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6篇
航空   213篇
航天技术   26篇
综合类   43篇
航天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加筋板稳定性微分求积单元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板和加筋板结构的稳定性特性,是设计人员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首次采用新近提出的微分求积单元法分析了各向同性加筋板的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微分求积梁单元和板单元,并给出了详细的分析过程。通过与现有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所建立的分析过程和程序的正确性。计算结果表明:微分求积单元法具有简单、收敛速度快、计算量少和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2.
为提高熔模铸造硅溶胶型壳的强度性能,采用天然植物/硅酸铝双纤维来增强熔模铸造型壳.将质量比为1:1天然植物/硅酸铝双纤维加入到制壳用涂料中来制备型壳试样,对不同纤维加入量条件下所获得的纤维增强型壳试样的常温强度、不同温度焙烧后的抗弯强度及高温自重变形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SEM观察型壳试样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当纤维加入量从0.2%逐渐增加到1.0%时,其常温抗弯强度先增加后减小;纤维加入量为0.6%时其常温抗弯强度值达到2.94 MPa.高温自重变形量则先减小后增大.加入0.6%纤维的增强型壳试样经900℃焙烧后,其抗弯强度达4.04 MPa,与未采用纤维增强的型壳试样的抗弯强度接近.断口形貌观察结果表明,纤维增强硅溶胶型壳试样受力破坏失效主要由于硅溶胶凝胶膜的断裂、硅酸铝纤维拔出、断裂及脱粘等综合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33.
    
为了研究一个能较好描述实验数据的联系双β衰变半衰期和衰变能的唯象学公式的物理意义,通过对双β衰变相空间因子的分析,给出了该唯象学公式中双β衰变半衰期的对数和衰变能的反比关系的物理来源的一个可能的解释。此外,在该唯象学公式的基础上,基于壳模型理论,对该唯象学公式做出了改进。结果表明,唯象学公式中的对数反比关系是由双β衰变的相空间因子所造成的。按照改进后的公式所计算得到的双β衰变半衰期的对数的理论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平均偏差由原本的0.486下降到了0.408。  相似文献   
134.
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的二级协同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的布局和铺层优化问题,发展了一种二级优化设计技术。第一级采用基于近似模型技术的布局优化方法,以筋条形式、个数、截面形状和铺层厚度作为设计变量,以结构质量最轻为目标函数,实现加筋板结构布局形式和截面尺寸的布局优化;第二级借助于等效弯曲刚度法和遗传算法,考虑层合板的制造和工艺约束,以层合板的各铺层角作为设计变量,以层合板弯曲刚度系数与上一级优化所给最优弯曲刚度系数之间的误差最小为目标,实现了复合材料加筋板在固定铺层层数下的铺层顺序优化;在二级优化的基础上,通过协调稳定性约束,实现综合优化。算例表明:采用二级优化设计方法,可以很好地实现复合材料加筋板的布局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5.
为提高加筋壁板结构轻质优化效率,提出一种基于Voronoi序列采样的加筋壁板优化设计方法.建立了该结构的参数化模型,分析了加筋壁板蒙皮与桁条腹板的网格规模对结构承载能力及失稳模式的影响规律,并依据桁条腹板高厚比进行了网格划分,进而平衡后屈曲分析精度与效率;然后,提出了基于探索策略和开发策略的序列近似优化方法,其中Vor...  相似文献   
136.
几何非线性固体壳单元新列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义广义应力,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刚度矩阵,以克服固体壳元的厚度自锁问题;由一个基于广义应力的新的非线性变分泛函,推导了一个用于几何非线性分析的十八节点固体壳单元,精心选择低、高阶应力插值模式,保证二者正交,且对应于低阶项的刚度阵与减缩积分单元相当,对应高阶项的刚度阵用于克服单元的零能模式且可推得显式,从而显著提高了计算效率,此外该单元还拥有优秀的收敛性能,即使在非常大的载荷步下也能取得好的收敛结果。  相似文献   
137.
本文给出了两个三维四向整体编织碳/环氧复合材料圆锥壳体临界外压的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三维四向整体编织复合材料壳体临界外压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符较好,计算时试验修正系数可取0.8。  相似文献   
138.
给出了一种求解任意铺层复合材料加筋板屈曲/后屈曲问题的解析方法。首先将加筋板简化为受弹簧约束的层合板,而后通过构造位移函数,并利用伽辽金法得到了加筋板压缩、剪切和压剪载荷下的屈曲/后屈曲解析解。求解中引入了无量纲参数,使得结果更具一般性;在后屈曲行为中考虑了初始缺陷和由耦合刚度引起的前屈曲挠度,使得结果更加准确。通过与有限元结果的比较,讨论了几何参数、弹簧刚度等对解的影响。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T形加筋对称铺层复合材料加筋板的屈曲/后屈曲分析中,考虑T形筋对复合材料层板粘结区的刚度增强作用,采用刚度平均化方法引入增强效果,并与两种T形筋刚度简化模型以及有限元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刚度平均化方法对计算加筋板屈曲/后屈曲行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9.
加筋复合材料结构的冲击载荷识别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严刚  周丽 《航空学报》2008,29(5):1150-1156
 提出了一种冲击载荷识别方法,同时识别冲击位置并重建冲击载荷时间历程。该方法采用一组适当的参数来表示冲击载荷,将时域内的载荷识别问题转换为参数识别问题;通过最小化冲击响应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量测信息之间的差别,智能优化方法自适应地识别出描述冲击位置和载荷时间历程的参数。该方法算法明确、过程简单、通用性强。将此方法应用于复合材料加筋结构的冲击载荷识别,加筋结构等效为材料性质不均匀分布的层板结构,采用假设模态法建立正向冲击响应模型。数值仿真结果表明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140.
电离层薄层高度对电离层模型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IRI2012模型分析了电离层薄层高度的时空变化规律,提出了基于应用中STEC的电离层改正误差分析理论,分析了电离层薄层高度变化的相关影响.结果表明,电离层薄层高度变化对电离层穿刺点位置、投影映射函数值、电离层建模结果、电离层模型精化和电离层模型精度评估结果的影响较大.高度截止角为10°时,电离层薄层高度变化导致电离层穿刺点的经纬度差异最大可达3.2°,投影映射函数最高可引入约15.46%的误差,电离层建模结果差异和建模实用误差最高分别达9.71%,3.64%,采用不同薄层高度数据的电离层模型参数拟合和模型精化结果最大可引入约9.26%的误差,采用不同电离层薄层高度数据进行模型精度评定时最大可引入约9.62%的误差.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可知:在实际应用中应采用电离层薄层高度模型,并选取较大的卫星高度截止角来减小薄层高度变化引入的误差;采用固定高度时,区域电离层建模采用与实际电离层薄层一致的固定高度;进行精度评估时,参考数据的电离层薄层高度与需要精度评估的电离层模型薄层高度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