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6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12篇
航空   440篇
航天技术   78篇
综合类   63篇
航天   1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在民用飞机适航取证过程中,申请人需通过制造符合性检查以保证生产制造各类型试验件及其生产过程符合经批准的型号设计资料。审查方通过申请人推荐制造符合性检查项目确定需要经过检查的试验件。从民用飞机制造符合性检查的流程着手,定义制造符合性检查项目、项目推荐原则以及推荐过程中项目的检查属性等,并从生产质量控制、构型控制两方面分析制造符合性检查项目推荐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2.
翼身融合民机总体气动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刚  张彬乾  张明辉  桑为民  袁昌盛  李栋 《航空学报》2019,40(9):623046-623046
翼身融合(BWB)布局作为下一代亚声速民机主流方案已得到共识,研究步伐正在加快,进入工程应用指日可待。在回顾国内外BWB民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简要阐述了飞翼布局(FW)和BWB布局的差异,明确了BWB概念特征及应用范围。聚焦BWB飞机总体气动设计中的技术挑战和对策,重点论述分析了BWB布局技术瓶颈及设计思想演化,新型结构与重量估算、适航符合性等总体设计问题,气动布局设计原则、高-低速性能协调等气动布局设计问题,飞-发干扰与一体化设计、新型发动机技术应用等飞机-发动机综合集成设计问题,降噪技术及其衍生的设计冲突、考虑噪声指标的总体设计策略等问题。并从技术进展和工程可实现性角度,展望了BWB民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3.
航路交叉点的承载能力是决定航路容量的关键因素,而研究交叉点的潜在冲突与航路构型是提高交叉点容量的有效方法.首先根据国内现有几大主要航路构型的运行现状,提出构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加以总结.然后建立基于影响航段的交叉航路冲突模型,分别讨论了航路交角、航班流率、安全间隔3方面对平均冲突数的影响.最后比较分流法和降维法两种扩容方法,通过容量模型和数值分析计算,把三维交叉航路降为二维简单交叉航路,把"米"字型航路改为"井"字型航路,验证了降维法更具有可行性.研究表明,"井"字型航路可以增大航路网的现有容量,是提高空域利用率和运行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4.
针对一种定几何二元倒置"X"型混压式超声速进气道开展了数值仿真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来流马赫数的增加, 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下降, 而流量系数却先上升, 在设计点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当攻角变化时, 小攻角α<6°时迎背风两侧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虽有下降但变化幅度不大, 对于流量系数, 在小攻角α<6°下背风侧进气道高于迎风侧进气道, 但两侧总的流量随攻角变化不大;在大攻角状态下(α=6°~9°), 背风侧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和流量系数均下降剧烈, 而迎风侧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虽然下降但流量系数却有上升.同时, 与实验结果对比表明, 两者规律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95.
通过风洞试验研究了前掠翼融合体无尾气动布局(FBB布局)的流动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FBB布局设计使前掠翼的前缘涡与融合于机体的大后掠侧缘的侧缘涡的发展过程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匹配,有效控制布局的流动是FBB布局获得突出纵向气动性能的主要物理根源。针对大迎角状态提出的两段可动式侧板流动控制技术,通过可动段与固定段前缘之间形成收缩型缝道,将机身下表面的高能气流引入上表面增强了机体侧缘涡,加强了对机翼根部和后体流动的控制、减缓机翼根部分离、控制机头分离区,既可提供俯仰控制力矩,又不损失升力,改善了失速特性,有利于FBB布局的纵向配平和俯仰控制。FBB布局的流动控制设计思想和两段可动式侧板控制技术为无尾布局飞机设计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6.
飞翼布局飞机取消了尾翼,拥有良好的气动、隐身特性,但操纵效率有所下降,需要在飞机设计过程中合理地布置操纵面,改善飞翼飞机在操纵性能上的缺陷,因此,飞翼飞机的操纵面不仅要提供足够的控制力,同时还要满足飞机的稳定性要求.对飞翼布局飞机的气动特性和基本操稳特性做理论分析,并利用试验做实际对比,研究飞机的气动特性,分析各操纵面的功能、操纵特性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增强飞机稳定性和设计增稳系统增加依据.  相似文献   
197.
一组近耦合鸭式布局的低速气动力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位流中前缘离体涡模拟的数值计算方法,对于不可压流动,大迎角情况下的气流流经一组近耦合鸭式布局的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在大迎角下,在一定的主翼-鸭翼的参数选择和位置配置下,鸭式布局的升力较之单独主翼为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鸭翼有推迟主翼离体涡破碎的作用,鸭翼离体涡在主翼翼面上形成的负压以及鸭翼离体涡流动造成的主翼流场的变化,也是提高主翼升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8.
郭耀滨 《航空学报》1990,11(12):528-533
 使用能单独测量鸭翼部分气动力的“鸭翼天平”及全机气动力天平,对一可组拆的鸭式布局模型进行了干扰气动力的实验研究。发现在α<20°时鸭翼与主翼间的干扰是不利的,使升力下降。α>32°时干扰变得有利。α=32°时干扰升力可占到总升力的24%。若主翼为前掠翼,构成鸭式布局的气动特性更好。  相似文献   
199.
翼涡与体涡的相互干扰及其对翼涡破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流谱观测结果,研究了翼-身组合体和全机的涡系干扰特点,分析了翼涡与体涡的相互诱导,使翼涡与体涡运动发生变化,讨论了影响前缘分离涡破裂的主要因素,并对尾翼的影响、机身后部体涡的强度、非对称体涡出现的条件,以及分离旋涡在稳定发展过程中的抗干扰能力等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200.
单旋翼式直升机气动布局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某型号直升机气动布局设计,介绍了在直升机总体设计中选择直升机气动外形,平尾和尾桨的参数及益的一些基本方法。文中还介绍了对应的风洞试验结果,并将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实例应用证明,该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