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33篇
  免费   2495篇
  国内免费   1331篇
航空   8062篇
航天技术   1265篇
综合类   1039篇
航天   209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337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310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450篇
  2015年   385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573篇
  2011年   634篇
  2010年   467篇
  2009年   531篇
  2008年   547篇
  2007年   570篇
  2006年   565篇
  2005年   508篇
  2004年   448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385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250篇
  1997年   233篇
  1996年   207篇
  1995年   176篇
  1994年   183篇
  1993年   162篇
  1992年   162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37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1 毫秒
341.
介绍了直流电阻仪器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测量原理和检定方法以及系统实现的功能和特点 ,并进行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342.
研究了挤压式液体推进剂空间发动机系统布局对空间飞行器质心漂移的影响,提出了质心漂移的计算模型,得到了对发动机系统布局有指导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43.
冗余度机器人力控制的运动学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非冗余度机器人位置/力混合控制方案引入到冗余度机器人,用线性化的动力学模型对其运动学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运动学稳定的冗余度机器人混合控制策略。仿真研究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44.
双三角翼外翼前缘钝化对涡流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风洞试验,利用7孔探头对75°/45°和75°/60°两种典型双三角翼进行了空间流场测量,研究了双三角翼前缘形状对大迎角涡流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双三角翼外翼前缘钝化使双涡态的双三角翼内、外翼涡互相靠拢、增加干扰,当出现合并涡态时,使合并涡涡核向内下方偏移;外翼前缘钝化使外翼涡或合并涡的Cp0、Vx较尖前缘时为高,最终使外翼涡或合并涡推迟破裂.  相似文献   
345.
首先在小弹塑性范围内用应变的奇次四项式相当精确地拟合一般硬化材料的拉伸曲线;再在体积不变条件下用弹性位移场的已知模态和一待定幅值构成弹塑性位移场;最后用势能原理确定该幅值而得到封闭解。  相似文献   
346.
本文建立求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人工释能法迭代格式,并给出该迭代格式收敛的充分必要条件和最佳释能时机,同时给出实现人工释能法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数值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347.
半浮区液桥自由面振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一套双路同步显微放大录像及图像处理系统,研究了夹角为90°的两个竖直剖面沿轴向不同高度液桥自由表面的位移振荡,得到轴向不同高度上的环向相位差,观测到在振荡周期内液桥表面轮廓线在不同时刻均不相交的特点。实验结果表明,液桥自由面振荡除具有径向扰动及轴向振荡变化外,还存在环向波动变化。根据实验结果,讨论了环向波动基本变化规律以及本实验在测量精度和测量误差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48.
不确定度是测量质量的重要指标。根据测量分布,提出了两类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阐明了合成不确定度与总不确定度的计算和性质,并举出了应用例子。  相似文献   
349.
碱性体系锌—镍合金电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碱性体系锌-镍合金电镀工艺。本工艺镀层光亮、镀液稳定、组成简单及维护方便,能在很宽的工艺范围下能镀出含镍量为11~15%的锌-镍合金。镀层具有高耐蚀性及低氢脆性。对电沉积机理也作了必要叙述。  相似文献   
350.
It may not be doubted anymore that anomalous cosmic rays (ACRs) are produced in the heliosphere from interplanetary pick-up ions through their acceleration at the solar wind termination shock. However, there is no general agreement in the community of heliospheric researchers concerning the mechanism of injection of the pick-up ions into the shock acceleration. We discuss here three possible ways for pick-up ions to be involved into the acceleration process at the termination shock: (1) preacceleration of pick-up ions in the whole region from the Sun up to the termination shock by solar wind turbulences and interplanetary shock waves, (2) local preacceleration of pick-up ions in a vicinity of the termination shock by shock surfing, and (3) formation of high-velocity tails in pick-up ion spectra consisting of secondary pick-up ions which are produced in the supersonic solar wind due to ionization of energetic neutral atoms entering from the inner helioshea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