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7篇
  免费   480篇
  国内免费   567篇
航空   2111篇
航天技术   394篇
综合类   830篇
航天   25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108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03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21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27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俯仰振荡三角翼在非定常自由流中运动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已建成的国内首座非定常风洞内,研制了一套单自由度俯仰振荡实验装置,设计开发了一套对模型姿态和来流风速进行联合控制的软件。对一60°后掠三角翼模型进行了单独俯仰振荡运动和俯仰振荡与自由来流耦合运动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模型做单独俯仰振荡时,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的影响只有在迟滞环出现后才起作用,而迟滞环的出现是由于翼面上的不同流态对外界扰动的反应时间不同造成的。非定常自由流对做俯仰振荡的三角翼气动特性有很大的影响,模型上仰过程中来流的减速,进一步提高了最大升力系数,推迟了失速迎角;模型下俯过程中来流的加速,则更进一步推迟了升力系数恢复到静态时的值。当翼面上产生破碎涡流时,非定常自由流的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2.
超声速流中激波/湍流附面层干扰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修正的B/L湍流模型以及多块结构化网格求解了二维N-S方程。分别对超声速流和高超声速流中的激波/湍流附面层干扰进行了数值研究。本文首先研究了进口马赫数为2.96的超声速流。计算结果准确预测了入射斜激波在平直壁面引起湍流附面层分离的流动特征:分离点的反射激波、分离包引起的膨胀扇以及再附点的反射激波。计算的壁面压力分布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计算的分离区长度与实验值比较有一定误差。本文还对进口马赫数为9.22的高超声速流中压缩角引起的激波/湍流附面层干扰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73.
简述西北工业大学自适应壁风洞研究课题组在“八五”期间开展跨声速柔壁自适应壁风洞试验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工作成果。简介该校的高速柔壁自适应壁风洞的设计及主要参数,以及在该风洞中开展的低超声速消除波反射的研究、近声速的自适应壁风洞试验技术研究和跨声速自适应壁试验段优化设计的研究。  相似文献   
74.
采用单曝光光栅干涉或双曝光光栅干涉,研究激波过弯道绕双圆柱传播的微波流场。采用单曝光法,成功显示入射激波到第一圆柱上的反射、绕射,到达第二圆柱上的反射、绕射。在同一底片上采用双次曝光,第一次脉冲记录直道上的平面波,第二次脉冲记录激渡过弯道绕双圆柱流场。这些照片对于研究反射、绕射及它们边界的相互作用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75.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研制了可更换喷嘴的中压气体引射器 ,利用现有中压气源驱动 ,建成一座增压回流引射式跨声速风洞。试验段截面尺寸 2 .4m×2 .4m ,M =0 .3~ 1 .2。稳定段最高工作压力为 0 .45MPa ,最高模型试验雷诺数Rec=1 5× 1 0 6(M =0 .90 ,C =0 .2 4m) ,稳定吹风时间≥ 1 5s。风洞气动回路上分别配置有多喷管引射器、栅指扩散段、跨声速试验段驻室抽气系统及特殊的主排气系统等装置。采用智能自适应解耦控制技术 ,实现总压和M数独立、快速、精确地控制。该气动布局与部段配置及其功能设计 ,在国内跨声速风洞中均是首次采用。  相似文献   
76.
基于响应面法进行了二维混合压缩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的多目标优化研究.采用均匀试验设计确定试验方案,运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求解进气道的性能.根据分析结果构造了响应面近似模型,该模型采用了完全二阶多项式模型.通过响应面近似模型的优化,实现了超燃冲压发动机进气道优化,得到了Pareto最优集.结果表明,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和响应面法可以大大减小数值模拟的计算量,提高优化效率.  相似文献   
77.
异型孔空心叶片壁厚检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动机叶片的结构型式和制造误差,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运用超声波法和电涡流法,对两种不同材料和形式的试件进行了试验。电涡流法受到探头直径和试件几何尺寸的影响,测量误差大,超声波法由于存在测量盲区,测量厚度的下限受到限制。但测量值与实际值相关,若对探头加以改进,用于异型孔空心叶片壁厚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8.
分析了模拟得到的可以传播到1AU以远的日地空间磁流体力学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跃变关系的符合程度.通过对模拟激波的结构及其在传播过程中的演化进行的分析,提出了模拟激波的定位方法;基于所提出的定位方法,利用向长青提出的确定MHD激波局地参数的方法计算了模拟得到的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跃变关系的偏差.结果表明在激波传播到100Rs以后,激波对中前向快激波与Rankine-Hugnoniot关系的符合达到很高的程度,相对误差在10^-2数量级以内;并且在激波传播到150 Rs以后,相对误差在10^-3数量级以内.这个结果说明文中所使用的有限差分数值格式能较好地模拟激波.  相似文献   
79.
It may not be doubted anymore that anomalous cosmic rays (ACRs) are produced in the heliosphere from interplanetary pick-up ions through their acceleration at the solar wind termination shock. However, there is no general agreement in the community of heliospheric researchers concerning the mechanism of injection of the pick-up ions into the shock acceleration. We discuss here three possible ways for pick-up ions to be involved into the acceleration process at the termination shock: (1) preacceleration of pick-up ions in the whole region from the Sun up to the termination shock by solar wind turbulences and interplanetary shock waves, (2) local preacceleration of pick-up ions in a vicinity of the termination shock by shock surfing, and (3) formation of high-velocity tails in pick-up ion spectra consisting of secondary pick-up ions which are produced in the supersonic solar wind due to ionization of energetic neutral atoms entering from the inner heliosheath.  相似文献   
80.
葛森  周枝伦 《航空学报》1990,11(11):595-598
 <正> 飞机结构所承受的噪声载荷声压级超过130dB时,经较长时间激励,往往在噪声诱导应力较大的区域里产生疲劳破坏。而在各种类型的结构件中声疲劳破坏的相对发生率以蒙皮壁板结构为最高。 本文采用矩形铝合金平板来模拟蒙皮壁板结构,对其进行了声疲劳寿命计算与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