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3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180篇
航空   788篇
航天技术   65篇
综合类   138篇
航天   7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魏中成  王晋军  袁兵 《航空学报》2019,40(11):123031-123031
针对单发鸭式布局飞机,通过低速风洞试验,研究了矢量喷流对飞机地面效应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喷流使得飞机的地面效应增强,升力系数增加,降低飞机起飞/降落时的飞行速度,缩短起降距离,从而改善飞机起降性能。发动机喷管上/下偏转时,矢量喷流对飞机上下表面气流诱导不对称,均使地面效应阻力系数增量减小。在此基础上,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对喷流与地面效应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2.
超音速发动机尾喷流的红外抑制是超音速飞行器隐身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两种超音速尾喷流的红外抑制方案二次旋流方案与组合波瓣方案 ,并对两种方案共 7组试验件在不同的结构和二次流速度情况下进行了大量重复试验。在旋流方案试验中 ,对二次流加旋诱发大尺度流向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得到旋流角度、二次流速度等对掺混效果的影响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 :对于本结构方案 ,当二次流速度为 49m/s,旋流角在 3 0°左右 ,掺混效果最好 ,且随二次流流速的增加而加强。在组合波瓣方案的试验中 ,对组合波瓣用于超音尾喷流红外抑制进行了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可对超音尾喷流的红外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3.
一种新的极点配置广义预测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新的极点配置广义预测控制方法,该方法在性能指标函数中引入控制增量的当前及过去值项来进行闭环系统极点配置,同时通过调节控制器中的设计参数可改进闭环系统动态性能,且能保证闭环系统无稳态输出误差。  相似文献   
114.
流动控制技术在航空涡轮推进系统上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介绍了主动流动控制在风扇/压气机、主燃烧室、涡轮和排气系统中的应用情况。阐明了流动控制在大幅度地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增加发动机的稳定性、减轻发动机的重量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指出分步实施流动控制的过程也就是应对其重大技术挑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5.
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参数的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航空发动机状态的趋势分析,是一种广泛地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性能监控的分析技术。本文建立了发动机气动热力参数趋势分析的数学模型,着重讨论了有关数据处理中的四个问题:参数的换算;野点的判断和剔除;趋势性的判断和数据的平滑与预测。并将上述模型应用于JT9D发动机的气动热力参数的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116.
杜涛  吴子牛  杨勇 《航空学报》2006,27(2):198-203
针对带小时间尺度的源项的方程描述的流动问题,提出了混合解析/数值方法。混合解析/数值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分裂原始方程组为对流-扩散部分的偏微分方程和源项的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采用合适的数值方法求解,而常微分方程采用解析方式积分。模型方程的理论误差研究表明,混合方法提高了源项处理的精度,降低了混合方法的整体数值误差。分析同时表明,基于时间分裂的算法在求解含源项双曲系统的定常类型问题,会存在数值振荡。为此发展了非分裂方式的混合解析/数值方法,在湍流模型数值计算中提高了数值稳定性,而且加快了计算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17.
Usually,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find out an analytical solution to thermal conduction problems during high temperature welding. Therefore, as an important numerical approach, the method of lines (MOLs) is introduced to solve the temperature field characterized by high gradients. The basic idea of the method is to semi-discretize the governing equation of the problem into a system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ODEs) defined on discrete lines by means of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by which the thermal boundary condition with high gradients are directly embodied in formulation. Thus the temperature field can be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ODEs. As a numerical example, the variation of an axisymmetrical temperature field along the plate thickness can be obtained.  相似文献   
118.
As a part of the global plasma environment study of Mars and its response to the solar wind, we have analyzed a peculiar case of the subsolar energetic neutral atom (ENA) jet observed on June 7, 2004 by the Neutral Particle Detector (NPD) on board the Mars Express satellite. The “subsolar ENA jet” is generat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olar wind and the Martian exosphere, and is one of the most intense sources of ENA flux observed in the vicinity of Mars. On June 7, 2004 (orbit 485 of Mars Express), the NPD observed a very intense subsolar ENA jet, which then abruptly decreased within ∼10 sec followed by quasi-periodic (∼1 min) flux variations. Simultaneously, the plasma sensors detected a solar wind structure, which was most likely an interplanetary shock surface. The abrupt decrease of the ENA flux and the quasi-periodic flux variations can be understoo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global response of the Martian plasma obstacle to the interplanetary shock. The generation region of the subsolar ENA jet was pushed towards the planet by the interplanetary shock; and therefore, Mars Express went out of the ENA jet region. Associated global vibrations of the Martian plasma obstacle may have been the cause of the quasi-periodic flux variations of the ENA flux at the spacecraft location.  相似文献   
119.
环形扩压叶栅流动非定常控制方法的PIV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合成射流发生器对于一台环形扩压叶栅进行了流动主动控制的探索,发现适当的非定常激励方式可以使得环形叶栅的总压损失明显减小。同时利用二维粒子图像测速仪(ParticleImageVelocimetry,简称PIV)测量了扩压叶片绕流流场。获得了不同攻角下,在不同的激励频率和激励强度下,流场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非定常激励可以使叶片绕流流场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在合适的非定常激励下,扩压叶片的叶背分离流动得到明显抑制,尾迹漩涡的强度和尾迹宽度均明显减小,流线分布比无非定常激励时更加平滑。实验结果能够与环形叶栅时均总压损失的变化相吻合。对于这一非定常控制方法的作用机理也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0.
王鑫  黄国平  廖文和  郭宇 《航空学报》2008,29(2):267-273
 针对现有微型三角阀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双肋式气动阀这一新型微阀,通过两级带圆弧过渡的收敛形肋条,在减小正向气流压力损失的同时,引导逆向气流分为3股后再呈“Y”形汇聚,产生强烈的相互撞击而抵消部分动能,从而减小逆向流量以提高效率。通过数值计算对双肋式气动阀的作用原理进行了分析与验证;加工了特征尺寸为1 mm的三角阀、梯形阀与双肋阀实验件,并设计了相应的实验方案,在微流体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双肋阀能大幅提高效率:对不可压流,双肋阀可将效率从普通阀的2%~3%提升至14%左右;对可压流,双肋阀能将效率从2%提升至约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