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87篇 |
免费 | 314篇 |
国内免费 | 54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203篇 |
航天技术 | 297篇 |
综合类 | 392篇 |
航天 | 1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68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103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95篇 |
2017年 | 110篇 |
2016年 | 132篇 |
2015年 | 140篇 |
2014年 | 155篇 |
2013年 | 143篇 |
2012年 | 168篇 |
2011年 | 167篇 |
2010年 | 152篇 |
2009年 | 139篇 |
2008年 | 124篇 |
2007年 | 119篇 |
2006年 | 88篇 |
2005年 | 87篇 |
2004年 | 63篇 |
2003年 | 75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58篇 |
1999年 | 46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51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41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64篇 |
1992年 | 44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压气机叶片气流流动发声机理的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平面叶栅为试验研究对象,研究了叶片槽道气流旋涡与噪声声压级的关系。在此结果的基础上,以某发动机高压压气机零级静子叶片组成扇形试验件,在不同进口气流速度和攻角下,进行了叶片发声试验研究。得出了不同进口气流速度和攻角下,叶片出口气动噪声频谱及声压级的变化规律,认为分离区内强烈的气流脉动是其噪声产生的根源,且产生的较高能量的宽频噪声或宽频激振源会对构件产生声疲劳破坏,应引起足够重视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2.
声爆精确预测及低声爆设计方法已成为新一代军民用超声速飞机研制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难题之一.将改进后的SGD(Seebass-George-Darden)反设计方法、声爆预测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形成低声爆布局混合优化方法,利用遗传算法对SGD参数进行优化,得到具有较低声爆超压值和较大有效容积的等效截面积分布,进而得到低声爆布局方案.构建了低声爆混合优化设计环境,可以对方案的声爆水平、感觉噪声级、机体有效容积以及等效截面积分布等进行计算分析,在总体设计阶段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优化后的方案采用连翼布局,钝形机头设计,优化后方案的声爆超压值降低了14.51%,机体有效容积增加了15.08%.由于尾部激波强度的不同,地面声爆感觉噪声级随滚转角的变化呈现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的趋势,对于尾部声爆波形还需进一步优化研究,以降低感觉噪声级. 相似文献
93.
发展了一种应用于激波风洞中快速检测高超声速进气道自起动能力的实验方法。该方法通过在隔离段内预先设置轻质堵块,迫使进气道在风洞运行初期不起动,待堵块被吹出后,流道恢复畅通,进而考察进气道是否具有起动能力。实验采用高速纹影拍摄同步壁面压强测量的手段,对二元高超声速进气道的起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纹影照片以及相应的壁面压强信号的分析,对所发展的自起动检测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考核,并进一步研究了内收缩比对进气道起动特性的影响。在激波风洞中获得了进气道自起动过程以及起动/不起动双解区的流场特征和相应的壁面压强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94.
基于彩色纹影的EdneyIV型激波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了一种高分辨率和灵敏度的彩色纹影技术,研究高超声速条件下EdneyIV型激波相互作用。解决了制作彩色滤光片的关键技术,采用特制的彩色滤光片代替了传统纹影系统中的刀口,高速彩色相机曝光时间60Vs,帧频6242fps。将光源限制在0.5mm×20mm的狭缝内以提高系统灵敏度。实验在马赫数为5的激波风洞内进行,EdneyIV型激波相互作用由15°斜劈和20mm直径钝头体产生,来流静压和静温分别为1800Pa和100K。数值模拟采用迎风格式求解三维RANS方程。实验得到了清晰的彩色纹影照片,细致地呈现了EdneyIV型激波相互作用的波系结构和马赫数为1.2的超声速射流。数值计算与实验结果很好地吻合,共同揭示了EdneyIV型激波相互作用机制和钝头体表面局部高压区域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5.
N.I. Ismail A.H. Zulkifli M.Z. Abdullah M. Hisyam Basri Norazharuddin Shah Abdullah 《中国航空学报》2013,26(5):1093-1105
Abstract Implementing the morphing technique on a micro air vehicle (MAV) wing is a very chal- lenging task, due to the MAWs wing size limitation and the complex morphing mechanism. As a result, understanding ae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flow configurations, subject to wing structure deformation of a morphing wing MAV has remained obstructed. Thu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nvestigation of structural deformation, aerodynamics performance and flow formation on a pro- posed twist morphing MAV wing design named perimeter reinforced (PR)-compliant wing.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wo-way fluid structure interaction (FSI) investigation consist of a quasi- static aeroelastic structural analysis coupled with 3D incompressible Reynolds-averaged Navier- Stokes and shear-stress-transport (RANS-SST) solver utilized throughout this study. Verification of numerical method on a rigid rectangular wing achieves a good correlation with available exper- imental results. A comparative aeroelastic study between PR-compliant to PR and rigid wing per- formance is organized to elucidate the morphing wing performances. Structural deformation results show that PR-compliant wing is able to alter the wing's geometric twist characteristic, which has directly influenced both the overall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and flow structure behavior. Despite the superior lift performance result, PR-compliant wing also suffers from massive drag penalty, which has consequently affected the wing efficiency in general. Based on vortices investigat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se aerodynamic performances with vortices formation on PR-comoliant wing. 相似文献
96.
本文对平板附面层在有和没有涡流器情况下的传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测量了两种情况下的附面层速度分析和温度分布。结果表明,在涡流器排的近下游,传热性能有很大提高,附而层的速度分布有很大改变,壁面处的速度梯度大大增加,而温度梯度大大减少,原因是旋涡发生器产生的流向涡与附面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7.
本文利用自适应区域方法调节机翼后每个Trefftz平面上的计算域,使得尾涡对这个计算域边界的影响足够小,从而提高了计算的精度和时间。考虑到间断面的影响,在尾涡面上引入有旋项对流场进行计算。椭圆载荷机翼计算表明本文计算结果与经典Betz理论一致。用本文方法对某轰炸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已用于预计其实际飞行的尾涡面。 相似文献
98.
计及尾涡收缩的螺旋桨滑流计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常见计算螺旋桨滑流流场方法中,很少计及桨叶面附近必然存在的尾涡收缩。本文采用升力面涡格法,建立一种三维自由尾涡模型。构造一种松弛迭代格式,通过迭代获得收缩尾涡模型,计算相应的滑流流场。 相似文献
99.
100.
陆中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6,22(5):570-574
经典圆定理只证明了奇点位于圆外的情况,本文用正则摄动法证明了源和汇位于圆上时,圆定理也是适用的。本文对奇点位于圆内时,应用圆定理的某些限制条件,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