方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靠性,能够得到较正确的领域本体的维护结果,并能够解决相关不一致的错误.  相似文献   
73.
分析了军械装备维修任务调度问题的特点,给出了细菌觅食优化算法(Bacteria Foraging Optimization Algorithm)的操作流程,针对军械装备维修任务调度问题建立了数学建模,设计了编码策略并应用Matlab工具软件进行了仿真计算。  相似文献   
74.
从任务的定义出发,探索其产生的理论背景,并用英国语言学家Jane W illis的任务教学模式来指导大学一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的精读课教学,进一步探讨任务型教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5.
刘飞 《航空计算技术》2006,36(6):125-129
实时系统,诸如航空电子系统、空中交通控制系统(Air Traffic Control: ATC)等,从本质上说都是一种分布式实时系统,从理论上说,它们由三种类型的处理器组成,包括数据控制处理器、数据传输处理器和数据处理器.无论是数据控制处理器和数据处理器的数据计算任务,还是数据传输处理器的数据传输任务,它们的执行都必须满足任务的时间约束要求,从而正确完成系统设计的各项应用任务.本文将描述基于时钟驱动的循环调度策略,它不仅适用于对数据计算任务的实时调度,也适用于对数据传输任务的实时调度,最后,分析了此调度策略应用中存在的优势与劣势.  相似文献   
76.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任务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目前在英语教学界影响较大的任务型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与运用,介绍了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有效任务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77.
为提高反导任务执行效率,研究反导任务的总量模型和迭代收敛规律,利用任务转移矩阵定量描述反导任务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强度.引入任务量完工比例参数表征协同反导特点,建立任务总量模型,揭示反导任务迭代收敛规律,深入探究影响收敛的主要因素.基于资源约束和时间优化的视角,确定任务关键度,规划任务优先级,优化资源配置,调控反导任务迭代收敛速度.结合实例验证了任务总量模型和迭代收敛规律是合理可行的,为计算和优化反导任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8.
应用于卫星自主任务调度的改进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具有侧摆能力的对地观测卫星的自主任务调度问题,对卫星自主任务调度问题和约束条件进行了描述,针对卫星自主任务调度NP-hard的特点,构建了基于目标收益及多约束卫星任务调度模型。设计了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从遗传操作的各个部分进行算法优化。首先将小区间法应用于初始种群生成,保证了种群的多样性,并且交叉和变异算子均引入自适应概率;同时采用两代竞争技术来避免“早熟”现象,提高算法的效率和鲁棒性。算法还采用最优保留策略用来保存进化中的最优解,使得算法收敛于全局最优。对局部多冲突观测任务应用该改进遗传算法,并针对区域密集目标的观测问题设计了仿真试验,与传统模拟退火算法及免疫蚁群遗传混合算法进行了比较,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收敛效果。  相似文献   
79.
多星任务规划中的FFFS-DTMB与ADTPC-DTMB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涤珊  张利宁  祝江汉  李皓平 《航空学报》2009,30(11):2178-2184
 多星对地观测任务规划是一类典型组合优化问题,针对该问题中常见的时间窗口冲突问题,根据同一时间窗口内的冲突任务的处理方式提出了两种有效处理此类问题的规划算法:带有冲突任务时间窗口后移的先完成先规划算法(FFFS DTMB)以及冲突任务共存性判断算法(ADTPC DTMB),并给出了关键步骤的算法过程与伪代码。完整的卫星任务规划过程包括了约束检查、优先级检查以及任务规划,不考虑任务间关系与优先级,主要研究处理具有时间窗口冲突的任务规划算法。文中给出的两种算法优化目标均为最大化规划任务数量。算法的主要思路是通过采用一个冲突任务替换一个已规划的任务,并将替换任务后移至下一时间窗口或在同一时间窗口内部后移。最终的评价结果显示了两种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0.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器系统的软件规模越来越大、复杂度越来越高,对航天软件的正确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形式化方法是提高软件可信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利用形式化方法 Event-B对嵌入式操作系统SpaceOS2的任务管理模块的进行需求建模,依靠不变式来保证模型的正确性,并且在Rodin平台上对模型进行了形式化验证,结果表明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