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9篇 |
免费 | 334篇 |
国内免费 | 12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62篇 |
航天技术 | 186篇 |
综合类 | 122篇 |
航天 | 11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24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37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42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57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73篇 |
2011年 | 77篇 |
2010年 | 39篇 |
2009年 | 67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煤粉粒径分布在气固两相流场中的测试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输送管道内煤粉颗粒的粒径分布宽的特点,用侧向接收散射光的Mie散射方法和Fraunhofer衍射方法作了理论分析和实际测试。利用分子筛和显微镜对被测粒子进行了静态测量,其结果可以作为相对准确的测量标准。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细粉分离器内煤粉颗粒的形状、浓度和粒径的分布规律,用衍射测试方法可以达到较高的测试精度,取得较好的测试效果。 相似文献
52.
53.
气固紊流剪切流中颗粒弥散的拉格朗日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对于气固两相紊流剪切流中圆形固体颗粒弥散的拉格朗日拟计算方法,其中考虑了颗粒间的磁撞对流体相和颗料相的影响,应用该方法对一气固紊流剪切流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并对有、无颗粒间磁撞情况下的模拟计算结果与Lavieville用大涡模拟方法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4.
V. Zaconte M. Casolino C. De Santis L. Di Fino C. La Tessa M. Larosa L. Narici P. Picozza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includes Cospar's Information Bulletin, Space Research Today)》2010
We present here the energy spectra relative to different geomagnetic regions as measured by the ALTEA (Anomalous Long Term Effects on Astronauts) detector in the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 USLab from August 2006 to July 2007. 相似文献
55.
马广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3,(1):80-84
本文介绍一种粒子图象电影测速技术,该技术采用机械调制装置及光学透镜,将连续输出的氩离子激光调制成周期性脉冲片光源序列,并与快速照相枪匹配,可以连续拍摄流场一个截面上随时间发展过程中不同瞬态的一系列两次或多次曝光的粒子图象底片,因而不仅可以取得流动一个截面上的瞬时二维速度场,并且可以获得该流动截面速度场发展的时间历程,为定量研究非定常流动随时间的发展特性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6.
FY-3A卫星星内辐射剂量评估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FY-3A卫星近四年的辐射剂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 mm铝的等效屏蔽厚度下,星内辐射剂量存在显著的方向性差异,+Y向剂量增长变化显著大于+Z向.深入分析剂量变化与带电粒子辐射关系后发现,太阳质子事件期间的高能质子增长不会对辐射剂量增长变化产生显著影响;而高能电子是剂量增长变化的主要贡献者,其中扰动导致的高能电子通量强增长是使得辐射剂量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并显著影响到卫星+Y向.进一步与工程常用SPENVIS剂量计算结果的对比表明,实测能更好地反映剂量动态变化和方向差异.综上,实测剂量数据对于同类工程星内器件的合理布局和工程防护设计具有一定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58.
59.
Ti2AlNb intermetallic alloy is a relatively newly developed high-temperature-resistant structural material, which is expected to replace nickel-based super alloys for thermally and mechanically stressed components in aeronautic and automotive engines due to its excelle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high strength retention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The aim of this work is to present a fast and reliable methodology of inverse identification of constitutive model parameters directly from cutting experiments. FE-machining simulations implemented with a modified Johnson-Cook (TANH) constitutive model are performed to establish the robust link between observables and constitutive parameters. A series of orthogonal cutting experiments with varied cutting parameters is carried out to allow an exact comparison to the 2D FE-simulations. A coopera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into the Matlab programs to identify the enormous constitutive parameter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mulation observables (i.e., cutting forces, chip morphologies, cutting temperature) implemented with the identified optimal material constants have high consistency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s, which illustrates that the FE-machining models using the identified parameters obtained from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could be predicted in a close agreement to the experiments. Considering the wide range of the applied unknown parameters number, the proposed inverse methodology of identifying constitutive equations shows excellent prospect, and it can be used for other newly developed metal materials. 相似文献
60.
一个用于目标跟踪的改进粒子滤波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化UT(unscented transformation)转化参数,修改UKF(unscented Kalmanfilter)提议分布,提出了改进的粒子滤波算法。调节因子的增加使得能在线自适应估计,滤波性能提高,并形成一个自适应的算法。仅有角测量的目标跟踪仿真试验证实了改进的粒子滤波算法要优于其它滤波方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