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5篇 |
免费 | 296篇 |
国内免费 | 471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357篇 |
航天技术 | 313篇 |
综合类 | 218篇 |
航天 | 39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104篇 |
2020年 | 76篇 |
2019年 | 107篇 |
2018年 | 74篇 |
2017年 | 77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95篇 |
2014年 | 131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113篇 |
2011年 | 139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104篇 |
2008年 | 116篇 |
2007年 | 123篇 |
2006年 | 82篇 |
2005年 | 77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56篇 |
2002年 | 42篇 |
2001年 | 37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45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4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平面埋入式进气道的口面参数选择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提高飞行器的隐身性能和降低其迎风阻力,采用具有平面腹部的低雷达截面外形机身与埋入式进气道的组合是一种良好的解决方案。但迄今尚未有成熟的平面埋入式进气道设计方法可供借鉴,为此对平面埋入式进气道口面参数进行了组合对比研究,旨在通过口面参数的选择来改善进气道的气动性能。在此基础上,选择一组口面参数设计了一梯形进口的平面埋入式进气道方案,并进行了高速风洞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进口侧棱决定了所产生的卷吸涡的强度,而前唇口导流角决定了进口段的横向压力梯度,两者均是驱动主流进入进气道内部的关键因素,为此对进气道总压恢复系数和周向畸变指数均有着重要影响;后唇口型线特征参数对进气道出口总压高低压区的分布起着调节作用,为此可以作为控制周向畸变指数的一种辅助措施。(2)合适的口面参数能明显改善平面埋入式进气道的性能。选取23°导流角、4°侧棱角以及30°后唇口型线特征参数组合进行了方案设计和风洞试验验证,在Ma0=0.7,α=-2°~8°,β=0°~2°的范围内,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在0.920~0.952之间,周向畸变指数在1.142%~2.237%之间,达到了实用水平。(3)研究范围内,攻角的增加有利于改善平面埋入式进气道的总压恢复系数和周向畸变指数,而小角度侧滑时对出口流场畸变的影响不大,不仅未下降,反而稍有增加。 相似文献
83.
采用有限体积法数值求解控制二维绕流的雷诺平均Navier-Stokes(RANS)方程组,计算了光滑和粗糙NACA0012翼型以及圆柱表面的局部表面传热系数.分析了近壁面网格间距、湍流模式和表面粗糙度模型对数值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应力输运(SST)湍流模型能够区分层流和湍流边界层的对流传热特性,并能预测转捩的发生;采用Spalart-Allmaras(S-A) 扩展模型能够计算粗糙壁面的对流传热系数,但采用忽略转捩函数的S-A模型不能有效计算层流边界层的传热系数.当近壁面网格间距接近10-5量级的黏性子层时,在光滑和粗糙壁面都能得到准确的传热系数分布.结合合适的近壁面网格间距,湍流模式和表面粗糙度模型可以得到与实验数据十分接近的表面传热系数曲线.通过与求解不可压缩RANS方程得到的结果比较后发现,不可压缩RANS方程主要忽略了压缩和黏性耗散效应,这种效应可以通过绝热升温项的形式并入总体热分析. 相似文献
84.
国外航天运输系统防热系统,结构和材料的总体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对近年来国外航天运输系统包括飞船、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等的防热方案的选用方向、防热结构和防热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高度概括与分析,采用了新的分类方法,介绍了各种新型的防热系统、结构和材料。 相似文献
85.
86.
给出了红外窗口内冷防热机理和防热性能预测.以液氨作为冷却剂在窗口内通道流动,利用液氨由液态转化为气态的相变过程中大量吸热的特性,达到冷却窗口的目的.并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外部具有对流加热,内部有冷却剂吸热的窗口材料温度分布.本文计算结果与地面电弧加热器实验测量结果作了比较,两者较为吻合,验证了防热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7.
提出一种全新的飞行状态控制的实现途径———无舵飞行姿态控制,使飞机具有更优的飞控品质,并有利于气动外形和结构的优化。本文介绍了无舵飞行控制原理、飞控驱动装置控制功率需求的计算及确定方法等。 相似文献
88.
89.
基于线接触的回转二次曲面加工方法,无需复杂的位置控制,能够加工在轴和离轴回转二次曲面,同时,用同一个刀具可以加工不同类型、参数的回转二次曲面,并且铣磨成形时定位误差和刀具轮廓误差对面形误差的传递系数都小于1。 相似文献
90.
进气温度畸变对某发动机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有效的畸变传递模型,就进气温度畸变对某发动机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数值研究.详细地分析了温度畸变对发动机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温度畸变在发动机系统中的传递和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对于发动机进口空间温度畸变,发动机稳定裕度损失更多地取决于畸变强度而非周向范围:向对于与时间相关的温度畸变,发动机进口温升率比周向范围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