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7篇
航空   84篇
航天技术   20篇
综合类   22篇
航天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以米-8型直升机侧风悬停试飞数据为依据,在涡原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反操纵现象,并做出侧风悬停方向舵曲线,供直升机驾驶员飞行时参考。  相似文献   
92.
本文应用三元亚音速升力面理论求出了后掠翼前缘附近的流场。该流场是一连续部分与一奇异部分之和。由此解析地导出了前缘吸力的公式,从而证明了在空气动力学中长期广泛应用的前缘吸力仅取决于垂直于前缘的速度性质的假设是正确的。本文并证明该假设与前缘吸力的公式可推广到非定常可压缩流场。  相似文献   
93.
陈元  陈仁良  李攀 《航空动力学报》2016,31(11):2701-2709
针对直升机运动模态内状态量间的耦合,提出了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解耦得到的运动模态,结合气动导数矩阵,定量描述运动模态内状态量间的耦合,通过耦合的瞬时特性和积分特性定量区分各耦合.以Lynx,Bo105和Puma直升机为例,分析了三者悬停纵向运动模态的耦合特性.分析表明,纵向线速度通过空速稳定性对俯仰角速度的耦合作用在不稳定的悬停纵向振荡模态中起重要作用.基于算例的定量分析,筛选主要耦合得到简化模型,因此得到的运动模态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的偏差小于2%,优于文献中的简化模型,说明了通过定量分析得到简化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
针对中等展弦比、中等后掠角机翼布局的超声速飞机在亚跨声速飞行时遇到的操纵特性异常现象,通过估算飞机在海拔5 km高空的气动特性,获得了飞机的纵向平衡性能和静操纵性的变化规律.通过数值计算,得到了飞机在低空跨声速飞行时的操纵特性;分析了造成飞机在某些飞行速度下操纵跟随性较差、大速度飞行时俯仰操纵过于灵敏、不同速度下杆力变化大等现象的原因.针对亚跨声速区的飞行与操纵特点,给出了飞行操纵建议,以提高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95.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steroid hovering problem using the Multiple-Overlapping-Horizon Multiple-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etho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dictive controllers in satisfying control constraints and minimizing the required control effort is making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a desirable control method for asteroid exploration missions which consist of the asteroid hovering phase. However, the computational burden of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is an obstacle to employing the asteroid’s complex gravitational field model. As an alternative option, the Multiple Horizon Multiple-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ethod has been introduced previously, which could provide a solution with the less computational burden with respect to the nonlinear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It was shown that it is not necessary to deduce the exact dynamics model to predict the system’s behavior during a long period using this approach. However, the calculated control acceleration was not smooth enough because of the crisp borders of consecutive horizons, which may cause an image motion and degrades the geometric accuracy of high-resolution images in asteroid hovering missions. In this paper, the Multiple-Overlapping-Horizon Multiple-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method is introduced instea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trolling acceleration fluctuations by overlapping consecutive horizons.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valid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 and its advantage is demonstrated accordingly for the asteroid hovering problem in achieving the hovering position and velocity.  相似文献   
96.
孟军 《火箭推进》2008,34(1):36-38
亚音速进气管是用于某课题仿真模拟试验设备的关键部件,设计技术要求高,制造难度大。主要技术难点为导管的加工、整流栅上整流孔的加工以及设备整体形位公差的保证。通过系统的工艺试验和技术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工艺方法,解决了设备制造中的技术难点,使设备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7.
微小型垂直起降飞行器升力螺旋桨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微小型无人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载重能力,针对其升力螺旋桨的悬停性能进行了系统性的参数对比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和静推力状态螺旋桨片条理论计算,得出了各种几何参数对几何定距螺旋桨悬停性能影响的一系列结论.给出了此类螺旋桨的性能实验数据,结果表明较大的直径可显著改善悬停性能,同时存在最佳的中等偏低几何螺距、实度...  相似文献   
98.
为改善单旋翼的拉力不足的问题,对具有前后对称翼型的共轴旋转机翼,进行悬停测力实验,探索了单、双旋翼的最佳安装角。通过三维非定常旋翼绕流的CFD数值模拟,分析了上下旋翼之间的相互干扰影响。研究发现,受上旋翼下洗流影响,下旋翼的最佳安装角远大于单旋翼最佳安装角;共轴旋翼间的气动干扰使下旋翼拉力减小比上旋翼拉力减小程度大。实验表明,同转速双旋翼最大拉力超过单旋翼最大拉力的两倍,表明在特定情况下,双旋翼能改善单旋翼的拉力不足的缺点。  相似文献   
99.
旋翼几何参数对共轴双旋翼悬停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研究旋翼几何参数对共轴双旋翼悬停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基于自由尾迹法和2阶升力线法的共轴双旋翼气动模型,分别计算和分析了共轴双旋翼的旋翼翼型、上下旋翼半径之比、上下旋翼间距、桨叶扭转角以及桨叶尖削比等参数对共轴双旋翼悬停性能的影响,最后基于分析结果综合优化了悬停状态下各旋翼的几何参数.结果表明:旋翼翼型、上下旋翼间距、桨叶扭转角以及桨叶尖削比对共轴双旋翼悬停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上下旋翼间距对其影响较小,综合优化旋翼在拉力系数为0.01时与基准旋翼相比,扭矩系数降低10.5%,悬停效率提高9.5%.  相似文献   
100.
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有限体/有限元混合格式和大涡模拟的方法求解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不同长宽比矩形柱低亚声速和跨声速绕流的流动特性。在雷诺数为22000时,对来流马赫数等于0.1和0.75,截面长宽比分别为1∶1、2∶1、3∶1和4∶1的矩形柱绕流进行了大涡模拟,以研究长宽比和压缩性对矩形柱绕流流场的影响。马赫数为0.1时,Strouhal数随着长宽比的增大先降低再增大然后再降低;长宽比为3∶1和4∶1时会有流动的再附产生;柱体上表面的三维特性在长宽比大时更明显。马赫数为0.75时,Strouhal数随着长宽比的增大逐渐减小;湍流脉动和涡脱落受到抑制;方柱的近尾迹区域,有两种形成机制不同的局部超声速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