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6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214篇
航空   739篇
航天技术   143篇
综合类   163篇
航天   1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61.
As a part of the global plasma environment study of Mars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solar wind, we have analyzed a peculiar case of the subsolar energetic neutral atom (ENA) jet observed on June 7, 2004 by the Neutral Particle Detector (NPD) on board the Mars Express satellite. The “subsolar ENA jet” is generat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lar wind and the Martian exosphere, and is one of the most intense sources of ENA flux observed in the vicinity of Mars. On June 7, 2004 (orbit 485 of Mars Express), the NPD observed a very intense subsolar ENA jet, which then abruptly decreased within ∼10 sec followed by quasi-periodic (∼1 min) flux variations. Simultaneously, the plasma sensors detected a solar wind structure, which was most likely an interplanetary shock surface. The abrupt decrease of the ENA flux and the quasi-periodic flux variations can be understoo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global response of the Martian plasma obstacle to the interplanetary shock. The generation region of the subsolar ENA jet was pushed towards the planet by the interplanetary shock; and therefore, Mars Express went out of the ENA jet region. Associated global vibrations of the Martian plasma obstacle may have been the cause of the quasi-periodic flux variations of the ENA flux at the spacecraft location.  相似文献   
62.
针对飞行器升降舵、副翼角运动的测试需求,提出了单轴捷联姿态系统的原理及算法,介绍了基于MEMS陀螺仪和加速度计的舵面运动测量仪的构成,并对测量仪的工作过程进行了仿真.仿真表明,测量仪的性能满足舵面运动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63.
为了研究桨叶刚柔耦合特性,采用中等变形梁模型处理桨叶弹性变形,分别采用小转角和有限转角两种方法处理桨叶绕铰的刚性运动。以桨叶扬起下坠碰撞问题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表明:(1)弹性桨叶存在较明显的刚性运动和弹性变形耦合;(2)挥舞角较小时,两种处理方法计算结果一致,均与试验数据吻合较好;(3)挥舞角较大时,刚柔耦合增强,两种处理方法的计算值差别较为明显;(4)桨叶弯曲刚度对桨叶刚柔耦合特性有较明显影响,刚度越小,耦合越强;(5)桨叶如果比较柔软,小转角处理方法计算值相对有限转角处理方法,相位滞后、幅值增加均较为明显,计算桨叶动响应时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4.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旋转受限层板结构中隔板对层板中冷却气体流动换热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隔板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层板的换热能力,旋转受限层板比不受限横流冲击层板的Nu高18%,比不受限横流冲击出流层板的Nu高15%.隔板导热条件下比绝热条件下的层板的Nu提高10%~15%.在旋转受限层板中,冲击孔靠近旋转中心一侧换热能力随着旋转数的增加而降低,冲击孔远离旋转中心一侧换热能力随着旋转数的增加而增加.旋转的加入,可以有效地降低靶面上由于隔板的加入而导致的高温区的温度,旋转受限层板更适用于涡轮动叶.  相似文献   
65.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循环参数优化算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约束条件与多优化变量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循环参数优化问题,提出了自适应三次变异差分进化算法,运用多个Benchmarks多峰函数对算法进行验证,并将该算法与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性能计算程序相结合,对多约束条件下的循环参数进行了优化.计算结果表明:自适应三次变异差分进化算法比传统差分进化算法收敛精度更高、收敛速度更快,大幅度提高了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循环参数优化效果,适合解决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循环参数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66.
邓斌  申志彬  谢燕  唐国金 《推进技术》2013,34(5):699-705
为研究固体发动机药柱的损伤粘弹性行为,针对一种耦合损伤的三维非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采用积分算法对其进行了数值离散,导出了本构方程的增量有限元形式.针对该增量型本构方程对应的非线性方程组,建立了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求解的应力更新方法,并基于Abaqus软件和Fortran语言开发了相应材料本构子程序,最后应用算例对所设计数值方法及程序进行了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有限元解与对应解析解吻合良好,保持了很高的精度,所设计方法及程序有效,可应用于实际型号发动机药柱损伤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67.
扰流柱对层板冷却叶片前缘传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涡轮导向叶片进、出口条件,运用RNG k-ε湍流模型对简化的层板冷却叶片前缘部分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比较了冲击双层壁和带有圆形、方形、菱形扰流柱的4种层板冷却叶片前缘的流动与传热情况。结果表明:冲击双层壁的总压损失与带扰流柱的层板冷却叶片前缘的相差不大;方形、菱形与圆形扰流柱的靶面换热系数分布相近,差别很小;带扰流柱的层板结构叶片前缘的冷却效率比冲击双层壁的前缘的高,其中方形扰流柱的前缘表面的冷却效率最高,菱形、圆形的次之。  相似文献   
68.
顾黎昊  凌祥  彭浩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2):2692-2698
在冷凝实验台上对一种用于冷凝式烟气余热回收的翅片板换热器进行实验,研究了该结构的传热和流动性能,分析了烟气温度、流速等对冷凝的影响,得到了Nu-Re和 f-Re曲线,并对该换热结构在干空气风洞实验台上测试的结果进行了比对.结果表明:由于大量不凝性气体的影响(质量分数为92%),冷凝传热对整体传热性能的强化并不明显,伴随有冷凝的烟气表面传热系数约为相同工况下无凝结表面传热系数的1.1~1.2倍.得到了无量纲数冷凝传热准则关联式,可以为冷凝式翅片板换热器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简要介绍了快速成形软件开发中OpenGL环境的建立方法,分析了软件编写过程中的分层算法有向加权图数据结构和扫描路径的生成算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70.
飞机谱载荷下裂纹扩展的三维约束效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郭万林  张田忠 《航空学报》2000,21(4):294-298
研究裂纹端部三维应力约束、塑性约束和位移约束等对谱载疲劳裂纹扩展的影响。用适于三维应力状态的修正条带屈服模型 ( Modified Strip Yield Model)计算与裂纹扩展有关的三维约束因子。利用所得约束因子的理论解改进 NASA多年来发展的 FASTRAN-II寿命预测软件 ,使其避免了依赖经验确定的约束因子进行寿命预测的局限 ,仅利用一组常幅疲劳裂纹扩展数据和材料的常规机械性能便可预测飞机谱载下的裂纹扩展寿命。对多种谱型、应力水平、过载比和材料的组合情况进行了分析 ,预测寿命与试验结果吻合很好 ,证明本文方法和改进软件可以用于实际结构的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