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96篇
航空   422篇
航天技术   38篇
综合类   81篇
航天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通过变量代换将拟线性守恒变量欧拉方程组转换为具有对称性的熵变量欧拉方程组,对该方程组构造SUPG的弱解式,其中权函数摄动项中包含流向算子和间断捕获算子。对翼型的跨超声速流动算例表明,本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能有效地抑制激波两侧振荡。应用带预处理的GMRES迭代法求解非对称方程组能显著地提高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222.
本文简要地叙述了作者发展的基于Chapman-Korst理论的超声速底部压强计算方法及计算程序CRMBP,并用它分析了在风洞中做有关喷流的一种实验方法。这种方法用一空心通气杆穿过模型喷管支撑模型和给喷管提供高压气体,并测量底压及力。本文给出了关联有/无此通气尾支杆底压的曲线,以说明这种实验方法的适用范围。这些曲线还可用来分析和修正这种实验方法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23.
通过数值求解全速势方程,计算了超声速来流的前机身及翼-身组合体。当流场存在亚声速区时,在此区域内采用中心差分格式,迭代求解,并引入多重网格技术,加快收敛;当流场中某一区域沿某一方向是超声速时,在此区域内采用沿该方向的推进解法。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可靠,结果准确,可以向工程应用方面推广。  相似文献   
224.
超音速轴对称有旋流特征线法的计算程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编写了一个FORTRAN77程序,计算了Ma0为2.0 ̄5.0的超速轴对称有旋流Cauchy问题的一些特征线网,但推进方向是从初值线在物面,这样,可以对物形进行反设计,在设计科波机时,可以选用这种流场中的流面作为其升力面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25.
本文在Grossman的非守恒全位势方程的方法中,提出以固定网格为基础的头激波安装法,节省计算机时。计算结果与实验和欧拉方程解符合很好,与线化理论结果的比较,显示了线化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226.
在超声速边界层的计算中,出口处边界条件的好坏会影响计算结果。Poimot&S.K.Lele曾建议一种NSCBC方法,被广泛采用。但它是建立在局部一维无粘关系假定上的,而靠近壁面处速度梯度大,粘性作用不能忽略,上述假定不一定成立。此外,NSCBC方法在亚声速区需要下游的某些已知条件,而这往往是无法预先知道的,从而不得不做一些假定。本文将分析这样做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某一类问题,提出一种可以得到更好结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7.
本文用统一的Levy-Lees变换以及正算法与逆算法相结合,求解了超音速绕凹角湍流分离流动。 对附着流区用边界层正算法,压强分布用流过尖劈统一的高超音速与超音速公式,湍流模型取代数涡粘性模型;对凹角分离区用边界层逆算法,给定位移厚度δ~*分布,湍流模型取代数松弛模型;边界层计算采用Cebeci-Keller Box方法;计算成功地算得分离流场,较好地预估了分离点与重附点位置以及壁面压强分布与表面摩擦应力分布。  相似文献   
228.
超声速底凹弹侧壁开孔对飞行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个底凹弹在超声速条件下侧壁开孔减小底阻的数学力学模型。模型经计算结果表明与以往的实验结果相吻合,可作为探索底凹弹侧壁开孔减阻效应工程计算的基础。  相似文献   
229.
旋转导弹风洞六自由度自由飞动导数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洞六自由度自由飞实验,是国内首次开展的一项新的风洞实验研究。实验设备为0.2米×0.2米的超声速风洞,求流马赫数为2和2.5。当超声速流场建立后,将以每分钟一万多转的高速旋转导弹模型,向实验段上游发射。模型在风洞观察窗区飞行时,用高速立体摄影拍摄模型飞行姿态随时间的变化。然后根据飞行姿态记录,通过数据辨识,求得俯仰力矩系数斜率,俯仰阻尼力矩系数和马格努斯力矩系数。实验精度优于国外弹道靶自由飞实验结果,尤其是动导数数据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0.
《中国航空学报》2023,36(8):128-147
Active control of aero-engine turbine tip clearance is one of the best chances for engine performance uplift currently. To do that, the first requirement is real-time measurement of tip clearance in aero-engine working environment. However, turbine complexity makes it unlikely for tip clearance sensors to be loaded. In recognition of that, this paper proposed a model-based method for tip clearance measurement. Firstly, by considering previously wrongly neglected factors such as load deformation, a mathematical model to monitor dynamic tip clearance changes is built to improve calculation accuracy. Then, after clarifying the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ngine models and tip clearance models, this paper builds a component-level mathematical model integrat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urbine tip clearance, which helps realize accurate measurement of tip clearance in working environment. How tip clearance affects turbine efficiency is studied afterwards and reported to aero-engine model, so as to mitigate performance difference between aero-engine model and real engines caused by turbine tip clearance. Lastly, by hardware-in-the-loop simulation, tip clearance model demonstrates 15.9% better accuracy than previously built models in terms of turbine centrifugal deformation calculation. As tip clearance measurement model takes averagely 0.34 ms in calculation, meeting the operation requirement, it proves to be an effective new 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