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82篇 |
免费 | 1686篇 |
国内免费 | 111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6576篇 |
航天技术 | 1488篇 |
综合类 | 875篇 |
航天 | 20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9篇 |
2023年 | 140篇 |
2022年 | 222篇 |
2021年 | 261篇 |
2020年 | 299篇 |
2019年 | 283篇 |
2018年 | 302篇 |
2017年 | 322篇 |
2016年 | 391篇 |
2015年 | 363篇 |
2014年 | 452篇 |
2013年 | 421篇 |
2012年 | 532篇 |
2011年 | 551篇 |
2010年 | 400篇 |
2009年 | 400篇 |
2008年 | 625篇 |
2007年 | 776篇 |
2006年 | 634篇 |
2005年 | 567篇 |
2004年 | 480篇 |
2003年 | 421篇 |
2002年 | 274篇 |
2001年 | 231篇 |
2000年 | 204篇 |
1999年 | 194篇 |
1998年 | 181篇 |
1997年 | 153篇 |
1996年 | 89篇 |
1995年 | 113篇 |
1994年 | 89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93篇 |
1991年 | 92篇 |
1990年 | 75篇 |
1989年 | 52篇 |
1988年 | 50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本文介绍了某型无人驾驶飞机系列MCS-51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软件容错设计方法与实现。该软件采用了关键数据的余度管理技术,在充分考虑了本系统的任务功能及单片机固有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了若干行之有效的软件检错技术,包括执行条件检测、数据合理性检测、异常复位检测及软件陷井等。在检测到软件错误后,软件将执行一个恢复操作。恢复操作的基础是依据一组经过余度管理及相容性分析而保证为正确可靠的关键数据。恢复操作将消除软件系统所有可能的错误状态,将系统恢复至出错前的运行状态。实践表明,该软件的容错设计是可靠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812.
余小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4,26(4):569-573
逆升压电子设备冷却系统具有两种冷却方式─—冲压空气冷却方式和空气循环冷却方式,必须要有一套控制机构来自动选择系统的冷却方式。文中分析了以往的机械传动控制方法和基于三点温度的微机控制方法,并指出这两种控制方法的缺点。最后提出一种新的基于飞行高度及马赫数的微机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13.
双臂机器人协调动力学及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引入“虚铰”概念,将双臂机器人协调动力学问题统一归结为约束多体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利用子系统牛顿-欧拉递推法获得的单臂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以及静力传递与速度传递间的对偶关系,很方便地导出了双臂机器人的动力学方程与回路约束方程,回路约束方程的建立无需增加额外的计算。此外,文中还对双臂机器人协调动力学的求解及其优化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以一搬运双臂机器人为例进行了动力学的计算机辅助优化,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文中所得结论对双臂机器人的设计与控制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14.
LQG/LTR设计方法仅适合于最小相位系统,本文对单臂弹性机器人系统,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对方法进行改进后,仍采用LQG/LTR方法设计控制器,得到的闭环系统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815.
以微机、LH-SC16A型A/D板、SC50型D/A板以及TMS320C30A型DSP板为基础,建立了时域结构响应主动控制的主从机并行处理系统。这一系统具有多通道快速运算能力,可提高控制系统的控制律,更新速率,改善控制系统的跟踪能力。 相似文献
816.
汪叔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9,(4)
为解决大系统中应用整体式Kalman滤波遇到的非实时性难题,本文提出一种能保持最优的分布式Kalman滤波计算方法——逐次正交化法。这是一种适合多微机并行计算的最优算法,确保滤波的“实时性”,优于一般次优分布式Kalman滤波器。 相似文献
817.
在基于集群架构的实时测控系统上,通过软件设计实现一种满足数据处理实时性和系统高可用的集群数据处理进程控制方法。计算节点运行的数据处理进程采用多线程设计,对时间驱动线程和数据驱动线程分别设计了工作信号处理流程。实践证明方法不但能够保证计算节点完成数据处理任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还能动态完成集群节点的任务迁移和故障恢复,提高了测控集群系统的实时性和可用性,从而有效发挥集群系统架构在测控系统中应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818.
819.
D- R定位算法在理论上可以用于定位。在实际工作中 ,用户的定位精度是进行定位时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文中主要讨论 D- R算法本身固有的定位误差。首先根据 D- R算法的定位公式推导出算法的精度误差因子。然后根据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的工作过程 ,确定了影响用户定位精度误差因子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对精度误差因子的影响进行了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证明 D- R定位算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满足用户对定位精度的要求 ,用户精度误差因子可与现有的 GPS系统相当。 相似文献
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