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航空   325篇
航天技术   69篇
综合类   64篇
航天   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针对高速飞行器运行过程中经受的振动环境复杂而现有的振动试验技术无法对其进行充分的振动耐久性考核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压电元件、振动台、激振器联合控制的振动试验技术.该方法将激振器、振动台安放在结构刚性较大的骨架位置以提供集中力,压电元件则分布黏贴于结构刚性较小的柔性部位以提供分布式激振力.分析了高速飞行器运行过程中的振动环境特点以及这些环境对高速飞行器产生失效的影响,并基于对压电元件材料以及激励特性的研究,分析了压电元件作为耐久性振动试验分布式激励源的可行性,最后组建完成一套集成压电元件、振动台、激振器三种激励源的试验演示系统并开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应用该方法可控制结构柔性部位上一点的振动量级达到20.8g,表明了该技术的科学性以及巨大的工程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2.
提高电动加载系统输出平滑的CMAC复合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MAC(Cerebellar Model Articulation Controller)和PD(Proportional Derivative)复合控制算法有时因输出不平滑会引起加载电机抖动而影响控制效果.通过对该输出不平滑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提高输出平滑性的改进CMAC复合控制算法,该方法通过新的权值更新公式,在权值更新时直接达到减小误差和提高输出平滑性的目的.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能够有效提高输出平滑性,降低了21%的稳态误差,且保证在加载时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23.
运输环境中火箭贮箱强度可靠性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计算运输环境中火箭贮箱强度可靠性,建立了火箭贮箱强度累积损伤模型,采用直接模拟法随机模拟应力和火箭贮箱初始强度来获取火箭贮箱的可靠度,并结合实例进行了仿真验证。该算法为分析随机载荷下火箭可靠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4.
两种类型车辆随机需求路由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主要研究两种类型车辆随机需求路由问题。因为两种类型车辆随机需求路由问题的处理不同于单类型车辆随机需求路由问题,引进了单位容积和路程的花费的新概念,在服务仅能失败一次的情况下,结合车辆的容积和最大服务结点数,根据平均花费和最大服务结点数之间的关系,得到了两个派车策略,节约了计算量,使得两阶级的模拟退火算法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对需求为二项分布下的VRP(Vehicle routing prolem)问题作了数值实验,给出了派车方案和总的平均花费,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5.
对质量载荷在冲击、振动及噪声等动力学环境上的影响作了统计能量分析(SEA)与试验研究。分析与试验结果是满意的,其结论对工程系统动力学环境预示、评估和制定试验条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6.
李健  张强 《航空学报》2007,28(3):586-589
 介绍了某型飞机随机载荷谱疲劳试验所采用的载荷值计算模型与算法、随机载荷状态序列与飞行顺序的生成方法、按照关键通道载荷变化量配置加载时间的方法,通过编程实现了复杂随机加载谱的自动生成以及加载时间的合理配置,提高了随机载荷谱计算的自动化程度,也提高了试验的稳定度与加载速度,为改进随机谱疲劳试验的应用技术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7.
Halo轨道转移及中途修正问题研究(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article addresses the design of the trajectory transferring from Earth to Halo orbit, and proposes a timing closed-loop strategy of correction maneuver during the transfer in the frame of circular restricted three body problem (CR3BP).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loquet multipliers and the magnitudes of Halo orbit is established, so that the suitable magnitude for the aerospace mission is chosen in terms of the stability of Halo orbit. The stable manifold is investigated from the Poincar6 mapping defined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and six types of single-impulse transfer trajectories are attained from the geometry of the invariant manifolds. Based on one of the trajectories of indirect transfer which are ignored in the most of literatures, the stochastic control theory for imperfect information of the discrete linear stochastic system is applied to design the trajectory correction maneuver. The statistical dispersion analysis is performed by Monte-Carlo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128.
基于对国内外太阳翼压紧释放机构预紧实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开展设备小型化、轻量化、可视化设计,研制了一种电机驱动拉伸压紧杆的力反馈型自动化加载设备。该设备采用特制的夹紧接口,并利用凸轮原理解决了狭小空间内压紧杆的的夹紧难题;采用拉力传感器和力反馈系统等将太阳翼压紧杆预紧力施加精度控制在5%以内,有效地解决了预紧力加载的精度问题和自动预紧问题。为验证设备性能,开展了预紧力误差分析,设计了一套采用电阻应变片实时测量预紧力的方案,得出设备工作时预紧力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自动化加载设备不受人员技能水平的影响,绝对精度最大值为3.11%,单次加载时间小于1 min。  相似文献   
129.
基于随机网络演算的TTE网络时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时间触发以太网(TTE)是一种新颖的混合型时间触发和事件触发的通信网络,通过引入时间触发(TT)流量,增强了航空电子全双工(AFDX)交换式以太网的确定性。虽然TT流量具有完全的时间确定性,但是与AFDX中虚拟链路(VL)兼容的速率约束(RC)流量仍具有一定非确定性。传统用于AFDX网络实时性能分析的方法在考虑TT流量固定分区调度时隙的影响下已不再适用,为了保障RC流量的实时性能,分别提出了基于确定性网络演算和随机网络演算两种延迟分析模型。在确定性网络演算下,通过构造TT流量的聚合到达曲线和RC流量的服务曲线以得到RC的确定性延迟上界;在随机网络演算下,通过切诺夫(Chernoff)边界定理构造RC流量的两状态伯努利分布模型,得到概率保证下的延迟上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随机网络演算模型可以有效减小确定性网络演算模型对RC流量性能分析的悲观性,同时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两种理论分析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0.
针对传统的无线定位方法容易受到接收信号信噪比低和无法接收直射信号的影响,将导致其性能下降乃至严重时方法失效。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多基站分布式混沌随机共振信号增强技术的无线通信系统定位方法,通过利用基站端的接收阵列构造接收信号的分布式功率谱,并对多个接收基站的分布式功率谱进行融合,可以较为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与传统无线定位方法相比,该方法的定位精度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