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2篇
航空   358篇
航天技术   52篇
综合类   35篇
航天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31.
A preliminary model is proposed to describe quantitatively the position and movement of cusp equatorward boundary. This integrated model, consisting of an empirical model of the magnetopause and a compressed dipolar model of Open/Closed field line, connects quantitatively the solar wind conditions, subsolar magnetopause and cusp equatorward boundary. It is shown that the increasing solar wind dynamic pressure and the increasing southward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component drive the magnetopause to move inward and the cusp equatorward. This model is adopted to interpret quantitatively the cusp movement of August 14, 2001 observed by Clus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bsolar magnetopause moved earthward from 10.7 He to 9.0 Re during the period of 002300-002800 UT, and correspondingly the cusp equatorward boundary shifted equatorward. The observations of Cluster C1 and C4 show the cusp equatorward boundary that Cluster Cl and C4 were crossing during same interval moved equatorward by 4.6°. The cusp equatorward boundary velocity computed in the theoretical model (10.7km/s)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ed value (9.4km/s) calculated from the data of CIS of Cluster C4 and C1.  相似文献   
432.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电源系统设计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给出了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电源系统的两种基本结构框架 ;分析了这两种结构的电源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 ;推导出了基于单圈能量平衡和多圈能量平衡的计算公式。以一个算例验证了该算法 ,并计算出所需太阳电池阵的面积和蓄电池组的容量 ,最后进行了能量平衡分析 ,得到了单圈或多圈能量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433.
遥感系列卫星在轨微振动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遥感系列卫星上装载了微振动环境测量系统并进行了在轨微振动环境测量。文章介绍了4颗遥感卫星的在轨微振动环境参数获取与分析。结果表明:星上各活动部件中主要的扰振源为反作用轮和辐射计/散射计转动机构;卫星稳定运行时的最大微振动量级约为57 mg,传递到光学敏感设备衰减度约为15%。  相似文献   
434.
卫星太阳电池阵的在轨特性主要受太阳入射角、地日距离因子、温度、星体遮挡、地球反照和衰减因素的影响。文章利用某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在轨数据,分析得出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得出地球反照、星体遮挡、衰减因素对太阳电池阵输出功率的影响规律。文章的研究成果也适用于其他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可为后续同类太阳电池阵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35.
程俊波  张强  虎刚  郭超勇  张猛 《宇航学报》2016,37(3):307-315
为减少帆板驱动机构(SADA)对太阳帆板挠性模态的激励作用,以扰动力矩较小的永磁同步电机(PMSM)作为驱动源,提出一种T-S模糊控制与校正网络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利用校正网络增加系统的相位裕度和增益,并通过T-S模糊控制器降低系统的超调和非线性摩擦的影响,从而有效抑制太阳帆板的振动。通过圆判据对带有此控制器的驱动系统进行了稳定性证明,很好地解决了模糊控制系统在摩擦扰动下难以进行频域理论分析的缺陷。仿真结果表明,在非线性摩擦等扰动的影响下,该控制方法能够很好地抑制太阳帆板引起的挠性振动,提高系统的速度精度和稳定度,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436.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积极推行殖民主义的文化侵略政策,企图以此达到永久侵占中国东北的目的。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爱国抗日文化运动,通过建立抗日文学团体;打入敌伪报社内部:东北作家群在关内的抗日作品创作;抗日联军的抗日文化活动等方式有力的回击了日本的文化侵略,成为东北抗战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437.
孙杰 《飞行力学》2001,19(3):66-69
针对舰载直升机的特殊使用环境,分析了舰船运动情况对舰载直升机实施起飞、着舰和舰上机动飞行的影响,最后,探讨了MIL-F-83300等直升机规范对舰载直升机的各种使用规定及特殊的飞行品质要求。  相似文献   
438.
稀土永磁方波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稀土永磁方波无刷直流电动机是静止功率变换器和电机设计相结合的产物,本文分析了稀土永磁方波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性能,指出它具有电机磁定向控制简化为磁极位置控制的特点,从而控制简单又提高控制性能,为此在稀土永磁方波无刷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中,采用了两态稳频电流调节器,PWM电子换向器,电流分时反馈等具有特色的线路设计,实验结果表明,该调速系统体现了静止功率变换器与电机配合运行的特点,验证了稀土永磁方波无  相似文献   
439.
在模拟飞机降落过程中的眼动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分析眼睛运动规律,研究被试者的注意力分配特点.通过模拟飞机全部降落过程,用眼动测量设备采集了眼睛的注视点和速度数据.运用眼动数据对被试者如何在目标兴趣区域进行视觉转换和信息的初步认知加工过程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被试者主要利用由上到下(Top-down)的信息处理机制驱动眼动,良好的情景意识对飞行驾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0.
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二维目标拾取运动实验,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在理论研究和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描述人的二维目标拾取运动的理论数学模型,并采用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对本理论模型进行了实验系数确定,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不仅可以描述二维目标拾取运动,而且适用于一维情况;不仅可以描述手的目标拾取运动,而且还适用于其它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