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航空   23篇
综合类   15篇
航天   1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简·奥斯汀独特的生活经历决定了她狭小的文学创作题材,但她敏锐的观察与奇特的敏感却使读者从她 的作品中觉察到当时广阔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32.
关于高职院校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建设数控实训基地,要搭建起一个好的平台,通过管理创新,建设开放型、生产型的实训基地,将数控实践教学和开展社会服务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设备利用率,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是高职院校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33.
广东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相对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使广东省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不断增强综合实力,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执政强省才有稳固根基,解决社会矛盾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有现实可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有坚实的基础。未来广东省经济在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上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战略重点应放在"三民"上:一是富民;二是惠民;三是安民,这样才能实现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制广东、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4.
本文结合廊坊现状,论述了社区体育的特点,从社区体育与居民体育需求,和谐社会对社区体育发展的要求,社区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三个方面研究了社区体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分析了和谐社会中社区体育的发展趋势,为社区体育在构建和谐廊坊中提供了正确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它体现出的伦理是一种人本的定位和一种人性化的关怀,其实质是依靠人,更要规范人。为此,需要一种新的伦理观来引导,“八荣八耻”的新时期荣辱观就是这种最适合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新伦理观。新时期荣辱观能培养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主体,能规范人的理念和行为,其本身也融入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36.
在分析信息产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以及河南信息产业发展所存在的特殊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发展河南省信息产业的思路 ,即 :对信息产业具体领域的选择应坚持有所为和有所不为的原则 ,分清主次并注意发展的时序 ;以传统产业的信息技术改造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线 ,带动河南省信息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7.
邓小平法制理论对我国社会转型期法制建设的启迪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转型期法治进程是政府推进与自然演进结合型的长期过程。现代法治并不仅仅是制度问题,而且与生活状态、行为方式和文化模式密切相关。只有发挥两者的良性互动。才能推进中国法治进程.保障民主政治目标的实现;确定和培养法治精神是转型期法治建设的灵魂,法治的真谛是良法之治并以规约权力保障权利为首要目标;多元化的市民社会是法治的社会土壤.它能构成对国家权力的有效分解、平衡和制约,使现代法治真正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和发展:公民意识是构成法治的文化土壤.它奠定法律信仰的基础.构成法治秩序的内在支撑力量。  相似文献   
38.
试论《呼啸山庄》爱情悲剧的社会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呼啸山庄"与"画眉田庄"的象征意义出发,对男女主人公从"自然"向"文明"渗透与转化的进程进行分析,得出凯瑟琳对希刺克厉夫与林顿之间的选择是对"自然"与"文明"的选择。最终"文明之爱"战胜了"自然之爱",这是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观与婚姻观所决定的。这场爱情悲剧的根源是不平等、不自由的,具有社会必然性。  相似文献   
39.
生态美学是以生态美为核心范畴的美学理论,是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审美关系为出发点,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生态审美关系,来实现人的生态审美生存。从生态美学的视野来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0.
实现人民健康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政治任务。习近平关于人民健康的重要论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实现人民健康的基本思想为理论基石,充分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与传统中医的健康养生理念,传承发展了中国共产党历来就重视和关注人民健康的理论与实践,与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交相呼应。在新时代推进卫生与健康工作,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努力构建新时代中国健康工作体系,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国际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