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09篇
航空   369篇
航天技术   44篇
综合类   49篇
航天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91.
基于“SOM脸”计算模型提出一种新的人脸局部区域重要程度度量方法,并用于进行选择性单训练样本人脸识别。从机器人脸识别的角度,并未预先人为设定任何重要区域,而是通过学习来自动发现这些对机器而言相对重要的人脸区域,即包含类信息相对丰富的区域,并将其进行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利用了人脸局部区域重要程度信息后,识别算法的性能和效率均得到提高;特别是仅选择人脸图像中若干部分重要的区域用于识别时.在提高识别效率的同时.识别性能来见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92.
介绍了基于机器人技术的绳牵引并联机构的特点;设计并建造了适用于低速风洞试验的八绳六自由度绳牵引并联支撑机构样机(WDPSS-8),给出其具体的结构参数,分析了该机构的特点及可行性;建立了该系统的运动学位姿逆解模型和静力学模型,完成了运动学逆解的推导,得到已知缩比模型位姿求绳长变化的公式;搭建了相应的绳牵引并联机构的控制实验平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静力学工作空间的分析,通过 Matlab 编程仿真得到了缩比模型在主位姿处3个姿态角的工作空间;并在此实验平台上进行了缩比模型的三转动自由度姿态变化运动控制,实现了缩比模型运动到指定角度的控制;在此基础上按指定振幅和频率进行了三转动单自由度振荡的运动控制;对运动控制试验结果进行了初步的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493.
两电极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激励器通过腔体内电极间的瞬时电弧放电加热腔内气体,在激励器出口产生压差并喷出高速射流,从而产生反作用力和冲量。针对两电极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响应快、持续时间短的特点,设计了单丝扭摆式微冲量测量系统,并结合高速阴影系统,对两电极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的流场发展过程及其单脉冲冲量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电极等离子体高能合成射流响应时间小于10μs,射流持续时间约为1ms,射流前锋最大速度约为190m/s,射流流场发展过程中存在多道强压缩波,并以当地声速向下游传播。单丝扭摆式微冲量测量系统可实现μN·s量级冲量测量精度,单脉冲冲量约为32μN·s,并且在低频状态下射流总冲量随激励器放电频率成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494.
翼伞具有良好的滑翔性、操纵性和稳定性,广泛应用于航天器精确着陆和定点回收。为进行归航控制算法设计,需对翼伞系统动力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以一般翼伞-载荷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建立了两体8自由度动力学仿真模型,对3个飞行工况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与相应的空投试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95.
为了揭示气膜加热和气膜冷却两种方式在影响规律机制上的异同,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两种方式单排圆柱孔在典型吹风比下(0.5,1.0和1.5)的射流-主流相干特征,并分析了热气流-冷气流温度比变化对气膜绝热加热或冷却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吹风比下,在气膜加热方式下喷注射流向主流的穿透趋向更为显著,引起喷注射流抬离壁面并在气膜孔出口附近诱导出尺度更大的卵形涡对;当温度比接近于1时,气膜绝热加热效率与气膜绝热冷却效率差异较小,随着温度比偏离1的程度加剧,气膜绝热加热效率与气膜绝热冷却效率差异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496.
基于LabVIEW的温度测量记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用单片机和虚拟仪器通过串口通信实现温度测量记录系统的原理、硬件结构、软件设计及该系统对温度进行测量、存盘。  相似文献   
497.
王淼  肖刚  王国庆 《航空学报》2020,41(4):323541-323541
飞机驾驶机组由20世纪50年代的5乘员驾驶模式减少到了目前的双乘员,然而为了降低航空公司运营成本以及减少双乘员认知不同、操作不一致所带来的安全性隐患,开展了单一飞行员驾驶(SPO)模式研究,SPO是新一代商用飞机发展方向核心技术之一。单一飞行员驾驶模式是描述面向商用飞机单一驾驶员、驾驶舱智能自动系统以及地面航空公司操作员协同实现的飞行驾驶模式。本文首先对单一飞行员驾驶模式系统组成及其系统架构进行了描述,并对比分析了单一飞行员驾驶模式下飞行员、空管系统、航空公司三方协同过程与现有模式的差异点;然后,针对商用飞机主要飞行过程,建立了单一飞行员驾驶模式下各飞行过程组织架构;最后,搭建了面向SPO的远程操控演示验证系统,经过飞行员操作评价,基本可以获取到机上操作所具备的驾驶感受,同时对于飞行计划更改、紧急情况处理等方面更为便利。通过上述内容研究,为中国商用飞机开展单一飞行员驾驶发展奠定了一定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498.
针对金刚石砂轮磨粒尺寸、形状的不规则性和空间位置不确定性的特点,采用球坐标中随机点产生的空间平面切分实体和截角多面体相结合的方法,并考虑氮化硅陶瓷工件的磨削亚表面形貌和裂纹损伤,建立了截角多面体磨粒和含有典型裂纹的工件模型。进行单颗磨粒切削氮化硅陶瓷的有限元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磨削加工和数值仿真的磨削力值变化趋势相同,差值小于8%,切削力随砂轮转速增大而减小、随工件速度和切削深度增大而增大,而切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499.
陈奇  赵敏  李宇辉  何紫阳 《航空学报》2020,41(12):324226-324226
传统最优控制航迹规划一般以逆风精确着陆、控制能量小为优化目标,但传统最优控制的操纵过程一般是一条连续变化的曲线,工程上不易实施;与之相比,传统分段航迹规划操纵简单,工程上容易实施,能实现逆风精确着陆的目标,但控制能耗大。为了兼顾逆风精确着陆、能耗低和控制操作简单等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下降法的翼伞最优分段航迹规划方法。该方法将控制变量参数化,将逆风精确着陆、控制能耗小、能实现避障等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加权单目标优化问题,并通过梯度下降法求解得到分段常值最优归航航迹。所提算法与基于伪谱法的最优控制规划航迹和基于遗传算法的分段规划航迹进行了对比,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最优分段航迹规划法既可以实现着陆精度高、控制能量小、逆风着陆和避障的优化目标,同时规划的航迹又由分段常值实现控制,工程上容易实施,兼顾了最优控制航迹规划和分段航迹规划的优点。  相似文献   
500.
介绍了企业门户平台中的单点登录的概念和实现机制,重点讨论了单点登录的技术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