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170篇
航空   575篇
航天技术   107篇
综合类   123篇
航天   10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8 毫秒
21.
童福林  周桂宇  孙东  李新亮 《航空学报》2020,41(9):123731-123731
采用直接数值模拟方法对来流马赫数2.9,30°激波角的入射激波与膨胀角湍流边界层干扰问题进行了数值研究。入射激波在壁面上的名义入射点固定在膨胀角角点,膨胀角角度分别取为0°、2°、5°和10°。通过改变膨胀角角度,考察了膨胀效应对干扰区内复杂流动现象的影响规律和作用机制,如分离泡、物面压力脉动特性、膨胀区湍流边界层和物面剪切应力脉动场等。研究发现,膨胀角角度的增大使得分离区流向长度和法向高度急剧降低,尤其是在强膨胀效应下分离泡形态呈现整体往下游偏移的双峰结构。物面压力脉动功率谱结果表明,膨胀角为2°和5°时,分离激波的非定常运动仍表征为大尺度低频振荡,而膨胀角为10°,强膨胀效应极大地抑制了分离激波的低频振荡,加速了下游再附边界层物面压力脉动的恢复过程。膨胀区湍流边界层雷诺剪切应力各象限事件贡献和出现概率呈现逐步恢复到上游湍流边界层的趋势,Görtler-like流向涡结构展向和法向尺度变化剧烈,同时在近壁区将诱导生成大量小尺度流向涡。此外,物面剪切应力脉动场的本征正交分解分析指出,膨胀效应的影响体现在低阶模态能量的急剧降低从而使得高阶模态的总体贡献相对升高。  相似文献   
22.
基于非接触式测量的旋转叶片动应变重构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叶端定时非接触式测量和振动响应传递比的概念,开展高速旋转叶片动应变重构方法的研究。在频域内推导了叶片任意测点位移与任意测点动应变的传递比,给出了单模态共振下响应传递比关于位移和应变模态振型的解析表达式;建立旋转叶片的三维(3D)有限元模型,开展考虑旋转预应力效应的叶片模态分析,提取位移和应变模态振型,获得任意转速下叶端位移与叶根关键点动应变的传递比。开展高速旋转叶片叶端定时非接触式测量实验,采用周向傅里叶算法对叶端定时信号进行处理,获得叶片在不同转速单模态共振下的叶端位移,结合响应传递比,重构5个旋转叶片的关键点动应变。结果表明:旋转叶片在9000r/min和13000r/min转速下发生1阶共振时,与应变片实测结果相比,叶根处应力最大点、次大点和边缘点3个关键点的动应变平均重构误差均小于15%,验证了旋转叶片动应变重构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3.
A study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periodic and the quasi-periodic orbits near the Lagrangian point L2, which is located to the right of the smaller primary on the line joining the primaries and whose distance from the more massive primary is greater than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rimaries, in the framework of restricted three-body problem for the Sun–Jupiter, Earth–Moon (relatively large mass ratio) and Saturn–Titan (relatively small mass ratio) systems is made. Two families of periodic orbits around the smaller primary are identified using the Poincaré surface of section method – family I (initially elliptical, gradually becomes egg-shaped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Jacobi constant C and elongated towards the more massive primary) and family II (initially egg-shaped orbits elongated towards L2 and gradually becomes elliptical with the increase in C). The family I in the Sun–Jupiter and Saturn–Titan systems contains two separatrix caused by third-order and fourth-order resonances, while the Earth–Moon system has only one separatrix which is caused by third-order resonances. Also in the Sun–Jupiter and the Saturn–Titan systems, family I merge with family II, around Jacobian constant 3.0393 and 3.0163, respectively, while in the Earth–Moon system, family II evolves separately from two different branches. The two branches merge at C = 3.184515. In the Earth–Moon system, the family II contains a separatrix due to third-order resonances which is absent in the other two systems.  相似文献   
24.
利用有限元法对飞机闭合薄壁剖面杆结构进行刚度计算,其结果与全尺寸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5.
顾俊 《上海航天》1999,(1):12-15,20
采用物理光学法和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分析机身各 球面波照射下的近场电磁散射特性几何绕射并建立其雷达散射截面(RCS)数学模型,同时对于复杂机身的前部,采用面元油、即采用双三次B样条技术对机外形进行拟合,然后再用一致性几何绕射理论进行计算。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6.
针对现行总体型二元风洞侧壁干扰修正方法的不合理性,本文发展了一种新型修正方法——当地修正法,并就有关问题做了讨论。与目前的总体型方法相比,当地修正法致力于对模型当地流动参数的修正,而不是笼统地去调整试验条件。当地修正法有能力处理那些主要的侧壁边界层效应及相关问题,是未来开展侧壁干扰修正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7.
以新型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基于特征模型的伺服系统控制器设计方法。首先,介绍了特征建模理论并讨论了特征模型参数范围;其次,采用人工蜂群算法实时估计火箭发动机伺服系统特征模型参数,使其满足特征模型输出与实际系统输出特性等价条件;最后,使用黄金分割自适应控制律保证系统在参数估计过程中的闭环稳定性,同时引入前馈跟踪控制律,逻辑积分控制律和逻辑微分控制律使伺服控制系统快速、精确跟踪线位移指令并改善动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火箭发动机伺服控制系统指令跟踪精度高,动态特性良好,鲁棒性强。  相似文献   
28.
飞机大迎角横侧气动特性是决定其机动性及敏捷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采用机头边条改善飞机大迎角横侧气动特性进行了讨论。着重对机头边条的大小、安装位置等对飞机稳定性的影响进行讨论。试验是在气动中心低速所4m×3m和3.2m风洞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29.
跨声速风洞斜孔壁非线性流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光远  张林  陈德华  林学东  贾智亮 《航空学报》2019,40(5):122497-122497
为分析跨声速风洞斜孔壁近壁区域的流动特性,评估气流偏角-压力系数的非线性关联,在0.6 m跨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基于七孔探针的流动特性测量试验。通过气流偏角和压力系数分布分析了斜孔壁流动的差阻特性,以及马赫数、模型升力对斜孔壁流动的影响,最后基于试验结果发展了计算斜孔壁特性参数的微分法,并与经验方法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斜孔壁流动呈现出明显的差阻性和非线性,在负压差范围内,近壁流动仍以出流为主;高亚声速时,空风洞模型区孔壁流动特性趋于实壁;安装模型后,随着升力的增大,升力面对应的孔壁区域流动向入流发展,孔壁流动特性趋于开口边界。  相似文献   
30.
边条机翼布局战斗机稳定性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丰学  梁贞桧 《飞行力学》2002,20(2):55-57,61
对边条机翼布局战斗机的纵,横向稳定性改进措施进行了研究,结合具体战斗机布局,给出了边条机翼布局战斗机纵,横向稳定性的一般特征,对前缘襟翼下偏,翼刀,平尾下反和机身截面修形等几种气动布局改进措施的风洞试验结果进行了简要讨论,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气动布局改进措施都能有效提高边条机翼布局战斗机的稳定性,其中,前缘襟翼下偏既能完全克服俯仰力矩曲线非线性上翘问题,又能较好地解决横侧向稳定性丧失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