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47篇 |
免费 | 124篇 |
国内免费 | 174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24篇 |
航天技术 | 101篇 |
综合类 | 95篇 |
航天 | 1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44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40篇 |
2017年 | 46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32篇 |
2012年 | 37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39篇 |
2006年 | 26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51.
452.
453.
对于大型高价值卫星,为增强卫星的抗风险能力,在极端温度环境、相较一般发射工作程序有所偏离的情况下,进行了卫星平台的力热性能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3D舱板的有限元分析模型能够更好地揭示平台的结构变形;主动段的热变形只占力热综合变形的较少部分,并且随着主动段趋于结束,热变形在力热综合变形的占比在增加。平台的热分析温度结果为50.84~-11.89 ℃,未超出卫星的极限温度要求,表明卫星的热性能有一定保持能力。但是,热耗较大的舱板在给定的较极端边界条件下,分析结果较一般条件下的热平衡试验结果温度高约25 ℃。力热综合分析的结构变形结果最大为1.73 mm,不会危及卫星结构强度,表明卫星平台具有一定结构性能保持能力,但结构变形的结果已经接近结构局部精度的要求量级,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54.
使用扩展自由变形参数化方法,基于径向基函数的动网格技术和改进的混合粒子群算法,考虑吸气的eN转捩预测方法和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求解器,搭建了针对混合层流流动控制(HLFC)后掠翼的优化设计平台,对HLFC后掠翼的气动外形设计、雷诺数影响、吸气分布设计等多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了在这些因素影响下HLFC后掠翼的阻力系数和层流区长度的差别,进而探索了相应的设计准则。研究表明,对于层流区较长和阻力系数较小的HLFC后掠翼来说,它们上表面的压力分布具有共同的特征:头部峰值较低,之后有一个小的逆压,接下来是一段较长的均匀稳定的顺压,这段顺压最后终结于一道激波。应用HLFC技术后,通过实现大面积的层流区,机翼的摩擦阻力和压差阻力均可显著地降低,降低的幅度远大于不考虑层流控制的设计结果。同时,HLFC机翼的设计应综合考虑摩擦阻力、压差阻力、激波强度和配平阻力(低头力矩),层流区最长不一定意味着阻力最小。一般来说,雷诺数越高,越难维持层流,但应用混合层流控制技术后,即使在难以实现自然层流的高雷诺数下,HLFC机翼依然有较长的层流区。通过对吸气分布的设计进行研究,说明了非均匀吸气比均匀吸气要更有效率一些,能够节省吸气量。 相似文献
455.
基于DDA的强度折减法求土坡安全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非连续变形分析(DDA)方法和强度折减法的基本理论,提出了基于DDA的强度折减法求土坡安全系数的方法。分析了在计算连续介质时块体的划分方法,提出应预先根据费伦纽斯经验方法假定土坡潜在滑动面的位置和形状,依据强度折减法,分别求出各条滑动面在失稳破坏时的折减系数,即为此条滑动面的安全系数。然后绘曲线找出最小值,即为土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提出了DDA法判定土坡失稳破坏的标准,通过算例证明了此法在计算土坡稳定安全系数时的可行性,所得到的安全系数较其他几种方法偏小。 相似文献
456.
针对舰载机惯导系统非线性传递对准问题中误差模型不完善的问题,同时考虑了挠曲运动和动态杆臂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适用于大方位失准角情形下的挠曲变形和杆臂效应加速度一体化误差模型。采用高阶容积卡尔曼滤波(HCKF)算法对状态进行滤波估计,考虑到HCKF具有较大的计算量,分析了传递对准模型的状态方程与量测方程结构,设计了一种基于边缘采样的简化高阶容积卡尔曼滤波(M-RHCKF)算法,其在时间更新中使用边缘采样算法,在量测更新过程中使用简化量测更新过程,并给出了该算法的证明过程。采用速度+姿态组合匹配方式,对提出的误差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满足对准精度和对准时间的要求,相比于未考虑动态杆臂的传递对准模型具有更高的对准精度。 相似文献
457.
为解决复杂飞行环境下由于机翼的挠曲变形等因素导致分布式传递对准的精度下降和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27维状态变量传递对准模型的新型联邦自适应滤波算法。首先,子滤波器采用基于R和P自适应更新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并结合27维传递对准模型进行单点传递对准。然后,主滤波器采用基于误差协方差矩阵的原则,对多个子滤波器的冗余信息和信息权重进行信息融合以及自适应分配。基于实际飞行数据的半物理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分布式传递对准的稳定性和精度,姿态估计稳定性得到明显提高,动态杆臂以及航向角估计精度分别提高了61.54%和42.35%。 相似文献
458.
本文研究了轧制变形及随后热处理对板条马氏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变形量的重度轧制可使马氏体板条趋于沿轧向排列,层片致密,马氏体板条厚度缩减至20nm左右,在板厚方向上形成了显微层压板结构。低于350℃长时退火,组织处于回复阶段,马氏体形态与轧后近似;高于350℃退火,组织开始进入再结晶期,并有新晶粒生成。 相似文献
459.
滑转条件下月球车轮沉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球车在月面行驶时,为保证月球车的通过性能,应尽量避免沉陷。然而传统车辆沉陷量数学模型不适用于动态滑转条件下的月球车,为此对月球车行驶时车轮沉陷量的计算模型进行了研究。基于车辆地面力学理论,从模拟月壤力学参数和滑转率两个方面,在适合于刚性轮静态沉陷计算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滑转条件下月球车轮的沉陷计算模型。通过轮壤土槽试验,将试验测得的月球车轮沉陷量与模型计算得到的沉陷量进行比较,验证了修正模型的正确性。所研究的模型能够为滑转条件下月球车沉陷量的预测提供理论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