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13篇
航空   445篇
航天技术   66篇
综合类   89篇
航天   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41.
可调喷口双模态冲压发动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模拟飞行马赫数Ma=6, 高度25km的条件下, 针对可调喷口液体碳氢燃料双模态冲压模型发动机进行了直连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借助喷口可调机构, 可以提高模型发动机的点火性能和推力性能, 并且可以在低当量比下实现亚燃模态, 而一旦亚燃阶段实现火焰维持, 通过喷口截面的调节, 模型发动机可以平稳地实现亚燃/超燃间的模态转换过程.采用可调喷口结构对于简化几何完全可调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的设计、拓宽现有固定几何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的工作范围都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42.
对三维对流马赫数0.62的超声速混合层流动的标量混合进行大涡模拟, 控制方程对流项采用五阶精度的WENO格式求解, 小尺度涡的作用采用一方程LDKM亚格子模型处理, 过滤后的组分方程中的亚格子组分对流通量采用梯度扩散模化.模拟得到了混合层流场大尺度拟序结构以及标量场的演化过程, 研究表明标量混合过程受混合层内涡系演化所控制, 标量场具有明显的三维特征.模拟得到的速度、组分及其脉动的统计时均结果和实验结果相符较好.   相似文献   
643.
采用三维可压缩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研究了导弹出箱过程中,弹体姿态偏转后弹底周围环境及发射箱内的流场特性。首先,以超声速欠膨胀射流撞击平板实验为算例,对数值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其次,分别对导弹在约束期和半约束期箱内流动特性展开研究。研究表明:喷管尾流在发射箱内会形成强烈的引射效应。同时,在弹底会出现明显的回流区域,使导弹出箱时受到额外的阻力。考虑偏转后,发射装置受到的冲击载荷增大2倍以上,发射箱壁面受到的压力增加40%。而且,在半约束期,箱内的流场分布不再对称,会使得导弹受到额外的不平衡力矩。  相似文献   
644.
为了研究喉部面积比、喉部位置及稠度对超声速叶栅最小损失点性能的影响,基于直接控制通道的造型方法获得一系列设计马赫数为1.4且具有不同通道参数的平面叶栅。数值计算与流场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叶栅通道内激波系结构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启动态叶栅与过渡态叶栅。喉部参数主要通过改变激波系位置影响叶栅性能。启动态叶栅喉部面积比越小、喉部位置越靠前,其最小损失越小、静压比越高;过渡态叶栅则相反。稠度改变时叶栅通道中激波系结构发生变化,大稠度叶栅大多处于启动态,最小损失小且静压比高;小稠度叶栅大多处于过渡态,具有更大的裕度。  相似文献   
64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onospheric storm of December 19–21, 2015, which was initiated by two successive CME eruptions that caused a G3 space weather event. We used the in situ electron density (Ne) and electron temperature (Te) and the Total Electron Content (TEC) measurements from SWARM-A satellite, as well as the O/N2 observations from TIMED/GUVI to study the ionospheric impact. The observations reveal the longitudinal and hemispherical differences in the ionospheric response to the storm event. A positive ionospheric storm was observed over the American, African and Asian regions on 20 December, and the next day showed a negative storm. Both these exhibited hemispheric differences. A positive storm was observed over the East Pacific region on 21 December. It is seen that the net effect of both the disturbance dynamo electric field and composition differences become important in explaining the observed variability in topside ionospheric densities. In addition, we also discuss the Te variations that occurred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space weather event.  相似文献   
646.
随着高超声速飞行器不断朝着高马赫、宽速域方向发展,推进系统面临低动压的工作条件,对燃烧室内的流动掺混带来巨大挑战。针对碳氢燃料超燃冲压发动机燃烧室,本文研究了碳氢燃料预加热对超声速剪切掺混特性的影响机制,分析了温度与碳氢燃料热裂解对掺混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当碳氢燃料未发生热裂解反应时,燃料预加热会使射流黏性耗散增强从而掺混效率降低,燃料温度从750 K增加到900 K时,燃烧室掺混效率降低约5%、总压损失约增加20%;但燃料热裂解反应对剪切掺混有双重影响,裂解后的碳氢燃料膨胀性能提升,使喷嘴附近的掺混效率提高约18%;由于剪切层内流体湍动能下降,在远离喷嘴的位置掺混效率降低约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