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7篇
航空   252篇
航天技术   14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王凡  崔涛 《航空发动机》2020,46(1):12-16
为了研究整体强旋流进气对燃烧室状态改变和对应能量转换特性的影响,突出加热对旋转速度和旋转动能变化的作用,计算了等截面和变截面环形燃烧室中预混旋流甲烷/空气在冷态和燃烧态下的流场,并分析了流场旋流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提高轴向速度和使用变截面管道结构有助于提高旋流气体的旋转速度,旋流气体在加热条件下旋转速度会增大。采用变截面管道旋流进气加热能够较好实现热能向旋转动能的转变,在燃烧室设计中可以作为能量转换设计的1种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152.
分层比对分开分层旋流预混火焰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泽宇  张弛  韩啸  林宇震 《航空学报》2018,39(3):121692-121692
为了充分认识分开分层旋流预混火焰的特性,实验研究了分层比(SR)对分开分层旋流预混火焰宏观结构的影响。实验以甲烷为燃料在常温常压下展开,通过改变分层比研究了用CH*化学发光信号表征的火焰宏观结构的变化,包括稳火方式、焰锋、主释热区等。观察到火焰的稳火方式以及主释热区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在角涡回流区、台阶回流区和中心回流区的共同作用下,随着分层比的变化,分别在中心体下游、台阶内外沿和主燃级通道出口外沿存在稳火点,并依此首次提出和以往研究中分层旋流预混火焰相比不同的6种类型分开分层旋流预混火焰模式:Y型、V型、对称D型、多褶型、窄W型和宽W型。结果表明,火焰宏观结构受分层比影响而发生变化,可以用甲烷的富燃、贫燃和可燃极限来解释分层比对火焰宏观结构以及自激振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3.
TDLAS测量甲烷/空气预混平面火焰温度和H2O浓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器吸收光谱技术(YDLAS)建立了温度和H2O浓度测量系统,利用光谱数据库Hitran2004在1393nm附近选择了在500~1300K有很高测温灵敏度的两条水吸收线:7168.437cm^-1,7185.597cm^-1。在1kHz的扫描频率下,利用直接吸收-扫描波长法对甲烷/空气预混平面火焰进行测量,并进行边界层修正,与热电偶的对比结果显示,在温度区间1100~1350K,两者最大相差80K(6.7%);水蒸气组分浓度与计算值平均相差小于0.02(10%).  相似文献   
154.
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亚网格尺度燃烧模型对带 V型稳定器的模型燃烧室紊流化学反应流动进行了大涡模拟 ,用 k-ε方程亚网格尺度模型确定亚网格紊流粘性 ,为了考虑热辐射对燃烧室壁温和气流温度的影响 ,运用热流法辐射模型估算热辐射通量 ,用 SIMPLE算法和混合差分求解大涡模拟各守恒方程 ,通过对两种不同亚网格尺度燃烧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值的比较表明 ,两种燃烧模型都与实验值较吻合 ,但 G方程小火焰模型要比亚网格 EBU燃烧模型符合得更好些   相似文献   
155.
针对CH4和中热值合成气的旋流燃烧室进行了PIV测量,获得了不同燃料燃烧对火焰流场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入口条件下,合成气燃烧时的火焰张角略大,回流区宽度和回流强度均高于CH4火焰,燃气流量较低时,合成气火焰的湍流强度更大,燃气流量增大后,CH4的燃烧脉动速度逐渐增大并超过合成气.  相似文献   
156.
提出不锈钢钎焊时被预热和被钎焊的母材都不允许焊接区呈红色和亮黄色的新观点。论证了加热时氧——乙炔焰用微碳化焰的原因及焊缝结合区不能采用抛光的道理。指出了保证钎焊温度的方法及其原理等。  相似文献   
157.
火焰射流在横向气流中喷射特性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伟  林宇震  张弛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2):2666-2670
研究了火焰射流垂直喷射到横向气流中的喷射特性.试验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研究了横向主流和射流流动参数对火焰射流穿透深度和温度特性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火焰射流温度分布随主流速度的变化规律及射流透入深度与动量比之间的经验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沿着射流轨迹方向射流温度逐渐降低,射流边界变宽.火焰射流的穿透深度随动量比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的动量比下,火焰射流的穿透深度比常温射流的穿透深度大.   相似文献   
158.
直混燃烧与LPP组合燃烧室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刘强  索建秦  梁红侠  黎明  李瀚 《航空动力学报》2012,27(11):2448-2454
设计了直混燃烧与贫油预混预蒸发(LPP)组合的单管燃烧室.燃烧室头部采用同轴同旋向主模旋流器和副模旋流器结构,主、副油路分别采用直射式喷嘴和压力雾化喷嘴,可以在单管燃烧室上掌握和实现低污染燃烧排放控制技术,并采用Fluent软件对设计的单管燃烧室模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主副模燃烧区相互独立;副模是直混燃烧,主要作用稳定火焰.主模是预混燃烧,燃烧区温度分布均匀,从而实现低NOx排放.解决了大工况下低NOx排放与慢车贫油熄火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9.
航空发动机加力燃烧室技术及新颖结构方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传统发动机加力燃烧室都采用V型火焰稳定器组织燃烧,自加力出现到第三代发动机,该方案一直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新一代歼击机性能指标的提高,发动机加力燃烧室需要新的突破才能满足更高推重比的要求。本文介绍了第三代、第四代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的结构方案,并根据新一代加力燃烧室一体化设计思想,介绍了新颖加力燃烧室的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160.
本文描述旋流加力燃烧室火焰前锋位置的计算。编制了一套计算程序,计算了各种旋流角下火焰前锋的位置以及流阻系数,还计算了压力变化对火焰位置的影响。分析结果指出,当旋流角α=45°时,加力室长径比L/D=1.2,比传统的L/D小一倍,流阻系数不比传统的大,压力对火焰前锋位置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